![](https://img.haomeiwen.com/i2266769/323ebd98a694092c.png)
喜欢物理,源于我的高中物理老师。他每次上课就像在做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一本书一支粉笔,就是他的全部道具。
他生动形象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激情四射的讲解,往往引得我们全班同学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生怕漏掉了这演出中的某部分。
什么复杂的电学计算呀,什么头疼的力学分析呀,经过他的讲解,就如同加减乘除那么容易理解。
每次考试,我们班的物理成绩绝对排在年级第一名。他简直就是我们这帮小女生眼中的‘’男神‘’呀。
班上同学喜欢他,不仅是他的课讲的好,还因为他会讲故事。
当时,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个规定。就是每周要上一节班会课,通常各班班主任一般都是利用这节班会课,对班上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讲的最多的就是在批评某某学生了。所以学生大多不喜欢上班会课。而我们班的同学却盼望着上班会课,因为我们班的班会课就是讲故事。
我们物理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喜欢讲居里和居里夫人的故事。那时在我脑海里深深刻下了一个名字——居里夫人。而物理自然就成为我最喜欢的一门课了。
许多年后,我成为了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也喜欢给我的学生们讲居里和居里夫人的故事,讲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等,研制‘’二弹一星‘’(导弹、核弹、人造卫星)的科学家们的故事,但是,我更喜欢讲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的故事。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不仅是我崇拜的对象,更是住在我心里的‘’女神‘’。
1914年3月,何泽慧出生在苏州一座古典的园林式大宅院内。她自幼机灵敏捷,酷爱读书,深受父母的宠爱。
她的父亲何澄,是山西有名的实业家。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加入了同盟会。不仅是山西剪辫子第一人,也是山西第一位前往日本的留学生。他对子女的教育思想是:科学、自由、平等、独立。
何泽慧生活在这个开明进步的家庭中,自小培养了自尊自强的进取精神。从进入学校起,就一直品学兼优,学校和伙伴们都对她赞誉有加。
1932年,何泽慧前往上海考大学。父亲与她开玩笑说:‘’考上大学就去上,考不上就当丫环‘’。
何泽慧随身带了两元钱,与几位女同学搭船来到上海。她分别参加了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招生考试。
没想到,报着‘’考不上就去做小保姆‘’的念头,结果,她考了个女状元。
当时考浙江大学的有500多考生,物理系只录取了她一个人。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更多,接近3000人。在最后物理系录取的28人中,她便是其中的一人。最终,她选择了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学习是繁重的,最后28人中只有10人顺利毕业,而她是这10名毕业生中的第一名。
在战火纷飞的1936年,何泽慧大学毕业了。出于‘’科学救国‘’之心,她选择了去德国留学,学习弹道学专业。
当时,德国学校的技术物理系与德国的军事工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保密程度很高,一般不会接受外国人在那里学习。
何泽慧打听到学校技术物理系的主任曾在南京军工署做过顾问,便直接找到他说:‘’你可以到中国当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鬼子,而我为了打日本鬼子来学校学习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接受我呢‘’?经过一番辩论后,系主任被她爱国情怀和刚毅的执着打动,破例收了这位来自遥远的东方女学生。
由此,何泽慧成为该校第一个选修弹道学专业的外国人,也是第一个选修弹道学专业的女人。3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
由于战争,无法回国。不得已她在德国滞留了下来。她在德国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时,首先发现并研究了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
在这期间,她跟在法国的大学同学钱三强(中国核弹之父)取得了联系。因而成就了一个,因25个法文单词而结下美好姻缘的佳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6769/c01d461068be4237.png)
婚后,她和丈夫钱三强一起在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工作。
实验中,她和钱三强一起发现并研究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这一成就,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由此,何泽慧被赞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和钱三强也被称之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1948年,何泽慧和钱三强一起,满怀爱国热忱,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历尽艰辛回到祖国。为百废待兴的国家洒下一腔热血。
在国家筹建‘’两弹一星‘’团队时(导弹、核弹、人造卫星)。因为她是钱三强的家人,又是女姓,最终,与研究团队擦肩而过。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氢弹研发时的一个重要数据,便是她带人在实验室完成验证的。
她在领导建设中子物理实验室,高山宇宙线观察站,开展高空气球,高能天体物理等多领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6769/ce9fd41a788ddc08.png)
何泽慧一生跌宕起伏,淡泊名利。1994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时,她坚决不同意为她立传,故在此系列丛书第六章‘’物理学‘’部分没有她的名字。
她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低调的。她工作的研究所离她家比较远,所里要派车接送她,但是她坚决不要,坚持自己挤公交车上下班。她上下班提的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系着,革裂开了用针线缝起来。她无暇顾及生活,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所热爱的事业中。
哪怕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负责敲钟,她也认真负责不差分秒。还自制设备看彗星,坚持科研探究。
她在耄耋之年仍每天去研究所上班,关心中国高能物理和核物理事业的发展。
她常说:‘’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
何泽慧既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一个普通的人。几十年来,她就在这伟大和普通中绽放着绚丽的光彩。
![](https://img.haomeiwen.com/i2266769/51477659296eb498.png)
网友评论
继续下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