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闲扯】之七

作者: 古眼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07:26 被阅读1035次
【论语闲扯】之七

今日阳光大好。

早晨薄雾于十点钟光景散开,历时半月的连绵秋雨宣告结束,天高云淡好天气。

午饭后去散步,肖大侠幽默地说,很想登上山顶去坐着晒太阳,大口大口地呼吸清新的免费空气。我接着玩笑说,用个口袋带一包回办公室,呼吸一口可收费。因为下午要去文化馆,照例于山腰折回,午睡半个小时后,前去应差。

闲扯闲扯,有闲就扯一扯。什么叫闲扯?闲话少说,正式开扯!

《论语•雍也篇》第六

34.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此则问答,表明了夫子对高足颜渊的高度赏识,以及颜渊夭折给他带来的沉重的精神打击。一般来说,夫子的言语是雍容温婉的,是大度节制的,但他接受不了高足殒命的事实,竟然不顾客观实际,断然说颜渊死了,就再也没有谁好学了。可见他对颜渊厚望至深。可惜啊,天妒英才,好人命不长,坏人祸千年啦。

那么好学的颜渊到底有多优秀呢?在夫子看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不迁怒”,二“不贰过”。

所谓不迁怒,就是说能够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始终不迁怒于人,和颜悦色地与人相处,并积极完成一切时务。待人接物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心胸一定异常开放宽广,见识一定非常深邃高远。

所谓不贰过,就是说正确面对过错失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只要错过一次,就绝不再错第二次。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我们不善于反省自己的普通人真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总是觉得:世界处处是坑,人生时时是套,往往是才出虎穴又入狼窝。这关键在于我们的认知存在太多局限和盲区,又管控不好自己的贪婪欲望,看不远,看不深,更看不透。

35.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之前,夫子不是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么,而颜回就具备此种乐学求道之精神。他对颜回所在的物质生活的描绘很经典,其中“一箪食,一瓢水”用重庆话可以翻译成“一碗毛干饭,一碗高汤”就可以过一顿,只要具备基本温饱保障,就不在乎物质享受,是因为他的志趣全在精神层面。颜回就是“安贫乐道”的形象代言人。

36.【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滴,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找个借口就不打算起步嘛。”

大多数学生面对学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畏难情绪,尤其是对那些一时半会见不到成效的新领域。那么,夫子这儿就指出了冉求的问题之所在,鼓励他勇敢地去尝试,而不是预先就望而却步,打退堂鼓了。

夫子曾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远目标,最后即使才力不济,仍有可能达到中等目标,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制定的是低目标,或者混一天是一天的目标,那肯定是混吃等死一无所得了。

——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论是治学目标、还是人生规划,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不懈努力,才有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就这一点而言,夫子的思想是积极的、进取的,可谓勇猛精进,值得我们继承的。

37.【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比如过去乡下人送彩礼吧。男方担一挑猪肉送到女方家,这是实打实的实在内容,用于女方那边操办嫁女的宴席,实用吧,质朴吧。但那猪肉上要涂抹红彩,还要贴上大红喜字,这红彩和喜字就属于文,有了它才使得这个送猪肉不至于显得唐突粗野,才让人感觉到民俗乡情的温馨热闹。当然,现在都送现金了,甚至直接转账了,就一串数字,实惠,点都不虚伪,但是我倒觉得够粗野的了。

这个词本义指一个人的实质内容与文采礼仪相得益彰,后来被用成了偏于温文尔雅的文采,可能跟后世越来越虚伪矫饰的风气有关。介于此,喜欢实惠的小老百姓于是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宁作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38.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知之、好之、乐之,这是学习的三个不同层次,或者说是三个循序渐进的境界。

弄懂学习的内容,是最基本的层次,所以,每堂课老师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问“懂了没得”,学生在此,显然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学,被灌输,被洗脑,不容选择,不容置疑,几乎没有主动性。

而“好之者”就是学习自己喜欢的、喜好的,有了选择,有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虽然学得苦,学得累,但因为出于自己的选择,出于自己的喜欢,就不怕苦不怕累了。

而“乐之者”这个层次,是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快乐的,不是以苦为乐,不是因为学习会带来什么世俗的好处,而是学习本身就是天底下的乐事一桩,只有这样,才能废寝忘食,才能其乐融融持之久远。

按照这三个层次来观照我们现在的教育,绝大多数学生都还停留在第一个档次,那些所谓的学霸呢,可能处在第二个层次,有没有第三个层次的呢?你看高考结束之后学生集体撕书,就明白了……(此处略去1000字)

39.【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相关文章

  • 【论语闲扯】之七

    今日阳光大好。 早晨薄雾于十点钟光景散开,历时半月的连绵秋雨宣告结束,天高云淡好天气。 午饭后去散步,肖大侠幽默地...

  • 【论语闲扯】之五

    之五 今天重阳节,天空隐隐约约有点阳光,适合爬山登高,虽然雾蒙蒙的,浮云遮眼,望不了多远。午餐后,与肖大侠、秦总散...

  • 【论语闲扯】之六

    之六 昨日霜降,已是秋季六节之尾,预告人间,时光流转进入暮秋时节,接下来该考虑如何度过漫漫冬日了。想苏东坡有词曰《...

  • 【论语闲扯】之八

    《论语·述而篇》第七 40.【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

  • 【论语闲扯】之十一

    之十一 60.【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后也。” 孔子说:“到了寒冬腊月,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

  • 【论语闲扯】之九

    之九 《论语•泰伯篇》第八 47.【原文】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

  • 【论语闲扯】之四

    之四 昨日阳光灿烂,持续大半个月的阴雨秋日开启天高云淡模式。午餐后与肖大侠散步铜梁洞下,大侠邀我登上山去看是否万山...

  • 【论语闲扯】之十

    之十 《论语·子罕篇》第九 53.【原文】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臆断,...

  • 【论语闲扯】之十五

    之十五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87.【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志士仁...

  • 【论语闲扯】之十三

    之十三 73.【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就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闲扯】之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fz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