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商君书》有感(外内)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5-01 10:29 被阅读21次

本章重点讨论如何利用力来应对战争和生产,商鞅认为赏赐一定要丰厚,否则民众就不会看重它,惩罚一定重用重刑,否则民众就不会畏惧,如果赏不够厚,刑不够重,那么那些祸乱国家的智者,游士和读书人就会得到富贵,这样民力就不可利用了。

另外,在生产方面要堵住商人和手工业者获利的渠道,让农民获得最大利益。这样所有人就都有积极性去种地了。

读《商君书》有感(外内)

厚赏重罚

民重最害怕的就是上战场,所以国家法度必须严明,必须把功名利禄和战功紧密联系起来,否则那些智慧善辨的人就会越来越尊贵,那些周游列国人就会获得官职,那些读书人就会名声大显。

如果赏赐太薄,那些服从命令的人就获利少,如果刑罚太轻,那些乱法之民就不能禁绝,因此,厚赏就可以让那些老实人去为国效命,重刑就于禁止那些游学之士,要让他们知道只有通过战功才能获得想要的功名富贵。另外,重刑的意义还在于要当众羞辱那些游学之士,告诫其他民众,要让他们看到不服法的后果。这样民众就无退路了,只能上战场杀敌了。

点评:又是一招必杀技,商鞅通过厚赏和重刑,一方面激励民众为国效命,另一方面堵死读书人的上升通道,两手绝招将所有人的希望都绑在战车上,只有上战场去立功,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真是高手中的高高手啊!

重农抑商

民众感到最辛苦的就是种地,因为粮食价格太低,而那些不事生产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则能得到丰厚的回报,这样农民就不愿去种地了,因而要提高粮食的价格,加重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税收,让他们无利可图,这样既可保证农民的收入,又能逼迫商人们去开荒种地,还能安定农民的情绪,让他们不再想着逃离种地的命运。战争得来的好外,就尽归士兵,休养种地的好处,就尽归农民,这样国家利益就能和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了。

点评:好一个一举三得的计策,二千多年的历史证明,商同志的计策,并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反而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制了国人创富的自由,虽然历代都推崇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农民自始至终都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始终不能摆脱被奴役的地位,因为这位商同志从一开始就把他们定位为为国家种地和打仗的奴仆,他们的命运早在商同志的算计之中。

相关文章

  • 读《商君书》有感(外内)

    本章重点讨论如何利用力来应对战争和生产,商鞅认为赏赐一定要丰厚,否则民众就不会看重它,惩罚一定重用重刑,否则民众就...

  • 商君书-22-外内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法?其赏少而威薄、淫道不塞之谓也。奚谓淫道?为辩知者贵、游宦者任、文学...

  • 读《商君书》有感

    《商君书》乃中国法家代表作品由战国时期商鞅所著,他本姓公孙因被封于商故号商君。他对中国文化政治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 读商君书有感

    《商君书》也称《商子》,有24篇,由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更法篇”集中反映了秦国...

  • 读《商君书》有感(境内)

    本章的重是介绍商鞅的军功爵制度。首先要建立户籍制度,新生的人要登记造册,死亡的人要注销其户口。其次,有官爵的人要严...

  • 读《商君书》有感(君臣)

    本章重点讨论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商鞅认为在上古时期没有君主,也没有官员,民众之间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社会秩序非常...

  • 贵粟政策

    内容:(汉文帝时) 贵粟是古代一种以提高粮价和粮食地位来促进农业生产的主张,出自《商君书·外内》。“欲富其...

  • 读《商君书》有感(去强)

    本章是《商君书》中最重要的一章,主要强调商君的弱民思想,他认为民众和国家是对立的和是彼消此长的关系,国家要想强大就...

  • 读《商君书》有感(更法)

    引言:在战国中期,自西周以来礼乐制度,己经不足以维护当时的国家秩序,国家之间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小国已经纷纷被大国...

  • 读《商君书》有感(更法)

    引言:在战国中期,自西周以来礼乐制度,己经不足以维护当时的国家秩序,国家之间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小国已经纷纷被大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商君书》有感(外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pi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