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文韬》举贤篇 疏释

作者: 如是秋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08:41 被阅读4次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推举贤人也阻止不了世道越来越坏,文王真心搞不懂了。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太公就讲了,推举贤人不是停留在形式上,一是所推举的不是真的贤人,还有就是即便推举了,只是给俸禄给虚职做摆设,不给他们实际的职位让他们施展才华。为什么不给实职呢?已经被占满了,被既得利益集团占满了。而这个集团已经腐化堕落了。所以举圣贤而无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失败的地方在哪里呢?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推举的贤人不是真正的贤人,只是被世俗所赞,有贤名的人。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有些时候民意是可以被操纵的,如同一些国家的大选,以及所谓的民主。就是说人头,选出的人有名无实。举贤之举措一旦开始,奸邪之人就动心思了,做伪是事情就出现了,这样倒是屏蔽了真贤才。汉朝的举孝廉发现到最后就是这样,被世家大族把持了。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 

这是科举制的萌芽啊。将相分职,就是把各个官位权责分清楚,选择相应的人才到这个职位上。对于人才选择,要考能,达到名实相符。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章的论述中,有一个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真正改革落地。就像现在国家实行的扶贫政策,精准扶贫,狠抓落实。这是一届做实事的政府。

相关文章

  • 《六韬•文韬》举贤篇 疏释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推举贤人也阻止不了世道越来越坏,文王真心搞不懂...

  • 《六韬•文韬》盈虚篇 疏释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文王与太公的...

  • 《六韬•文韬》国务篇 疏释

    文王问太公曰:“原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如何做到君主被民众尊敬,民众生活幸福呢? 这有两个方面...

  • 《六韬•文韬》大礼篇 疏释

    文王问太公曰:“君臣之礼如何?” 这场对话围绕着君臣之礼展开。君主爱民,落实下去靠臣。君主安天下,落实下去也是靠臣...

  • 《六韬文韬》赏罚篇 疏释

    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 赏一人,鼓励更多人也这样做。罚一...

  • 《六韬•文韬》文师篇 疏释

    接下来在较长一段时间会写六韬相关的文章。《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立意,六卷共六十一篇,约二万字。文韬...

  • 《六韬•文韬》守土 疏释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本章开始讲到守土。守护国土,必然存在着内外关系。对内如何,对外如何。对内,处理好君、...

  • 《六韬•文韬》六守篇 疏释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这里谈君主的过失。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文...

  • 《六韬•文韬》上贤篇 疏释

    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讲君王如何管理国家。上,尚也,亲近也。下,去除也,...

  • 《六韬•文韬》明传篇 疏释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文王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韬•文韬》举贤篇 疏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vf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