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风

作者: 小原的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1-12-17 10:47 被阅读0次

这几天温度骤降,天气预报发布了海上大风预警,滨海的风也就格外大,在外面站几分钟就能把人吹透了。

即便现在风如此大,也没有我故乡的风来的猛烈。那种吹在脸上如刀割一样的感受,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曾遇过。

我来自一个十八线小县城——洮南,隶属吉林省管辖。但这里其实去内蒙古比去长春还近些,当火车快到站的时候,广播介绍她是“镶嵌在科尔沁草原上的明珠”。

小时候我从没觉得到这哪里像“明珠”。

在草原上的“明珠”里生活的人,不应该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吗?为什么这里的是“一进洮南府,吃上二两土”?为什么风这么大,人们这么穷?

一年到头除了三伏天不刮风,其他日子都会有风,大小不同而已,其中风大的日子居多。

春风最大是在五一前后,往往一场大风过去,柳树杨树的树枝就会透出隐隐的绿。再一场大风过去,叶子的小芽就偷偷冒出头来。再一场大风吹过去,春天就到了。

你没看错,我们那里一直到五一才算春天。儿时整体温度要比现在低些,要到清明节才让孩子脱毛裤,五一还在穿厚外套。

可是到了六月份,柳絮和杨花漫天飞舞,夏天就来了。我们那里的春天特别短暂,短到让人怀疑人生。有人里面穿个半袖T恤,外面套个羽绒服,早上出去还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中午把羽绒服一脱就可以穿半袖逛街了。

秋风最大是在10月底,树叶开始摇摇欲坠,一场大风吹过就能把叶子都扒光,也许前一天看还是满眼金黄,一夜北风紧之后,树就秃了。“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这句话真是狠绝,因为我们那里的秋风,能把儿臂粗的树枝“咔嚓”折断。

小时候还有很多人家住平房,烧炉子,就会在风停后沿着大街拾柴火,在门口的一段路上随随便便就能拾几麻袋。

你也许会说,古诗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季节交替不就是要刮风吗,有什么稀奇。

可是我们那里的风是带着沙土刮起来的,大风吹在脸上,同时沙土也拍在脸上,那个力度,如刀割一样。

而且不同季节,风中除了沙土还会混合不同的东西。夏初是混合柳絮或杨花,秋季是混合残枝落叶,冬季自然就是混合雪花和冷空气,每一种在大风的加持下都会变成武器,把人逼进屋里。

“一进洮南府,吃上二两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话。我记得小时候,妈妈们都会用一个半透明的纱巾把宝宝的头包起来,一是为了不吹脸,二是为了干净。

后来长大些知道美丑,我觉得只有长辈才包那玩意儿,就不包了。每次放学回家就要先洗脸,掏掏耳朵、鼻子,真的是一层土。

冬天我们是要戴厚厚的围巾的,把脖子和大半张脸都围起来,只留一双眼睛,再把羽绒服的帽子扎起来,冷风就不会灌进脖子里了。

记得初二的时候,有一天早上拉开窗帘,天空的颜色是混浊的黄,其中还透着一点诡异的红。我的第一反应是,完了,外星人要占领地球了,天上已布满宇宙飞船了吧。

也许是受《科幻世界》影响,也许是潜意识中不想上学,直到最后一刻我还在和爸妈确认,“真的可以出门吗?”

顶着大风到了学校才知道,这是“沙尘暴”。

然后连续两年,初中和高中师生(初三和高三除外)就被安排绕着城市种树。这种事放到现在是不可能了,但在当时,学生和老师是很好的劳动力,秋天种树,冬天扫雪,春田拔草。只要不上课,让学生们干啥都很高兴。

我们班被分配的种树点是小城西北,大坝旁边。到了城外我才知道,城里因为有建筑物的遮挡,风力已经小了一些。城外是广阔的一望无际的科尔沁草原,一丝屏障都没有,西伯利亚的风直面吹来,杀伤力更胜一筹。

我们两人一组,挖坑、种树、浇水,每组种一排,大概十四、五个坑。半天下来,身体活动得很热,手上被铁锹把磨得生疼,脑子被风吹得嗡嗡作响。

这些树能不能活下来要到第二年开春才知道。于是第二年,我们把没活的树补种上,往外再扩大几排。

那两年种的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了茂盛的放风林,城里的风确实感觉小了不少,沙土也没有那么大。冬天的风雪依旧刮脸,春秋的风明显变的柔和了许多,小城里也干净了。

小城外面风依然很大,这是很好的风力资源,于是前几年田地中竖起了成片的风车,政府大力发展风电。

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好,人们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便捷,发展新能源,国家的一系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都真真切切在我们那个小城推进着。

故乡的风在我的记忆中是粗粝的、刚猛的、寒冷的。当我坐在爸爸妈妈自行车后座上时,要把自己紧紧贴在宽阔的后背上,好让自己吹到的风能少一点。

但如今它变的柔和、安静,街上的自行车也越来越少了,人们坐在私家车里,任外面北风萧瑟,车里温暖如春。

儿时总觉得小城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又穷又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走得远远的。现在回想,还是家里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故乡是中秋的那轮月,是春运时的一张票,是元宵节的一碗汤圆,是风起时禁不住的一场回忆。

那个我们少时想要逃离,年老时忍不住回想,可是已经回不去的地方,就是故乡。

让写作成为习惯 日更第58天

相关文章

  • 故乡的风

    故乡的风 夜里,一阵风来,这是故乡的风。它漫过山川、河流,穿过小巷,吹着口梢,敲打着我的门,拔弄着窗外的树梢,从窗...

  • 故乡的风

    来自遥远的地方带着你赐予的善良寻找一片片翻滚的麦浪捧着淡淡的油菜花香风轻轻吹拂着贫瘠的土地裸露的河床在轻轻叹息我该...

  • 故乡的风

    2017年10月记 小时候的我常常在想 山的尽头会是什么地方 那边的天 那边的云 是否像我们一样 鸟儿为我歌唱 绿...

  • 故乡的风

    那来自西伯利亚的风在这里已变了颜色 吹动着谓斯特发梢的是黄河的波涛 地垄上的小草 河套平原上黝黑的脸庞 是行将死亡...

  • 故乡的风

    七月 透蓝的天空 悬着火球似的太阳 山风嗖嗖吹抚着脸庞 瞧~ 青草堆里有两个姑娘在打滚 不远处爬山虎和红、白、紫的...

  • 故乡的风

    文|水清心宁 赋予一个村庄动感的,是风。 描绘乡村的景物画,草木绝不可少。草木又极少静立的样子,树柳披风,风吹草斜...

  • 故乡的风

    寒冬里 最忆是故乡的风 当我一次又一次魂牵梦萦 当我一次又一次想往 我在遥远的城市跌跌撞撞 故乡的风是热烈的 总在...

  • 故乡的风

    胡老师《此生此地》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文字自有知音,尽管外界浮嚣,但真情并不孤单。 月缺月圆,花...

  • 故乡的风

    在城市的茫茫人群 不能再感触人与人的体温 即使靠的再近也是冷漠相迎 在霓虹里感到迷惘无从 在高楼的罅隙里 开始回念...

  • 故乡的风

    我的老家,是在云南一个偏僻的大山里。从我记事开始,听的歌声大多是西游水浒等那些年代热播的电视剧的片头曲和片尾曲,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的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zb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