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了丨图:网络
八
比例偏见是一种常态
上节说到买钟便宜40元愿意移步换地购买,而买表便宜50元却不愿移步换地购买,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商业心理学上“比例偏见”导致的后果。
比例偏见:在很多场合,本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倾向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人们对比例的变化比数值更敏感。
100元的时钟便宜40元,客户可以节省40%的费用;手表虽然便宜50元,但对于整个价格来说只是节省了1%的费用都不到。两者比较,你可以看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选择便宜比例大的方案执行,甚至这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到不用去思考、条件反射就立马行动的地步。
你现在想想前面两家酒吧销售策略的制定,哪一家是很好的运用了“比例偏见”这一定律的。
九
价格偏见就是比例偏见在价格定位上的表现
你的酒吧,啤酒买一送一,给客人感觉是380元可以买2打啤酒,等于省下50%的费用;对面的酒吧啤酒不送,达到低消可加100元换购980元的香槟+女郎服务!给客人感觉是,花100元“赚了”880元。
一个是省了190元,一个是赚了880元。何去何从?
价格偏见的深入剖析,就是“占便宜”。顾客不是要便宜,顾客要的是占便宜,最好是占大便宜。那些能够让消费者感到占了大便宜的商家,才是真正的高手。你的酒吧让客人觉得便宜,我的酒吧让客人觉得占到了800多元的大便宜,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底层逻辑,所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还有一点,你的便宜是必须10点前到场才获得的,也就是“被逼”的。对面酒吧设计的是你想占便宜,就早点达到低消。反正都要低消,我早点达到说不准还可以占到800多元的便宜,早到是客人主动的。
十
套餐的设计
淘宝一卖相机的套餐设计:
套餐A(设备+8G内存+读卡器+膜+布+UV镜+包+教材+……) 7800大洋
套餐B(设备+16G内存+读卡器+膜+布+UV镜+包+教材+包邮+防丢器……) 7960大洋。
注意到没有,多了8G内存(一般十几块钱的差价)包邮(又是十几块钱)防丢器(又是十几块钱)多卖了160大洋。而往往B套餐卖的很火
再举一个例子:
8G内存比4G内存贵200元,客户觉得8G内存“贵”。如果一台4G内存的电脑4280元,另一台除内存不同其他配置相同的8G内存的电脑卖4480元,很多人会买内存是8G的电脑,因为感觉多花200元就可以买到性能多一倍的电脑,超值!
这就是套餐的魅力。你的夜店套餐设置,按照这个底层逻辑来设计了吗?
总结一下:
促销时,低价格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会让消费者感到优惠;高价格的商品用降价的方式会让消费者感到优惠。
用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钱变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这样会产生很划算的错觉。
把廉价的配置品搭配在昂贵的商品上一起卖,会比单独卖这个配置品让人更觉超值。
找到一个小的价格基数,展现一个大的优惠比例,会让消费者产生反差巨大的价格感。
一句话,便宜的打折,贵的降价。
也许有人还记得王石的捐款门事件。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王石很快宣布万科捐助200万元。这本是一桩善举,要是放在你的身上,可能要被歌功颂德,成为大英雄了。但是放在王石身上,却遭到了大量网友的质疑。这些人觉得,万科作为销售额排名第一的地产公司,年销售额3000多亿元,捐出区区200万元,实在说不过去。王石本是一番好心,却被认为办了“坏事”,难怪有人说:“比例有偏见,掏钱莫打脸。”
(对于这些网友,你就该用前面学到的消费逻辑狠狠地、猛猛地赚他们的钱!)
下一篇讲怎样让昂贵的商品更好卖。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你的夜店销售策略是什么,你们的套餐设置是按照什么逻辑来设置的,大家一起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