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鹏翔 书香联盟 2018-03-23
原 文
《论语八佾篇》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学记】: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吾何以观之哉?”,夫子表示看不下去,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里,但凡有良知的人,实在是有太多的人和事情,让人看不下去。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经历看不下去的事情,有些人因为看不下去而埋怨,抱怨。有些人会置之不理。还有一种人会因此而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今译】:孔子说:“官居上位的人,对下不宽容。行礼时也没有一点恭敬的样子。参加丧礼时也不哀伤。这样的人,实在让人看不去。”
“居上不宽”是让孔子看不下去的事情之一,夫子通过思考和实践就提纯了“恕”的思想,对人当宽恕。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不会犯错误的,就连孔子的高徒颜回也会犯错误,所以才说“不二过”。其实,下属犯错误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管理者不能以这个错误为鉴,去教育其他人,而只是对犯错者采取不宽容的态度,以至于打击报复,这是最可怕的,也是最让人看不去的。历史上,每逢盛世的君主都是以宽容为本,然而每逢乱世,君主都是因为苛刻而走向灭亡的。
“为礼不敬”,有礼的行为,没有礼的实质。礼的本质不是见人就鞠躬,见人就问好,这只是礼的一种方式。而礼的核心是敬,如果心里对对方升不起真正的恭敬心,那这样的礼又有什么用呢?在生活中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不值得让人恭敬,但又不得不去行礼的人,既然如此,必然也是有一定的缘由,面对这样的情况至少也要表达出自己的真诚!以不止于让人觉得虚伪。
“临丧不哀”,丧礼是生死之际的告别,对于这样的一个庄重的场合,所要表达的礼,也只有哀戚才能表达,至少也要严肃,已对逝者和家属表示慰问和尊重。
在以礼为核心的《八佾》篇最后一章提出“不宽”、“不敬”、“不哀”借以阐述礼的本质是什么?应该重视什么?算是对《八佾》开篇的一个呼应。
【感悟】:待人接物当以宽厚谦和为本,为礼当以真诚恭敬为要,缺乏真心诚意的礼,再隆重的排场,再宏大的场面,总是让人显得有些美中不足。未免遗憾!
【注释】:君子以不攻人之恶为宽,当求诸己,莫迁过于人,此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礼当以敬诚为本,失敬失诚而行于礼,必为谄也。丧之礼,生离死别之大事,哀戚之情溢于言表,不行礼而可感通人意。夫子故以“不宽、不敬、不哀”警示之,以示礼之重者,不可图于外也!
待人以宽厚
如月众星守
行礼应恭敬
必有心能印
生死大哀事
临当戚戚之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故居上不宽,则其教令施为不足观。为礼不敬,则其威仪进退之节不足观。临丧不哀,则其擗踊哭泣之数不足观。或说本章三句连下,皆指在下位者,临丧当解作吊丧,兹不取。
《论语讲要》:居上位者,不宽则不得众。不敬,不哀,皆失其本,其人何如,可知也。
《论语恒解》:居上为礼,临丧其事,非一宽敬哀,乃其本观即指三者而言,非观其他所行,子曰体仁足以长大。居上之宽有弊,不知天心仁爱,斯民立之君长,不宽则无人心,何以为民父母。
《论语正义》:言有位者居民上,礼乐所自出也。告之以宽,是宽为仁徳。宽人所以止苛刻也。
春秋繁露仁义微篇:君子攻其恶,不攻人之恶,非仁之宽与?自攻其恶,非义之全与?此之谓仁之宽与?自攻其恶,非义之全与?此之谓仁造人,义造我,是故以自治之节治人,是居上不宽也。以治人之度自治,是为礼不敬也。为礼不敬见伤行,而民弗尊,居上下款则伤厚,而民弗亲。
《论语集义》:居上主于爱人,故以宽为本。为礼以敬为本,临丧以哀为本。既无其本,则以和者而观其所行之得失哉?
《论语义疏》:此说当时失徳之君也。为君居上者,宽以得众,而当时居上者不宽也;又礼以敬为主,而当时行礼者不敬也。又临丧以哀为主,而当时临丧者不哀。此三条之事为乖礼,故孔子所不欲观。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