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驱车100多英里跑到宾州专门去看怀斯的回顾展。能有这么大的干劲,其实是情怀在起作用。从小看父亲的画册,从怀斯到何多苓的“雪雁”,他在80年代对中国画家的影响极深,直到今日仍然发酵。而怀斯的原作我仅在纽约的现代美术馆里看过那张最著名的“克里斯蒂的世界”。
到了Brandywine博物馆我才反应过来,这个河边的博物馆其实就是怀斯博物馆,他就在不远处诞生。这里曾经就是老怀斯的家,也是他后来的家。

一进门先看他的主要活动年表,我惊奇地发现他在2009年才去世。而我在美国的20多年里几乎没有听到过关于他的消息,加上我所熟悉的很多代表作都是40年代的作品,以至于我认为他早就去世了。没想到他居然活到了90多,而且在临终之前几个月还在画画。他在美国本土的这种低调甚至好像不如在中国的热度。这次展览是他去世以后的第一个回顾展,展览到17号结束,想去的抓紧时间。

怀斯的作品更为东方人接受也不奇怪,特别是在以写实主义为根基的中国美术界。他画里呈现的优美又忧伤的诗意,简略的构图和单纯的色彩和东方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共鸣,在亚洲地区有更多的知音和追捧者。他的作品也非常受日本藏家欢迎。这次有一张作品就是从日本不远万里运来的。

怀斯没有进过艺术学院,15岁师从父亲-著名插图画家老怀斯,当时的作品就显得极有天赋了。16岁就开始接触蛋彩画。19岁就在纽约开办了第一个个人画展,23张作品居然在第二天全部售出! 惠特尼美术馆邀请他参加了1939年的年展。老怀斯在1945年因为车祸意外死亡,对28岁的怀斯影响极大,几乎延续一生。从那以后他的主题很多和死亡有关,而且非常阴郁。

包括那张著名的代表作“1946年的冬天”。这幅作品对他来说是一个慢慢走出失去父亲悲痛的疗伤过程。父亲在宾州Brandywine出事的山坡不断出现在他后来的作品里,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早年怀斯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要砸烂具象,走向抽象的世界,这注定他后来的道路和美国艺术评论界主流是背道而驰的。尽管他的作品很早就在现代艺术馆和惠特尼美术馆展出过,但是当时写实主义被评论界看低是大势所趋。怀斯一生的好友,另外一个美国著名写实主义画家Edward Hopper甚至在60年还组织过抗议活动,抗议惠特尼美术馆几乎全部被抽象绘画所占领。怀斯拒绝了参加抗议的邀请。但是当时艺术观念的对抗可见一斑。

怀斯似乎并不为外界的变化所动,躲在宾州和缅因的农场里一画几十年。甚至模特儿都几十年不变。比如克里斯蒂娜从一个瘦弱的女孩一直到一个肥胖的大妈,却被怀斯画了30年,直到她去世。创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时他不过31岁,就写实技巧来说可能已经无人能敌。

这次展览上意外看见他所绘的人体。他从70年代开始连续十多年躲着所以的人秘密画一个叫Helga的护士(在他家农场工作),甚至不让妻子知道。为了掩护护士的身份甚至把她画成了黑人。

这批作品在80年代才被一个记者报道出来。在十多年间他已经为她画了蛋彩,水彩和素描等200多张作品。这批作品公开以后引发很大的争议,主要因为这个已婚妇女和他的亲密关系。同时有评论家认为这些作品平庸而无新意。最后整批作品几乎全部被一个日本公司收购。

尽管怀斯毫无疑问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艺术界对他的评论却很两极。一方面很多人极其崇拜他完美的技巧,画面里表达的情绪。而另外一些评论家又认为他的作品套路太深无新意,而且描述农场的作品过于甜腻。他在艺术史上的名气上不如波罗克,安迪沃霍,甚至达库林等等。如果他早出生50年,那在美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将会完全改写。但是不可否认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家,用一生来坚持他的风格。更不要说在精神贫瘠的年代为一代中国艺术家带来丰润的营养。

直面怀斯的原作,你会惊叹于他对细节的关注和超凡的写实能力。他对光影构图的戏剧化处理堪称大师。难怪很多艺术家到今日仍然把他视为神一般的存在。
所以我专门来到这里,只为了向曾经的怀斯致意。因为父亲才认识了怀斯,怀念怀斯,不如说是缅念父亲。

网友评论
例如《克利斯蒂娜的世界》,很早就看过这张画,首先迷恋这种画风和美丽,却不知道克利斯蒂娜的世界,其实还没有走进这幅画。很多人说,看怀斯的画,能让自己忧伤,而有的人却看到希望和坚强,就像克利斯蒂娜,虽然没有正常的人身躯,只会爬向远方,但是相信克利斯蒂娜是个乐观女孩。
有一段时间喜欢画怀斯风格,喜欢看怀斯留下的笔记。发现怀斯偷画了隔壁邻居几十年,为了避免双方的恋人产生误会,这些画作都是收藏一个小木屋,这些画作有日常生活,有裸体的诱惑,有很多艺术的尝试,直到几十年后,办了一个大画展,别人才知道这些画,这个模特。甚至连怀斯的老婆和模特的老公都很惊讶,就如同怀斯和邻居的模特的丈夫开玩笑,说要画他的老婆,而对方说,可以,只要不裸。正因为这次谈话,怀斯选择几十年这些画,从来没有人看到,所以对怀斯是敬佩,是他真的是一个纯粹喜欢画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