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从三年前的教材改版,改名称,把原来的思想品德改为“道德与法治”以后,这次真的伤了我们广大师生的心了。
不管是七年级的古诗文多多,还是八年级的法律条文多多,抑或是九年级的几乎是某人的报告原文,都给我们师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我们师生们普遍的感觉就是教材太“高大上”了,晦涩难懂,再加上选择题又变成2个选项,这又把难度拔高了非常之多,多到学生难以接受。
“老师,现在的选择题怎么那么难?看着每个答案都是对的。”
“老师,每次考试,总是有2个选项让我难以抉择,看着谁都对,无法取舍。”
说这话的绝对不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而且班上一等一的优生。
其实,别说是学生觉得难,即使是我们老师自己做,都一不小心就错了,因为它们是那么模棱两可,“陷阱多多”,我们要把题目看了又看,才能做出“艰难的决定”。
2
可是,题目再难,我们也要面对,是不是?
但看着学生26个选择题错误多达10个,甚至更多的时候,我真的不淡定了。
这可如何是好?这么高的错误率怎么应对即将到来的中考?
思量复思量,纠结复纠结,无奈的我只好进行强化训练:限定时间,限定题目,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目。
接着我一次次地批改,一次次地总结他们的错误情况,想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几次强化训练后,我发现了几个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准确率略有提高,而且有2个男生的变化特别大,之前成绩不咋地,可是这几次都可以把选择题的错题控制在4个,甚至3个以内。
这似乎让我看到了丁点曙光:为什么原来成绩不太好的他们,大家都觉得有难度的选择题,他们却可以做得不错?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一定要把这原因给找出来。
3
在观察了5、6次以后,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既然他们可以做得这么好,我干嘛不让他们来分享做题经验呢?
也许这些经验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和我这个老师讲出来的效果会不一样。
于是,就提前通知了这个两个同学,叫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到时候我要让他们分享经验。
伟大的教育学家,陶先生说过”’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为了要教别人,这两个男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昂了,他们一次做得比一次好,甚至做到了只错两个的好成绩,让我叹为观止.
4
中考的脚步声在逼近,我的计划也准备落地了:在又一次的强化训练以后,我就让他们给同学们现场分享自己的做题经验.
不得不承认,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好,好到我都后悔:为什么不早点让让他们当小先生?为什么不早点把“为教而学”的机会给他们?
一班的学生先当“小先生”,上台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而我站在台下和学生一起倾听各个小先生的教导。
上台的5个小先生都各有所长,都讲出了他们的做题心得:有提到要认真审题的,有提到要抓关键字的,有提到要从选择项中找答案的,也有提到要分点作答等等……
第一个上台的小先生,虹 第一个被我“挖掘”出来的小先生,强 逻辑性很强的婷总之,我讲过的,他们从他们的角度继续展开阐述,我没讲过的他们也一一提及了,这让我非常欣慰。
因为孩子们讲得很精彩,下课铃声都响了好几分钟了,小先生依然讲得抑扬顿挫,台下的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当然包括我。
我甚至都忘了从不同的角度给他们留下这宝贵的精彩瞬间。
5
因为有了经验,在二班我就轻车熟路了。
不得不提的是桐,他是唯一一个主动请缨,毛遂自荐的学生,而且的确讲得非常好,非常投入。
感情到位,肢体语言也非常丰富,给人感觉他是在台上演讲,而不仅仅是分享学习经验。
钰则是心细如发,还写了讲稿,并结合题目进行讲解。
而最后一位同学,薇,简直就像是我肚里的蛔虫一样,因为她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总结的:“其实,不管我们做什么题目,背诵基础知识最重要。”
这话,是我听过的最精彩的总结,也是我最想告诉学生的一句话: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是没有熟记“基础知识”,你用什么来答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身为一名“陶子”,暂时我还学不到陶学的精髓,但我只是这么尝试一下,就让我有了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兴奋感:身为老师,我们要相信学生,真的可以学着放手,学着让学生去教学生,学生会还你一个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