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一道山梁

作者: 大侠如风 | 来源:发表于2021-07-15 16:49 被阅读0次

            光阴,岁月。用一种比较老套的比喻,可为白驹过隙。

            侧身而过,擦肩而过。这白驹颇为淡定而又正义凛然,昂首飞奔,一去不返。

            2007年的夏天,我带着一身疲惫的风尘,作别无数朝夕相处的笑脸,来到罗江区一个偏远的乡镇,走进乡村贴近泥土。颇为潇洒地挥一挥手,脱下那身藏蓝色的制服,告别那个有回头率、有情怀、有梦想的职业。这一切的情境,恍若昨日,历历在目。

            从此,罗江的山川河湖,村庄田野,荒原小径,逐渐铺上了我的脚印。接近泥土其实就是回归土地,重庆大山里的伢子,对泥土的认知远超对人群的亲切。大地上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是久别重逢,坦诚相对而又心灵相依。

            在世俗的目光里,从城市的中心来到郊县的乡镇,感觉是在往下走。而我却从未有这般感受,罗江的人文和自然让我获得意外惊喜。至今那种超出想象的喜悦还时常泛起,意犹未尽。

            盆地边际连绵不绝的浅丘山脉与河谷,以广袤、艰难、奋进示我。罗纹江畔秀美的自然风光,叠翠的花草树木,前沿的高新科技、特色的现代农业,让我的心静下来,以谨慎、谦恭、敬畏的姿态融入这片土地。

            如果把罗江的幅员比成一幅山水画,那么我每日早出晚归路过的白马关,就是这幅画的浓墨重彩。白马关上最高的山峰名叫帽儿顶,也有人把它唤着猫儿梁。这道山梁从罗江往成都平原延展开去,自然形成了东川和西川的分界线,也是涪江水系和沱江水系的分水岭。

            其实猫儿梁也是一道浅丘,最高山峰海拔仅为789米。没有奇峰虎踞龙盘,没有悬崖千仞笔立,铺天盖地的灌木乔木,把山梁上浑圆的山头装点成温润的乳峰。

            猫儿梁山脉呈南北走向,山脉的东面是苍翠的宝峰山森林公园。宝峰山中有一寺庙,原名余家庵,现名宝峰寺,宝峰寺与唐朝的杨贵妃有着一个神秘的传说。

            相传唐天宝十五年,“马嵬坡”之变,唐明皇处死了杨国忠,羽林军又威逼除掉杨贵妃。唐明皇无奈采用高力士之计,于随行宫女中择一外貌酷似杨贵妃者调包赐死,并派人星夜送杨贵妃逃入蜀地。

            数日后,杨贵妃一行来到绵州罗江境内。在一高处小憩,但见群山逶迤,松苍柏翠,更有鸟鸣泉咽,清风送爽。不由心头一动,急问樵夫:“此乃何地?可有庙观?”樵夫答:“此罗江宝峰山,山中一寺,人间佛地也!”

            杨贵妃定下心念,打发了随从侍人,投身余家庵当了尼姑。从此,孤寂的唐朝美人,割断青丝,孤灯相伴,暮鼓晨钟,诵经向佛。每至思君浓处,悄然登上高台,猫儿梁上巅搭额北望,宝峰湖畔合十思君。在贵妃行囊中,有一包西域贡枣,那是在长安离别之际,唐明皇亲送到贵妃手中的。

            杨贵妃将枣子种进寺庙周围的土地,让时间抚平泪痕,让刻骨的情思开花结果。数年之后,猫儿梁上枣子树成林,妃望台边花香果语。当地人品尝后,惊其甜脆可口,争相引种。后来,有人探得贵妃旧事,知晓了此枣来历,便将它名为“贵妃枣”。

            宝峰山甚幸,余家庵甚幸,历史烟云中的唐朝美人甚幸。盛世唐朝一枚遗世的枣核,一缕走失的炊烟,点燃了山湾湾的万家灯火,沸腾了小山村的幸福时光。如今,宝峰山下遍山的贵妃枣,已成为周边农户的支柱产业。

            人在罗江,无数次走进宝峰山拜访故人,无数次到贵妃枣林间遐思漫步,无数次品味山村的珍馐。

            猫儿梁的西面,万佛村是一湾宁静的村庄,小村因一座寺庙而得名。

            始建於唐元和七年(812年)的万佛寺,缭缭香火已经燃烧了一千多年,周边的信众又称其为“罗真寺”或“罗真观”。据寺内的碑刻记载,万佛寺经过了数次的毁损,又数次重建,现存建筑物为清代康熙年间培修建成。

            万佛寺依山顺势而建,是一座恢弘雄伟的古寺,共有五重殿堂,由三门殿、大士殿、七佛殿、大雄宝殿和西方三圣殿组成。山门外有石梯八十一阶,象征佛教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当你历尽千难万险走进佛门,拜谒过重重佛殿,方可许心与佛,求你心中所愿。

            万佛寺内生长着一株汉代的银杏树,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这棵树高32米,直径12米,树的中间是空的,可以放下一张八人坐的方桌,被誉为“巴蜀第一树”。据说这株银杏树经历过多次的雷击火烧,依然枝繁叶茂老树新芽,似乎又在印证,佛说,生生不息。

            万佛寺的四围,星罗棋布着各式的川西民居建筑。二层或三层的小洋楼,有着一水的淡黄色外墙,小青瓦的屋顶,庄重而又不失古朴。房子的周围是成片的果园,贵妃枣、水密桃、黄金梨、翠红李、草莓、蜜柚、杏子、核桃、花椒等,都是村民的庄稼。还有饲养梅花鹿、野猪、鹌鹑、大雁的专业户,都在传统的一亩三分地里,种出了美好的新感觉。

            如果说寺庙周边的农家乐是为游客的胃准备的,那么村中的山居民宿则是为怀旧情怀而量身定制。都是一些农户的旧房子,被归集起来,简单修缮打扫,种植上花草,保留最原始最质朴的部分。当你推开窗户就有花香扑鼻,伸出手就能采摘到时鲜的水果。厨房里的灶膛燃烧着熊熊的柴火,大铁锅里热气腾腾着美食的乡愁。

            猫儿梁山后的蟠龙河上,曾经有一座石拱桥,桥边立着一块功德碑。上面记载某一年的洪水冲毁了大桥,万佛寺的海山大法师率领僧众募捐修桥,历尽艰难的往事。也许,佛们中人并非不问俗事,许身佛们门不是远离红尘,修桥补路也是佛家的修行功德。

            某年的一个秋日,我参加了万佛村举行的一场晚会。舞台就搭建在万佛寺前的广场上,悠悠古寺香火弥漫,更鼓晨钟梵音轻吟。新潮的声光电齐鸣的炫彩舞台,俊男靓女轮番登台轻歌与曼舞,似乎并不违和。佛门修身亦修心,望断红尘却不会远离生活。晚会的高潮部分,广场上的人群被舞台上嘹亮的歌声点燃,一起摇摆,一起歌唱,幸福的时光被放大、被传递、被渲染。

            这歌声,无疑是唱给猫儿梁的,是唱给万佛村的,也是唱给万佛寺的,更是唱给美好生活的。

            万佛村是白马关镇的一个行政村,万佛寺与白马关景区,有一条沿山公路相连接。

            公路顺着猫儿梁的山势展开,新铺的柏油路面和土地同一个色系,宛若一条黑色的蛟龙在翠绿的山间游走。

            这条蛟龙,先是穿过一片葱郁的田地,撩动贵妃枣林的勃勃生机。道路的两边,枣子树排成整齐的队列,遒劲挺拔的树丫上,滴翠的叶脉间挂满晶莹剔透的果子。经过一段缓缓的坡道,顺势爬升上一方台地,上面有一口巨大的蓄水池,勤劳聪明的枣乡人民,把天上的甘露收集起来,变成山村果园的琼浆。

            钻进一道山湾了,山湾里零星散布着三四户人家。房前屋后那些果树,那些蔬菜,那些鲜花,让路过的人们心都醉了。也有炊烟在房梁间弥漫,看家狗酣睡在大门口,鸡、鸭、鹅在果树下相互追逐,快乐地觅食。到了果子成熟季节,路边随意的一块石板,就会堆起各种水果的小山,任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品尝。

            穿过山湾湾的裙边,蛟龙窜进一片树林。这片树林有高大的乔木,蓬松的灌木,攀援的藤蔓,把一座山峰包裹得密密实实。密林的深处,野兔、松鼠等小动物四处游窜,偶尔会来到路上,和车辆行人撞个满怀。还有野鸡、竹鸡、画眉等飞鸟,在树上一遍又一遍地唱过情歌之后,也会大摇大摆地来到路面,自由地嬉戏和觅食。对于动物们来说,这里是它们的领地,我们这些路人才是那些闯入者。

            出密林的山垭口,有一块平整的田地,生长着一大片的桑树林。这可不是蚕农的庄稼,也是一片水果林,每年的晚春时节,红艳艳的桑葚就会挂满枝头。游人们蜂拥而至,提起筐子冲进桑园,最先乌黑的是自己的嘴角。桑果儿被带回家,泡进酒坛,成一杯岁月的佳酿。

            每一个工作日的清晨与黄昏,只要时间够宽裕,我都会绕几公里去经过这条路。去看树们噼里啪啦地拔节,去看鸟们叽叽喳喳地唱歌,去看野兔红着眼睛立定跳远。我曾绘声绘色地向同事描绘这条路,也曾向远方的朋友讲述猫儿梁的俊秀。还幻想着有一天,带着心爱的人,去林间吹吹风,回味旧时光。

            一直以来,想找一个靓词来形容这条山路。前几日,一位友人与我同车而行,他若有所思地说,这条路无比的飘逸。

            在罗江,被称为“蜀都门户”的白马关,一直是大众目光关注的焦点。

            鹿头山上的白马关,是春秋战国时期由秦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所谓“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为古时兵家必争之地。这里长眠着三国时期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庞统,庞统墓和庞统祠在古柏丛林中寂静肃立,刀光剑影的故事穿过历史的烟云,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三国时期的谋士庞统为蜀汉建功立业,出师未捷身先死,只留下“换马救主”的感人故事。在罗江,军师与主公换马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行走在白马关的乡野田畴,随意问询所遇见的贩夫走卒或黄童白叟,他们均能津津有味地给你讲上一段。

            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白马关前凭吊,留下无数词赋和墨宝,在古祠碑林中随处可见。宋代诗人陆游过罗江拜谒庞统祠墓曾有诗:“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海内常难合,天心岂易知。英雄千古恨,父老岁时思。苔藓无情极,秋来满断碑。”

            如今,白马关景区内有庞统祠、庞统墓、庞统血坟、落凤坡、换马沟、点将台、倒湾、八卦谷等蜀汉遗迹尚存,并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为了纪念庞统和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白马关镇在凤雏村规划打造成徽派风格的“倒湾古镇”。昔日腥风血雨的古战场变成了如今美丽的古镇,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一次路过白马关,我都会对着古关楼前的一块空地发呆,那里有我亲历的一段感人故事。

          二十多年前,这块空地上有一个小茶馆。那是一个夏日,我独自来白马关游玩,在游览完庞统祠墓之后,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没带雨伞,便拐进小茶馆中避雨,茶馆老板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他热情地招呼我坐下。看着我的短袖衬衫已湿透,便找出一件衣服让我换上,还给我倒了一杯开水让我暖暖身子。

            雨一直在下,店老板一边忙碌着活计,一边陪着我聊天。转眼已是午饭时分,他开始张罗起饭菜,热情地邀我一起入席。说实话在这里坐了大半天,连茶水都没有泡一杯,怎么好意思吃饭呢。我只想着等雨稍歇,就一口气跑下山,乘车回家。然天公不作美,也拗不过老板的热情,最终在茶馆里解决了温饱。那一餐,有回锅肉,红烧豆腐,素炒小白菜,还有一大盆的排骨汤。

          金戈铁马铿锵回响的白马雄关,英雄长眠的寂静肃穆之地,某一瞬间,也是温情脉脉。

            猫儿梁上的“三圈演义”,是罗江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的缩影,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生动实践。

            从猫儿梁路过,于芙蓉花溪边的108国道上奔走,总有美好的感觉涌上心头。罗江的每一团青山都郁郁葱葱,每一片土地都花团锦簇,每一条河流都秀丽蜿蜒。昔日荒芜的山头都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一年四季春华秋实,花香鸟语果满枝头。

            踏上罗江的路,无论是国道、省道、县道,还是乡村公路,每一条路都宽敞、整齐、洁净。公路像一条条弯曲的血管,连接城市、乡村、院落、果园,也连接每一处火热的劳动现场。勤劳的罗江人民懂得,幸福生活不是等来的,是靠汗水和双手拼出来的。

            就这样爱上了罗江,罗纹江畔的玲珑小城,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已刻在心海。爱上三月的梨花万卷,六月的瓜果香甜,九月的风吹稻浪,十二月的雪漫青山。爱上凯江岸依依的柳条、玉京湖旋转的水车、外东街古朴的廊桥,八景广场炫彩的灯光秀。爱上东山初升的朝阳,南街喧嚣的夜市,西山热气腾腾的美食,北坡飞奔的天马。

          行走于调元故里,在醒园边苏醒,在函海中遨游。沾染先贤的灵气与文气,养一身书卷气,用浅薄的文字表达心中之所爱。

          上一年,小城角落的楼宇间,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子,那是余生,幸福时光的起点。

    万佛红墙  摄影:周荣 万佛民宿  摄影:周荣 纹江夜色  摄影:王守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那一道山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vo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