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书斋位于上海武康路113号,巴金曾在这住了四十多年,这是巴老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他在上海住得最久的地方。自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在这里的半个多世纪中,巴金完成了《团圆》、《随想录》等诸多重要作品。
巴金故居的主楼是一幢三层的花园洋房,主楼的一层、二层对公众开放。一楼餐厅是巴金的妻子萧珊在世时亲手布置的,以前常有巴老的亲朋好友前来聚餐,后根据原貌恢复布置。进门左边靠墙立着的是一架钢琴,是萧珊用她第一部翻译作品《阿西亚》的稿费买给女儿的。客人拜访时,女儿经常会弹琴助兴。钢琴上还放有巴老一家的全家福,对面墙上悬挂着巴老儿子李小棠一岁时的照片,整个餐厅完整再现了巴老一家温馨的生活图景。
巴金爱书,客厅的书柜里摆满了他和他朋友的各类著作。靠阳台边的小桌子,是他晚年写作的地方,虽然当时的他疾病缠身,但他仍坚持写出《随想录》的最后两集。二楼除了卧室,几乎都被书占满,有许多珍贵的中外工具书:如大英辞典、牛津辞典等、还有各种中外版本的巴金著作及译作。
穿过一楼门厅可到花园里。花园的大部分树木花草都是巴老及家人亲自栽种的。秋千旁有一个铜雕塑,名为“新世纪不再忧伤”。这是黄永玉先生赠送给巴金故居的铜像。黄永玉是巴金的老朋友,曾经多次到此探访巴老,对巴老怀有极深厚的感情。铜像是一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受难者,却张开怀抱,尽情地拥抱新世界,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巴老对待生活的乐观与积极。
展厅中陈列有巴老获得的各种奖项、巴老作品的中外文译本,还有巴老一家的生活用品等,是了解巴老生活的必去之处。
太阳间是巴老在《随想录》中经常提到的,因阳光充足而得名。原来是开放式的敞廊,后增添了门窗,窗下有一台小缝纫机,廊下还放置着一张小桌,巴老就在这架缝纫机和小桌上完成了《随想录》的最后两集——《病中集》和《无题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