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李和小张同时进的单位。
小李平日里工作积极,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都不错,待人接物也妥当。在单位不管是快退休的老同志还是新进来的年轻同志,小李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他跟着老同志学习处理问题的经验,遇到业务上的问题也喜欢跟老同志探讨请教。对新进来的年轻同志,他则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惑,时常伸出援助之手。
小张能力上稍微弱点,工作态度也不是很积极,遇事喜欢抬杠,对领导也不给面子,好几次在会上当着大家的面怼领导,弄得领导下不来台。
年中评优评先,就在小李和小张两个具体干事的人中产生,小李本以为非他莫属,然而结果出乎意料的给了小张。年底了,领导把小张叫去,意思今年的优秀还给他,让他好好干活,不要总跟领导对着干。小张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可以和小李轮着拿,但领导的意思是已经定下了。
知道结果的小李有点难以接受,他想不通,直到看到这句话:越难被搞定的人,越能得实惠。
领导在考虑一件事时,不会过多考虑你平时有多能干,有多任劳任怨,只会考虑怎样用最小的精力去平衡,这是人性,与人品无关。就像两个孩子,妈妈总会优先关注那个“在哭”的孩子,调皮的孩子。
这人平时很听话,不用给“糖”吃就把活干的好好的,反而是那个不听话的人,我得想办法安抚,得拉拢示好,所以这个“糖”就给他吧,这样也许他日后能给我点面子,不当面怼我,不让我太过难堪。
“坏孩子”平时一贯懒散,偶尔表现好点,就会得到大家一致表扬。即使做的有点出格,大家也会选择原谅,谁让他平时就这样呢,作出这种行为也很正常。
“好孩子”平时大局为重,任劳任怨,所以渐渐地大家就觉得你干得多理所应当,“糖”不给你吃按照你的个性,也一样会恪守本分,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
可谁想过,这样做真的对吗?把“糖”都给了“坏孩子”,那岂不是让大家都去学习他?
现实很残酷,没有人会为“好孩子”打抱不平,除了“好孩子”自己。
渐渐地,“好孩子”开始觉得太不公平,太憋屈。这时候还要继续选择任劳任怨吗?要像“坏孩子”学习能不干就不干,看不惯就当面怼回去吗?
显然,一个人的教育、素养及经历都决定了“好孩子”不可能也不会做出“坏孩子”那样的行为。但是,“好孩子”不能再做“傻孩子”,一味地只知道干,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用最小的精力去处理事情,这是人性,不关乎人品。所以,“好孩子”任劳的同时也要学会“要糖”,遇到不公的时候也要学会争取,触碰底线的时候也要学会反抗,因为人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然后在这个边界达到一个平衡,这也是人性,不关乎人品。
“好孩子”,愿你的“好”被发现,愿你的“善良”带些锋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