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日,天气晴好,女婿把论文写好后想带宝宝们出去放松一下,去哪呢?看抖音介绍大阳山蛮好玩,于是带好宝宝们的尿不湿水杯和妹妹的辅食,我特意拎了个小电饭煲,给妹妹做了肉沫虾仁青菜炖蛋。
可到达那边人多得不得了,别说停车场,绵延几公里路边全停满了车,我们只能改道先吃饭看有没有错峰的再过来。吃好饭看看那条路还是堵得都是红的,就走北边几公里处开去随意看看,竟开到了荒山野岭处,没什么车没什么人,看到一牌子,竟然写的是树山的东入口,抬头便是满眼的树林和起伏的山峦,就停车沿着木栈道推着婴儿车绕山前行。
一路走,发现这里山地主要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杉木林、毛竹、国外松林及杨梅、茶叶等经济林。网上查阅得知,树山的杨梅、翠冠梨和云泉茶是“树山三宝”。树山因其亲水临山的自然条件,天然具备了经济作物种植和野生动物繁殖的生态优势。树山山林植被层次丰富,物种众多,植被覆盖率更是高达80%里季节分明,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是一个宜居、宜养、宜游的山里桃源 。真是偶遇树山,得来全不费工夫,柳暗花明又一村。

木栈道全长3公里,建在半山腰的,途径大石坞、戈家坞、唐家坞、白墡坞,是贯通树山村山的北坡到南坡的风景线。在这条风光带上,集中了树山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漫步山间,游目骋怀,慢慢欣赏。
走过虎窠里南有一条山岭,这条岭叫白墡岭。白墡的意思是白泥,也就是人们现在说的高岭土。高岭土洁白细腻,被古人称为“白石之脂,云滋雪皓”。现在,白墡岭的白泥资源已经枯竭,白泥矿的开挖已经成为了历史。经过数年的生态复绿改造,白墡岭变得满眼葱茏,成为了人们漫步赏景的好去处。
山势起伏,我推着妹妹的婴儿车一会上一会下,女儿在背后推我上坡,不住地“加油”。宝宝走累了,要爸爸举高高骑在脖子上走,一看地图才走三分之一呢。还是女婿带宝宝返回开车去另外的出口接我们吧,我们不想再走回去了。我和女儿推着小妹妹继续前进。
来到介石书院旁边,有可休闲的亭台,有各种吃食玩具店,路边坐满了游人。我们也停下来,坐在阳光下,买个二个冰淇淋蛋筒吃。前面有一大片竹林,高大茂盛,苍劲有力。
这便是戈家坞,山峦怀抱,绿树成荫,竹林青青,清凉袭人,我想夏天来这儿真是个避暑佳处。

前方大石山上的石头峥嵘峻峭,奇异突兀,还有象鼻山和崖壁石刻,婴儿车不方便通过去,我们问了一下别人,就没过去,从竹海处下了山。
抬头仰望,山坡一垄垄种满了茶树,这种茶树采摘下来的茶叫云泉茶。古时候大石山上有泉水,从笼罩着云雾的山间流下来纳入山下小池,煮开泡茶,清冽生香。所以就把茶称作为云泉茶。山坞内有一大佛门胜地,黄墙青瓦,飞檐翘角,那就是有名的云泉寺。云泉寺原名云泉庵,开创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据史书记载,大阳山种茶历史悠久,唐代的陆羽《茶经》,是文献中最早明确提及苏州产茶的第一部著作。大阳山在明代时种植的茶叶规模就较大,明朝崇祯时的《阳山志》记载说:茶坡蔓延三四里,采摘炒制茶叶时发出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山坞,到了秋天茶树开满的白花,就像冬天的白雪覆盖了整个山坡,大阳山和树山就是连着的一个小山脉。
山下,便是一些农家乐和民宿,还有一个美食街,生意不错。路边都是一些当地村民拿出来卖的野菜和农家菜还有一些手工艺品品。我们走走看看,买了一些草莓,还有咸洋姜菜,还有刚出锅的青团子,很美味。
路两边都是一片片梨园,每到阳春三月,千亩梨花,竞相开放,洁白如雪,游人如织。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将成为春季树山旅游的品牌,游客们有机会春天梨花盛开季节肯定不会错过来树山亲身体验一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唐诗意境,到那时人车会更多了。
依山而建的树山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村落,粉墙黛瓦、屋舍俨然,有良田亦有美池,更有峻山,宛如姑苏城外的“世外桃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