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布衣
图/《阿甘正传》剧照

对于想要跑步的人来说,有两种情况最为让人丧气。
一种是刚开始想要跑步的时候,自己跑三五公里都感觉要命,别人一上来就是十公里起步。
只一想想就感觉永远都迈不过那个坎,好不容易开始的勇气还没跑几次就没了。
另一种是跑了有一段时间,但是隔了一段时间再去跑,却再也提不上心思。
因为感觉一切又要从零开始,也许就这样跑了一段时间又不得不搁置,也看不到多少成效,好不容易有的一点收获无法支撑自己跑下去。
其实谁都是从三公里、五公里较短距离开始的。
因而总能看到不少人讲述自己跑步的故事都说:“以前跑一圈都气喘吁吁,但是现在已经能轻松的跑十圈、八圈,以后慢慢的也要跑半马,同时备战马拉松”。
为什么要跑步,除了个人偏好,以及跑步诸般好处之外,也是一个人对于自我的认识和眼界。
相比较而言,跑步是极为划算的一项投资。
当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跑步就是投资健康。
而且只需要找一条合适的路线,然后跑出去就可以。一个良好的身体是应付工作、对抗外界的资本。
如果自己什么都已经拥有,那么保持身体健康则更为重要。
为了能够更好的享受生活以及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着良好的体能是关键。
但就像初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才能毕业,跑步也是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的投资。
想要做到并不容易,但放弃了就相当于把一种可能就此隔绝于生活。
作为一个初跑者,或者曾经跑过,隔了一段时间再次开始跑步的人来说,前期就是0-60分的一个过程,最容易达成最终目标,要知道谁都是三五公里、十公里...半马全马,慢慢跑过来的。
世界冠军博尔特能够大放异彩,也离不开重复训练,逐步提升的阶段。
只是每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并不一样。
复杂程度也不一样。
它不像解数学题或者英语考试,不用去蒙,不知道也立马可以上手。
很可能一个初跑者用30天就可以有60分的收获,但一个长跑者,3个月的时间可能都没有6分。
‘初跑者’并不需要很大的强度就能收获较好的效果。

后续一般会有一个阶段陷入心理厌倦期或者疲惫期,这时候毅力和自我督促很重要,颓丧并不是个例,试着依然跑下去,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天地。
从什么都不知道到快速上手是很容易的,但是要从熟练到精通则是困难重重。
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跑步,那么不要试图马上能够回到巅峰水平,一开始进行轻松的长跑为佳,等到体能重新上来,再做突破训练。
只要不是放纵过度暴饮暴食或者时间上间隔太长,个人的体能会维持在之前习惯训练强度的体能,一般只要做几次恢复性训练,就又会回到原先的体能水平。
开始跑步或者重拾跑步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在还没有收获的时候就放弃了。
村上春树说:“长跑者的思维是正因为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如果不想跑出去,那么问一问自己当初开始的理由是什么?跑步的意义是什么?
再问问自己跑步能够让自己得到什么?不跑步的自己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自己会变得多么讨厌自己,而别人又多么的“看不惯”自己。
想想跑步的好处,更要想想不跑的坏处,上了跑道就告诉自己不要轻易停下来。
在真正的收获到来之前,不要轻言放弃。
实在没办法继续跑下去,那么就给自己定一个期限,诸如‘跑完这段时间,若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样子就不再继续’。
或许是因为自己还有其它的事情,或者是通过做其它的事情能够更有收获,亦或者压根就是不想动。
没规定必须要跑步,也不需要每天都跑步。
如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目前有比跑步更为重要的事情,既然开始跑步那么痛苦,干嘛不选择一件更适合的事情去做呢?
跑步是走出‘舒适区’,在收获还没有到来之前,一次又一次逆着自我人性走出‘舒适区’,这一切并不容易,有人说:“那些能够坚持跑步的人都不可轻视”。
如果一件事情让自己感到不爽或者恐惧,那最好是不去做,可也只有走出‘舒适区’才能迎来改变。
跑步的可操作性非常强,简洁便利,也不受太多条件的制约,无疑可以当做挑战自我的一个开始。
等到自己从跑步中收获了成长,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那时在别人看来苦哈哈坚持的跑步,反倒成了自己的享受所在。
当然开始是达成一切目标的前提。
大多数人跑步是出于兴趣或者强身健体的目的,所以每天能抽出三五十分钟来锻炼,最终能达到一个80分就非常不错了。
如果不是要往专业运动员发展,能达到某一种效果就很不错。纯粹爱好或者兴趣达到某一个值后,边际收益会逐步递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必要。
一开始露出的畏难情绪很可能是自我限制,把一切想象的过于困难,本以为是珠穆朗玛峰,跨越过后才发现只是一座小山包而已。有时候我们是被自己吓破胆了。
可是想要做好一件事,达成相应的目标,得到许多人想要切不可得的东西,免不了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跑步不需要为之豁出一切,但是也要有所付出。
一直跑下去很重要。
开始的时候,要做好不轻易终止的准备,只要跑起来,就会将越来越多的人甩在身后,也将过去的自己一次次甩在身后。
身体不适或者想要休息的时候,尽管停下来。
休息也是跑步的一部分,就像工作和学习也要停下来吃饭睡觉。

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本来制订了详尽的跑步计划,要一直跑下去,但是遇到了某天突发事件就没跑了,继而感觉整个计划都被打破了,于是干脆彻底不跑了。
心想下一次一定要完完整整的跑完,下一次再制定完美的计划,下一次会考虑到所有突发状况。
下一次却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下一次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放弃。
完美的计划都是在原来的计划基础之上一次次调整得来。
谁还没有一点私事的时候,或者受伤生病的情况。
很多人纯粹为了一种‘坚持’,就不管不顾一定要做下去,为了证明自己或者为了跟自己较劲,亦或者为了去做成一件事。
说来并不应该反对,但是一次就用完了所有‘力气’,以后怎么办?
万一在极端不适的情况下造成了伤病,或者给自身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又该怎么脱身呢?
当然也不是找托辞逃避,或者故意懈怠,但有时候就是要因时而动、随势而为、量力而行么。
运动要有足够的能量摄入,休息也是一种‘营养’成分,而且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营养成分’。
受伤或者生病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以毒攻毒’,因为在相对恶劣的情境中跑步,能有效的增强个人自信。
因为自己曾经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进行跑步,相比较就会有一种心理优势,平日里正常的跑步就会显得轻松许多。
类似这种自我突破,可以记录下来,记录跑步数据,也记录当时的跑步情绪。
后续在自己“无力”的时候 ,拿出来看一看。
自己曾经做的那么好,再一次做好又为什么不行呢?

不过一切要在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人应该追求突破,可明知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不要硬着头皮上了,太用力的人走不远
本来休息一阵,一两星期就能恢复,但是偏偏要强忍着完成,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恶化,乃至形成了阴影,可能一两年都恢复不了,因为伤痛不只是身体上的,心理上的疼痛更甚。
造成跑步停滞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临时有点事,或者生理状况不允许,亦或者环境不适合。
把休息当作跑步的一部分来看待,而不要把它当作一种逃避训练的方式。
选择开始或者再次开始跑步,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一切都有可能,其它人所能够做到,那么自己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做到。
给自己一点时间。跑步是一项长期投资,既然选择开始,至少坚持到某一个目标达成再结束。
感受跑步确切的好处之后,也许再不要一次次说服自己跑出去。
-作者-
花布衣,总有人在仰望星空,希望你遇见我,能有乍然相逢的惊喜,还能有久处不厌的温情。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行客牧花(ID:huaby-95)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点个赞
谢谢你来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