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军”的认识,大家可能第一反应会联想起“兵马俑”。而在这里大家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大量士兵头上戴着麻布做的头巾,特别是站在最前面的弩兵身上,甚至连一个甲片都没有,这又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在《商君书》里面,就吐露了这个最重要的秘密什么秘密呢?就是“利出一孔”什么叫做“利出一孔”。
在秦朝商鞅来看,人会去做一件事,最大的动机就是为了趋利避害如此而已,因为有利简单地说,因为有利我们才去做。
而如今,我们想要过好日子 我们有很多路可以走,读书、做生意 、学技术。然而,在秦国这些办法统统都行不通。为什么呢? 因为秦国用的方法是所谓的军功爵制,就是你在战场上立上多大的功劳,你就能够有多大的土地,享受多好的房子,有多少的奴隶,你所有等级的享受都跟你的军功密切结合。
如果你没有军功,你再有钱或者你的家庭再厉害,你也不能享受那样的东西,秦国就用这样的方法牢牢把所有老百姓控制住,你做生意赚了大钱,不好意思你不能够住大房子,你不能够享有多的土地,你不能有好的生活享受,因为你没有军功。
在秦国人来看你想要得到名,想要得到利,读书、游说、做商人都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只有有“耕”和“战”,“耕”还不如“战”,更重要就是“战”只要得到军功,才是飞黄腾达最好的方法。
这也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前三排的那些弩兵为什么不穿甲胄,只穿着锦袍,拿着短兵器就敢上去拼命。在大家看来,这样上战场就是去送死,而在他们来看那是发财赚钱和飞黄腾达的唯一方式。不去拼命, 怎么能够爬到人上人的地位。
秦国人的想法就是这个样子,商鞅通过这样的制度,让秦国人从小就明白,想出人头地只有上战场,只有立军功。商鞅最可怕的一点就是把整个国家都改造成一个战争机器,改造成一个战斗国家。用这样的方法所以他告诉你“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除了战斗以外,没有其他的办法。没有其他的途径。
这就是“利出一孔”“阸而用之”,意思是我把你的生路握得这么狭窄,然后去用你“得而后功之”,你有军功我才给你相对的土地,相对的田宅,相对的奴隶,相对的享受是“功赏相长也”。这样你的军功跟你的赏赐是互相增长的,因为你帮国家打赢了仗得到了土地,所以我才有新的土地去赏赐你。用这种方法“五甲首而隶五家”你有多大的军功就能够享受支配多少的下属多少的佃农,多少的奴隶。那么用这种方法“是最为众强长久”。
荀子来看,这是最好的办法了,他不吝啬用这样的词,不只是“强”而且是“众强”不仅是“久”而且是“长久”。“众强长久”“多地已正,故四世有胜。”他认为秦大国四代国君都能够百战百胜打败六国“非幸也,数也。”这不是运气 幸运也是运气这是“数也”这是制度的问题 ,这是方法的问题。这是一定会有这个结果的。
听到荀子的评价,大家细想一下这三国军队的比较,秦国用的是这个办法所以这三国军队谁强谁弱呢?荀子最后给了一个评价说“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齐国的雇佣兵比不上魏国这种募兵制的军队“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魏国这种公务员式的军队,绝对比不上秦国这种上战场当成是飞黄腾达途径的军队,这就是秦国百战百胜的秘密了。
可能大家会疑问,秦国是靠这一套办法让他的军队百战百胜的,那么其他六国也都知道秦国是靠这套军功制度百战百胜的,其他六国只要学这套制度一样能让军队百战百胜,那为什么六国不学秦国,为什么六国就这样一天一天被秦国的军队打败,一天一天国家濒临灭亡。他们就没有想过要去学秦国的制度吗?其他国家不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他国家学不了秦国的这个制度。
大家想一想,秦国能够用军功爵制把土地、田财、名利赏赐给(有)军功的人,问题是没有军功的人就不能得到,这要得罪多少既得利益阶层,得罪多少贵族子弟 ,得罪多少家里面有钱有势的人,这些子弟们很多人都是认为我生下来就该享受这些事情,而你今天把原本他们应该有的土地田宅剥夺了拿去送给(有)军功的人,他们能服气吗?他们能够支持你这么做吗?他们能不造反吗?
然而大家可能都知道,商鞅把这套制度确定下来后,商鞅的下场是什么。史书记载,商鞅最后是被车裂,就是所谓的五马分尸,死无全尸。由此可以看出贵族们对他的恨。我们如今有句俗话:“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话粗理不粗。
有个例子,楚国当年楚王用了吴起来变法,也要学这套制度,结果呢! 结果就是楚国的一个贵族拿着弓箭追着吴起,要把他射死,结果吴起聪明躲到楚王的尸体后面去,结果贵族更狠就乱箭连楚王的尸体带吴起一起射死,可以看出他对吴起的恨,恨到什么地步。
然而,秦国能百战百胜的秘密,是他能够变法而在于列国之不能变法,列国不能变法,不能适应时代。历史告诉我们第一件事就是不能适应时代的,只有被淘汰,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