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曜君
人的一生,尤其是在幼年时代,最易受他人影响。而语文老师,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大多扮演启蒙教育的角色。
前两天看到了一篇采访稿,主角是作者的高中语文老师。当时是被文章题目吸引去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的一句词,我觉得很美。这是文中的语文老师对自己30余年教育生涯的总结。
我很羡慕作者和语文老师之间相互欣赏,宛如知己的相处,我想每个热爱文字的人都会想要他人的认可。而在学生时代,语文老师的另眼相看简直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作者说她会每个月往老师邮箱里发几篇文章,一直到大学仍旧保持着这个习惯。而每次,老师也会认真地跟她写回信,探讨文章与人生的道理。
我说要闲处看花,他说“溪山清静且停停”当然是很好的胸襟,但只有具备“拿得起”的力量,才有必要讨论“放得下”的肚量。这句话一直影响我到了今天,让我不再桎梏于所谓的闲忙之争。而也因着老师这些回信里的鼓励,我没有局限于考场作文的表达捷径,而想着去做笔耕不辍的华山攀援客。
这是文章里最让我感触的一部分。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我没有权利和立场去评论或是批判,但是我也没办法忽略我那些年在考场作文和自己的创作中艰难挣扎取舍的岁月。那是一段叛逆,迷茫,最终归于屈服的岁月,我从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挣扎出来,推翻一切,在废墟上重建所有考场作文的套路和体系,再自私的存留自己的那点对文字的星火,隐藏在一篇篇看似完美的考场作文里,摇摇欲坠。
所以我很是羡慕那些能理解,能包容学生心里那些异于考场作文套路的旁枝,让它们自由生长的老师。采访稿中说道,那些语文老师,是值得被人称一声“先生”的。这是传统,亦是一种尊敬。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回望我的成长岁月,我最为怀念感触的是初中三年。
那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女教师,虽没有很长的教书生涯,但是每一届学生,但凡是她教的班级,每次考试语文成绩的均分总是会比别的班级高出那么五六分乃至十分。我很喜欢她,印象里她总是在春秋季节穿着黑长裙和长至膝盖的红风衣外套,配着黑色的细高跟鞋,每次走廊里响起蹬蹬哒哒的高跟鞋轻敲地面的声音,我们就知道她过来了。每次上课板书的时候,老师会背对着我们,我看着她黑色的长长的披在肩上的头发,心思就从课文上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转到了她发梢好看的小卷上。
那个时候年纪尚小,并不曾见过很多成年女性。只觉得除了我的妈妈,我的语文老师真是全天下最好看,最有气质的女人。
初中三年我有一个知己七七,我们一起交换书看,一起写文章,一起谈天论地。我们两个是同桌,初中课业也很繁重,一周五天的时间几乎都困在课桌那一方小小的天地。可那个时候我的世界却无限的大,从秦皇汉武到民国风云,从中外著作到野史谈资,我们无话不谈,我们心有灵犀。
那是我文学的种子生根发芽最快的日子,我和我的知己,都无比庆幸那个时候我们遇到了那样好的语文老师。
初中是要写记叙文的,我和七七那个时候喜欢看各种短篇小说和中长篇文学,看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没办法在800字格局里写出一篇很棒的记叙文,那个时候心气傲,觉得自己写就要写的最好,既写不出800字左右的好故事,那便弃了,开始写散文,寓言故事等等等等。随性所至,尽兴而往。
每每我们两个的作文都会被老师单独找出来在课堂上念,那是一份专属于我们两个的荣光。在别人在想着如何把文章写的让老师满意的时候,我们在想着怎样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文。
其实平心而论,这样写考场作文是很危险的,不按规矩来是很冒险的行为,你可能独树一帜,也可能铩羽而归。但是我们两个仗着语文老师的偏爱在文字的世界里横冲直撞,像是两个孩子。
有一次,七七遇到了一个考场作文题目,具体题目是什么我已经忘记了。她当时有了想写一篇童话寓言的灵感,洋洋洒洒的写完,却在交卷的那一刻犹豫了。考完以后她拧着眉毛对我说,“这一次不成功,便成仁。也许这次的作文我要不及格了。”
后来试卷发下来,接近满分的分数。满篇文章几乎都是老师标的波浪线,那是老师认可赞赏的好词好句的意思。一般一篇优秀作文里最多有两三个波浪线就已经很棒了,而那一篇几乎每个句子都被标上了波浪线。
晚自习讲解试卷,课间休息的时候老师把七七单独叫出去聊了很久。回来的时候七七手上拿着一封信,是语文老师跟她写的推荐信,让她把那篇考场作文重新誊写一遍,与那封推荐信一起,寄到湖北省作家协会。
那时候的七七,才上初三。大约应该是作家协会里最年轻的作者。
后来我再没遇见过那么好的语文老师了。
深刻记得,高中第一次年级大考,当时的语文作文标题是《遇见》,我当时写了一篇抒情散文,大意是我相遇了妈妈的青春,我觉得我的文笔,立意,文章架构都没有问题。那是一篇我自以为可能会得满分的文章。
然后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只有48分(满分60分),那是一篇议论文的基础分,就是好文章与差文章的边缘,相当于及格线。与此同时,当时的年级作文最高分58分的那篇文章被打印出来,人手一份供大家传阅。
我看了下那篇“满分”作文,无非就是篇游记,相遇庐山瀑布的美景,再平淡不过的平铺直叙的记叙文。我非常的不满,拿着我的作文和那篇“满分”作文,与我当时的语文老师讨论。
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年纪比较大的大叔,也是我们年级的年级主任,身上官场气很重。当时他看完我的作文,沉默了一会,说,“如果是我改你的这篇文章,我不会让你及格。”
我愣住了,呆在那里听他讲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的套路。那个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善待和包容我的那些旁枝侧出的想法。他们就像严格的园艺师,想要修剪所有不规整的枝丫,达到他们所谓的优秀作文模板的高度。
后来就是一段痛苦而迷茫的时期,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对着空白的作文稿纸,长时间的发呆,不知道如何下笔。在时间快要不够之前,赶紧写出一篇连我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文章,得到的分数也永远不高不低。
我最快乐的是写每周日记的时候,只有这时候没有限定的体裁和模板,想要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老师也会认真地写评语。
但那些写作文很快乐很兴奋的日子,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
我以前常常幻想,语文课堂应该是像电影一样精彩的,所有人的思想相撞,像撒在时空里的星光。先哲的思想,夫子的教诲,文学的魅力是使人倾倒的。
但是后来我发现,所谓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功利化和应试化,一切为了考试和成绩。一套套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但是,教学理论里假设的都是理想的学生,真正的课堂充满了缝隙,那些缝隙才是生命之树的根系所在。
我是希望语文课堂或者说所有学科的课堂,是生动而丰满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更多的是为了人生的感动和某些不为什么的目的。
我希望,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在那些下雪簌簌,月色如水的时刻,在生命某个浩瀚伟大的瞬间,你能想到一句诗,或者一句话,来概括当时的心绪。那是心灵结合的体验与温热。那些年我们囫囵背下的古诗词,终究在以后的某一天,温热的映照着我们。这便是语文的魅力。
这篇文,我本想拿来纪念我的启蒙老师,那个给了我无限包容的语文老师。但现在,我想谢谢所有还坚守着师德,以无限广阔的胸怀包容着的老师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你们值得我们所有人尊称一句,先生您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