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爱与冷漠
一学生趁其他同学背书时说话,我把他叫到前面背书,可还是心不在焉,下课时请他到办公室背书,他竟然没有来。
我完全可以不理睬,也可以不再找他,但能这样做吗?第二节课时,我请他背书,几乎是全班都会背的知识点让他重复,他也应付不来。请同学们一遍又一遍的背给他听,终于在好几遍之后能背下来了。
其实这是很浪费时间的,在学习中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学好,也许我这样做他并不领情,我可以很随便的放过他,也放过自己。如果要解开他的心结,我必须要说点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爱”字,问同学们:爱的反义词是什么?
“恨”,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
“是恨吗”?我加重语气。有同学说是“不爱”,有同学说是“憎”。
“当你跟爸爸妈妈生气时说:‘我恨死你了,恨死你了’时,是真的恨吗?恨是没有得到满足的爱,恨的反义词到底是什么”?
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我斩钉截铁地说:“爱的反义词究竟是什么呢?是冷漠”!
“什么是冷漠?当你们迎面向我热情打招呼时,我视而不见;当你们学习遇到困难,问我问题时,我冷若冰霜;当你们上课与同学发生争执,需要我解决时,我置之不理;当你们取得好成绩,希望和我分享成功的喜悦时,我无动于衷。你们喜欢这样的我吗”?
全班同学都默然不语,看到那位同学也低下了头。
二 得民心者得天下
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能以“小米加步枪”战胜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在讲述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我先讲了一个美国战地记者采访国共两党战场的故事:
记者发现国民党将领带兵打仗时会喊:“弟兄们,给我上”!共产党将领打仗时喊的是:“同志们,跟我上”!短短的六个字几乎是一字之差,让美国记者大吃一惊,当时就得出结论最后胜利的一定是共产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解放战争中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淮海战役中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此可见,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那是因为共产党顺应了民心,为老百姓分田地,自然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和支持,踊跃参军上前线,积极送物援军队。反观国民党军队,兵力不足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好强抓壮丁,被抓的壮丁上前线能积极打仗吗?
解放战争的胜利说明: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共产党代表了民心,顺应了民意,国民党是背道而驰,战争的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 正向表达的力量
一次背书后要求同学们听写,发现有几个同学把书和笔记本放到了地上,以此避嫌,看到后我说:“你们几个怎么这么自觉呢?我完全相信你们,你们是不会抄的,对自己的要求真高啊”!
话刚说完,又有很多同学把书放在地上。本来在同学们听写时,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来回转转,看看他们背记的情况,但这时发现不太容易来回走动了。
“别这样啊,我肯定相信你们,根本不用把书放到地上”!没想到我越这样说,其他的孩子都把书放到了地上,好像我说的是反话似的。我已经完全无法落脚,无法走到后面去了。
“你们这样做是怕我走到你面前看你听写的情况吗”?我微笑的问道。同学们只是笑而不语,刷刷地写着。
感觉太美,这就是正向表达的力量和魅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