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商君书》有感(错法)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19:41 被阅读3次

本章重点论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商鞅认为国家的赏罚措施必须按照规定去实施,要绝对禁止以个人的意志决定赏罚的行为。否则就会出现军功与爵位错位的问题,有功者得不到应有的奖励,无功者却身居高位,这样的军队一定是人心涣散的,也是毫无战斗力的。还会出现官员以权谋私和贪污受贿的现象,这样国家越来越贫穷。更会出现屈法和枉法的现象,虽有法律却不能执行,法律服从于权力,这样的国家一定是混乱不堪的。

读《商君书》有感(错法)

理由一:法治比人治更可靠

古代的明君用法令去管理民众,民间就没有违法行为出现。让官吏按照统一的法令去处理政事,官吏就会有法可依,自然就会处事干练,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这样奖罚就有章可循了,军队的战斗力就可保持稳定。相反那些靠贤良来管理民众的国家,因为没有统一的法令,全凭个人喜好来判断是非,民众就会无所适从,违法犯罪的人就会增多,那些不公开奖罚制度的国家,奖罚全凭君主的喜好和个人意志,这样军人就会多生怨恨,军队的战斗力也因此被大大削弱。

点评:虽然商鞅的依法治国和现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相去甚远,但他的立法精神却是值得提倡的,他对法治的认识也是超前的,既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并不显得落伍。


读《商君书》有感(错法)

理由二:驭民有术

国家法令统一,就会把民众的力量聚集起来,而后用赏赐爵位的方式役使他们,国家只把官爵赐与那些立有军功的人,并且让他们感到荣耀,如果赏赐不能使他们产生荣誊感,那么民众就不急于获得爵位。如果赏赐的爵位不够显贵,那么民众就不会追求爵位。如果爵位可以轻松获得,那么民众就不会认为上等的爵位是尊贵的。如果不按规定去赐与官爵和奖赏,那么民众就不会拼死去换取爵位了。

人天生就有好恶,因此国家只要善于利用这种天性,就可驾驭民众。人天生喜欢奖赏而厌恶惩罚,因此国家要制定奖赏和惩罚的法令,用它们驾驭民众的思想。国家设立民众想要得到的爵位,只要民众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爵位和赏赐也会随之而来,要让民众像相信日月一样相信,只要立有军功就一定能获得相应的爵位,这样军队的战斗力将无可匹敌。

点评:商鞅看透了人的弱点,并加以利用,用奖赏和惩罚两种手段,将所有人都玩弄于鼓掌之间,真是非绝顶高手而不能为啊!他的思想也因此成了帝王之学,那些所谓的雄才大略的皇帝,无不是此中高手。他用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将秦军打造成了一支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最终在列国纷争中羸得了最后的胜利。也许我们应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大一统真的就是唯一的选择吗?专制和集权就不可替代吗?商鞅设计的官僚制度果真是完美无缺的吗?

相关文章

  • 读《商君书》有感(错法)

    本章重点论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商鞅认为国家的赏罚措施必须按照规定去实施,要绝对禁止以个人的意志决定赏罚的行为。否则...

  • 读《商君书》有感(更法)

    引言:在战国中期,自西周以来礼乐制度,己经不足以维护当时的国家秩序,国家之间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小国已经纷纷被大国...

  • 读《商君书》有感(更法)

    引言:在战国中期,自西周以来礼乐制度,己经不足以维护当时的国家秩序,国家之间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小国已经纷纷被大国...

  • 商君书九——错法

    错法指的是推行法治。 英明的君主推行法治,民众就没有犯罪的邪恶行为;发动战争,就会造就干练的人才;实行赏罚,军队就...

  • 《商君书》学习札记(二)

    《商君书》共26章,分别是更法、垦令、农站、去强、说民、算地、开塞、壹言、错法、战法、立本、兵守、靳令、修权、徕民...

  • 商君书-9-错法

    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赏行而兵强。此三者,治之本也。夫错法而民无邪者,法明而民利之也。举事而材...

  • 读《商君书》有感

    《商君书》乃中国法家代表作品由战国时期商鞅所著,他本姓公孙因被封于商故号商君。他对中国文化政治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 读商君书有感

    《商君书》也称《商子》,有24篇,由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更法篇”集中反映了秦国...

  • 更法第一

    《更法》作为《商君书》的第一章节,也是目前存世的《商君书》中唯一一篇以辩论的形式呈现的文章,而这里的更法就...

  • 读《商君书》有感(境内)

    本章的重是介绍商鞅的军功爵制度。首先要建立户籍制度,新生的人要登记造册,死亡的人要注销其户口。其次,有官爵的人要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商君书》有感(错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tb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