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6)

作者: 陌上闻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3-02-19 21:35 被阅读0次

    在解决了陈友谅的问题后,朱元璋向张志诚发动了进攻。

    1364年正月,朱元璋即吴王位,他终于完成了从农民向王侯的转变过程。历史上为了将他与张士诚的吴区分开来,称他的政权为西吴,张士诚的为东吴。

    第二年,朱元璋把张士诚赶出了长江以北,东吴军缩在江杭一带(今天的苏州和杭州)。张士诚似乎还不明白自己的处境,他还想占据所谓的江南半壁,当他的富地主。

    可是朱地主用行动告诉了他,天下只能有一个最大的地主,而这个人绝对不是你张士诚。

    1366年,朱元璋率领他的全部精英,以徐达、常遇春为主帅讨伐张士诚。

    在讨论作战计划时,发生了争执。常遇春认为应该直接攻取东吴的老巢平江,徐达也赞成。

    朱元璋不同意,他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天才战略眼光,认为如果直接攻击平江,张士诚在杭州的兵力一定来救,那么平江就会极难攻克,而先攻击杭州和其他地区,就能够剪除张士诚的羽翼,平江自然也会成为囊中之物。

    事实证明,朱元璋这次又对了。

    徐达和常遇春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们相约分兵进攻杭州和湖州,并很快攻下。现在只剩下平江了。

    平江号称第一坚城,张士诚这几年窝在家里,只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修城。

    平江城共有八个门,每个门的城墙都极其坚固,是用大块条石混合糯米制成,城上设置有固定的弓弩位,有靠近城墙者瞬间就会被射成刺猬。城内还有大量的粮食,足够守备数年。

    张士诚虽然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但他意志坚强,当年元召集百万士兵进攻小小的高邮,历时三月不能攻克,就充分说明了他的意志力。这次如果平江失守,他就无处可去了。他决定拼死一搏。

    对这样的一个城池采取攻击行动,是需要周密的计划的,可当朱元璋的部下来询问主攻哪个门时,朱元璋却对他们大喊道:几十万军队,还要分哪个门主攻吗?都给我往死里打!

    看来几百年后的李云龙并不是这一招唯一的使用者。

    朱元璋做出了军事部署,把名将们充分调动起来,分配了任务:徐达攻葑门,常遇春攻虎丘门,郭兴攻娄门,华云龙攻胥门,汤和攻阊门,王弼攻盘门,张温攻西门,康茂才攻北门。

    他嫌这些人不够,另外安排耿炳文攻城东北、仇成攻城西南、何文辉攻城西北。

    他在平江城外共布置了十一支军队,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攻打。其实不用打,这么多人只要挤进城去,也能把张士诚挤死。

    朱元璋还觉得做得不够绝,在城外构筑长围,把平江城团团围住,岂止是人,兔子也跑不出来。

    为了解决平江城过高、士兵仰攻不方便的问题,他在城外动工兴建新式房地产——木塔,共分三层,站在塔上可以俯视城内的所有情况,并在每层配备弓弩、火铳和襄阳炮(新式火炮),真正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

    按说这么几套行头摆出来,张士诚要是识时务,就该投降了。可这个私盐贩子硬是认死理,一定要抵抗到底。

    1367年元月,攻击开始。

    朱元璋的步兵、弓箭兵、炮兵协同作战,日夜不停地攻击城池,步兵从城下进攻,炮兵从木塔上不停往下射箭、开枪、开炮。

    张士诚的士兵在承受城楼下士兵进攻的同时,还要注意防空,而且木塔日夜都有人坚守,这些木塔上的士兵值夜班时,吃喝拉撒都在塔上,吐个痰、小个便之类的行为,理所当然地往城楼上的东吴士兵身上招呼。此即所谓胯下之辱。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张士诚和他的士兵们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八个月。直到当年九月,平江才被攻陷。

    张士诚很有骨气,在城破之时还在城中坚持巷战。即使朱元璋反复宣传,只要张士诚投降,不但不会杀他,还会善待他和他的亲属,但张士诚抱定了决死的信念,在杀死自己的所有亲属后,准备上吊自杀,被部将解救下来。后被俘押往应天。

    在船上,他闭口不言,也不吃饭,表示自己决不屈服的决心。

    朱元璋看着这个打了十年仗的老对手,用少有的和蔼语气劝降他,希望能感动他,而得到的答复却只是一句话:“你并不比我强,我之所以失败,只是上天照顾你、不照顾我而已。

    朱元璋终于被激怒了,他杀死了张士诚,并把张士诚的尸体烧成灰,所谓锉骨扬灰是也。

    朱元璋终于扫清了前进路上的两大障碍,即将面对最后一个对手。

    这个对手才是他真正的敌人和仇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lw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