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小尘老师说,每天8分钟,跟着张文质老师的节奏录起来。聊自己想聊的,说自己想说的,为美好的一天留下自己有温度的思考。欢迎您的收听。
今天跟大家聊的话题是朋友、知己、爱人与教学。
看到这个标题你想到什么?篱笆、女人和狗?这看似不搭边的一些词语,被俞正强老师阐释后,似乎有点联系,我也似乎有点明白。本来标题是准备用明白作为关键词的,因为今天听俞正强老师的讲座,明白一词是主角。
接下来我就从头讲起,看大家能不能听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被吸引
今天我们的陈主任在数学教研群里分享了一段视频。主任分享的资源一般都不错,所以我还是愿意花点时间浏览一下的。没想到,这一点进去,居然在里面耗费了一个多小时。准确地说,我是花了一个多小时看了两个多小时的视频讲座,因为我开启了1.5倍速播放。
是什么讲座具有如此吸引力?
是俞正强老师做的一场主题为《教书是啥一回事》的讲座。这标题就挺拗口,讲座的内容更绕,我的明白能否成为你的明白?明白来明白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搞不明白?不过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的讲座,我居然被吸引了,一口气把4个小节两个多小时的讲座都刷完。听的过程还几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理感叹,原来俞老师这样幽默。
二、关系学
他从朋友,知己,爱人三个词聊起,跟台下的老师们做了互动。这三者有什么区别?
有老师说三者的关系不一样,朋友是一般的关系,知己的关系更为深入,爱人的关系是最深入的。
另一位老师说,数量不一样,朋友可以很多个,自己比较少,爱人只能有一个。
俞老师怎么分解这三者的关系呢?此时整场讲座的主角——明白出场了。
一个人明白的东西要让另一个人明白,一般就要通过表达,这种表达可以用嘴巴说、用文字写,也可以加上韵律唱出来,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舞出来。
所谓朋友,就是你的明白通过说唱、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他就真的明白。所谓知己,就是你没有表现出来的,他也明白,你们都像是彼此肚子里的蛔虫,像是另一个自己,但每个人都会朝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展,所以没有永远的知己,所谓的知己都会成为绝唱。那爱人是什么呢?爱人就是,他不明白你的明白,但他喜欢并坚决拥护你的明白。因为无条件的接受,所以更容易白头偕老。
这里的真明白,不是说明白而已,而是要对方真正的明白。
为了说明白这个明白,俞老师还特别让大家搜了鱼牛图。我也搜索了一下:
鱼牛图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青蛙和小鱼是好朋友,一天,青蛙跳到岸上,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一头奶牛,青蛙仔细观察了很久。回到池塘里以后,小鱼儿问:“你到外面看到了什么?”青蛙想到了奶牛,于是详细地向小鱼描述了一番,小鱼认真地听了以后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青蛙让小鱼画出来,小鱼拿出纸和笔,画出了它心中的“奶牛”。

看到小鱼画的奶牛是不是特别好笑?因为在小鱼的认知里,尾巴就是类似三角形的形状。此时青蛙的明白就没办法成为小鱼的明白。
怎么样?这一个明白关系是不是有点绕?
三、整明白
我们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俞老师前面讲的这些关系,其实也是为了说明教育。
为了让大家整更明白,俞老师还把数学知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已有认知,只需要通过重组或改造即可。另一部分是学生没有知识的基础,这时就需要必要的灌输。
改造的知识,只要你跟学生是朋友关系,通过教学,学生就能明白你的明白。但那部分毫无根基,需要你灌输的知识,只有你跟学生是爱人关系,才能较好地完成。就是学生非常喜欢你,能无条件地接受你给他们的知识。
当然,这边的灌输不能单靠嘴巴说,单靠嘴巴说,有可能产生鱼牛图现象。没有根基的知识,就需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眼耳口鼻手尽可能多感官感受。
简单地说,要想学生学得好,你首先要跟学生搞好关系,你们的关系越好,教育效果越好。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不知道这样说,你整明白了没有?
好了,今天的小尘老师说就到这吧。小尘老师陪您一同成长,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