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

作者: 小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2-03-15 00:00 被阅读0次

美育是什么?王国维的这段话可以作解:"美育者,一面是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美育是一门以艺术实践为主要内容,锻炼人的感受力的教育,美育是另一种思维的教育,美育是感性的教育。

新教育对美育课程的理解,与一般流行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新教育的美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欣赏艺术作品,习得艺术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艺术的思维,拥有艺术的品位,具有艺术的精神,传承人类的文化,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完善的人格,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它强调,生命因艺术而润泽,精神因艺术而升华,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

艺术教育,美育课程,在双减背景下被尤为重视。可以说,处于双增状态。就是减少学生在语数英等学科上的学习和作业时间,增加到音体美等艺术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和审美能力。

课外辅导已经取消、严禁学科类的辅导,但对于音体美的辅导,不但没有禁止,还大力弘扬。可以说艺术教育,美育课程被前所未有地重视。

其实,美育并非只是在音体美中有所体现,在其它课程也是能够很好地呈现的。

比如在数学中,数学的抽象就蕴含着简洁之美,概括之美。

我们最近在学圆柱的认识,在学习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大千世界,多彩生活,各种各样与圆柱相关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但我们都可以把它聚焦在一个简单的公式上。一个公式,就是简单的几个字母组成,却能解决各种各样的与之相关的现实问题。

一根圆柱形木料,我们只要测量出它的直径或半径,测量出它的长度,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代入,它的体积马上就知道了。

一个圆柱形的蓄水池,我们只需知道它的底面积,知道它水的高度,代进公式就可以很快算出这些水有多少?

那些原本毫不相关的东西,因为他们的形状相同,我们只需要借助相同的公式,就可以求出它们不同的所需。

这种高度概括的,简洁的美,是一种很好的思维美育。

数学的对称之美更是被赞赏与利用着。中国的剪纸,被众多人所称赞。折叠折叠,剪下展开,一个美丽的对称图案就呈现了。因为对称,感觉特别平稳,特别工整,特别有美感。

数学的对称之美,除了在图案上,也在数字符号上。8和3,简洁而又对称,看着就舒服。正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因为"正",因为对称,而显得更为舒服。这样的美,通过教育教学,是能传递给学生的。

在教学"圆的认识",圆形纸片“怎么看都一样”,让学生喜欢。如此光滑、流畅、匀称的图形,是怎么来的?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数学之美在google中文黑板报的原文

    数学之美 系列一 -- 统计语言模型 数学之美 系列二 -- 谈谈中文分词 数学之美 系列三 -- 隐含马尔可夫模...

  • UE4 等边三角形

    数学之美

  • 05信息论

    信息熵——参看《数学之美》 第6章 86 最大熵——参看《数学之美》 第20章202

  • 数学之美,AI之始(下)

    数学之美,AI(人工智能)之始(上) 数学之美,AI之始(中) 人工智能之隐忧有哪些? 隐私安全,数据歧视和...

  • 数学之美

    一、基础运算之美 1x8+1=912x8+2=98123x8+3=9871234x8+4=987612345x8+...

  • 《数学之美》①

    在研究生阶段的前一个月,读了两本书,一本是《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学》另一本是吴军的《数学之美》。首先感谢这个阶段的...

  • 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 德国数学家高斯有句名言:数学是科学的皇后。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

  • 数学之美

    最近接触到一些低年级的小朋友,关于教他们数学,其实对我来说是特别有挑战性的。因为之前我一直都是辅导初、高中、高考数...

  • 数学之美

    本书只是大略的把能看懂的看了一遍,前几节和最后几节是比较容易看懂的,中间的一些章节,介绍的算法比较看不懂,用到了很...

  • 《数学之美》

    吴军老师的《数学之美》系列博客是2006年在Google黑板报上开始连载的,当时我正在上李星老师的《计算机网络》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学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se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