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挺经》33

作者: 山谷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15:31 被阅读25次

曾国藩的一生,在年轻的时候,他不信天命信努力,认为功可强成,名可强取,身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感,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诗人解读曾国藩《挺经》第十二卷廪实上篇。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勤俭自立,习惯劳苦,可置身优裕的环境,也可置身节俭的环境,这才是知书达理的君子。我作官二十年,一丝一毫不敢沾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还谨守艰苦朴素的家风,极俭朴也可以,略丰厚也可以,太丰厚就不敢领受了。

凡是仕宦人家,由俭朴到奢华容易,由奢华恢复俭朴可就难了。人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养成懒惰习气。

无论大家小家,土农工商,凡是勤俭节约的,没有不兴旺的;凡是骄奢倦怠的,没有不破败的。

居家要勤,从早起开始,黎明即起,洒扫房屋,这个难吗?不难,但天天都如此,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就非常难得了。

居家勤俭,尤其是告诫家中子侄,都是苦口婆心,常说常新,关于这部分,前面已有章节详细叙述。

执政要勤,是曾国藩为自己及部下定下的为官之道,落到具体方面,“勤”表现在“五到”:身到者,如做吏,则新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新巡营垒,亲冒矢石也,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终条理,先要放得开,后要括得拢是也。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犊是也。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是也。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分寸又不惮再三苦叮咛也。

这并不只是他对别人的要求,更以这些来严格要求自己,早年曾国藩都是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奏折、手扎都是亲自操刀,后来身体不如前,才委以他人。

曾国藩的一生,在年轻的时候,他不信天命信努力,认为功可强成,名可强取,身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感,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关文章

  • 读曾国藩《挺经》33

    曾国藩的一生,在年轻的时候,他不信天命信努力,认为功可强成,名可强取,身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感,这一点...

  • 读曾国藩《挺经》54

    诗人读曾国藩《挺经》第十八卷“盈虚”下篇。 至此,读曾国藩《挺经》已经结束。接下来会把《道德经》剩下的六十章读完,...

  • 读曾国藩《挺经》04

    卷一 内圣4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

  • 读曾国藩《挺经》06

    卷二 砺志(下) 明德、亲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

  • 读曾国藩《挺经》01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一种理想人格,指内修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外王,先得从内圣做起。 卷一 内圣 细思古人工夫,其...

  • 读曾国藩《挺经》05

    卷二 砺志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

  • 读曾国藩《挺经》07

    卷三 家范(上)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三不信,曰...

  • 读曾国藩《挺经》03

    卷一 内圣3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

  • 读曾国藩《挺经》02

    卷一 内圣2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

  • 读曾国藩《挺经》08

    卷三 家范(中) 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往往不知乡里耕读之耐久。所以致败之由大约不出数端。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挺经》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xb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