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征文初稿文坛大道爱生活、爱教育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吴师傅的手艺不再传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吴师傅的手艺不再传

作者: 米老爹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08:42 被阅读241次

    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篾匠,我们队的篾匠吴师傅是高手。

    别看他瘦不拉几的有点尖嘴猴腮的模样,手艺可不赖!一天一担箩,还搭一个撮箕;一担篓,搭一个筲箕或笆箕;两天一床地箕,搭一担箢箕。

    不仅出活快,还有绝技:他会用各种厚薄宽窄的篾片编织成并蒂莲花、富贵牡丹、鸳鸯戏水等图案的睡簟、挂簟、枕簟、座簟,或是用不同粗细的篾丝编成各种小巧好看的篮子、篓子、笼子等等。这一绝技使他在我们那一带很是出名。

    吴师傅做篾很是好看。

    从破竹开始,分简子、去黄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只见他一手握篾刀,一手托竹子,篾刀劈下,两手一扳,啪啦啦一串响声过后,竹子成了均匀的两半;再托起半边竹,篾刀劈下,两手一扳,成了均匀的四分之一;随后就是一手持篾刀,一手拿四分之一的竹子,两手配合默契,一推一按,一阵“哧哧哧”的声音响过,地上已是一堆去掉黄篾的简子了。随后,简子又在他手里变薄了;一分再分,就变成薄薄的柔软的篾片了。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吴师傅的手艺不再传

    这时,他把两张简刀按需要的宽窄钉在长凳上,把篾片放在简刀中间,一手用一块竹片抵住篾片,一手捏着篾片的一头不断拉过来,随着“剌剌剌”的响声,多余的篾丝往两边射出去,手里的篾片已变得光滑、平整、匀称,显出半透明的嫩黄色,而且柔软得如同缎带,可以随意进行花样翻新的编织了。

    比他的绝技更出名的是他的婚礼。

    他父亲是生产队长,按上级要求,儿子的婚礼要移风易俗革命化。他父亲虽不情愿却也不敢违抗。于是,新婚那天,新郎从新娘手中接过一套结着大红绸带的《毛泽东选集》后,俩人在毛主席像前三鞠躬;然后一对新人扛着锄头走向门前的稻田,在围观众人的目光中挥锄挖了三下,才回来进洞房。

    这个婚礼令吴师傅觉得浑身都不舒坦,十分别扭。但是他平时就少言寡语的,这时候更不会表示什么。

    一年后,大队革委会主任要嫁女儿,想要一件别致又不失革命化的嫁妆。想来想去,最后想到吴师傅会做挂簟,就把他请到家里做一幅挂簟,要求有葵花向太阳的图案,下方有毛主席语录。

    吴师傅破竹、劈篾、刮篾、染色,忙了半天,做好了前期准备。下午,他扫干净一块平整的地,铺上塑料薄膜,然后拿了各色篾片,脱了鞋,蹲在薄膜上开始编织了。

    柔软的篾片在他手里不断跳跃起舞,一会儿是本色的篾片飞扬起来,一会儿是染色的篾片添加进去;双手翻飞,篾片飞舞,令人眼花缭乱。

    快傍晚时,语录“妇女能顶半边天”编出来了,葵花编好了,太阳也即将完成。

    这时,主任回家了。

    吴师傅正蹲在太阳上编最后的一点点——为挂簟锁边。

    主任见状眉头一皱眼珠一转,不阴不阳地说:“德理啊,你踩在什么上面哪?”

    吴师傅名叫德理。

    众人常取笑他:“你爸怎么给你取了这么个名字啊?”

    吴师傅笑笑:“这个名字不好么?什么时候都是得理的。”

    “去掉中间一个字就是‘无理’了。哈哈哈……”

    吴师傅也不理论,只是笑笑,又埋头干活。

    这会儿,吴师傅依然没抬头,继续干活:“踩在簟子上干活呢,就做完了。”

    “簟子上?簟子的什么上?”主任继续发难。

    德理做完最后一个动作,站起来,看看脚下,下意识地挪了下脚。

    “你看,你刚挪开的地方不是红太阳么?谁是红太阳?毛主席!你好大的狗胆,竟然脚踩红太阳,这不是反革命吗?”

    “主任,我不蹲在簟子上怎么做事?”德理不得不辩解了。

    “你以为你真的是‘得理’啊?不能蹲在旁边做吗?好哇,不仅脚踩红太阳,而且屁股冲着红太阳,就是无理!”

    主任咆哮起来,把德理一推,德理猝不及防,倒在地上。

    主任的咆哮惊动了正在厨房做饭的母女二人,忙跑出来看是怎么回事。

    “怎么了怎么了?”

    主任指着德理:“他有现行反革命行为!”

    “我,我……我只是……蹲在挂簟上做事。”

    “不准狡辩!滚,晚上开会批判斗争!”

    吴师傅连忙爬起来收拾工具灰溜溜地走了。

    主任老婆看不下去,埋怨道:“你看你,人家忙了一天没歇一下,饭都没吃就赶人走!”

    主任女儿:“就是。看人家师傅编得多好看!不谢人家还说人家反革命。”

    “你们懂什么呀?头发长见识短。吃饭。”

    从此以后,吴师傅再也不编图案了,脸上也看不到笑意了。

    后来,吴师傅的儿子长大了,想学爸爸的手艺。吴师傅沉默了半天才说:

    “还是不学了吧。儿子,好好读书,一直读上去。只有读到了书才能有出息。”

    现在吴师傅老了,拿不动篾刀了,没人请他做了。晒谷有水泥场,地箕没用了。塑料编织袋装谷拖拉机运,箩啊、篓啊什么的也不要了。塑料袋、无纺布袋取代了各种篮子,煮饭都用电饭煲了,筲箕也不要了。篾匠没有用武之地了。但是,德理不仅没有失落感,反而脸上常有笑意了,因为他儿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县里上班。

    有人曾在他面前表示遗憾:“唉,你这么好的手艺就要失传了,可惜啊。”

    吴师傅淡淡一笑:“不可惜。实用的篾器都用不着了,还要这种手艺干什么?”

    “簟子上编的花好看呢!”

    “咳,我儿子说了,大城市里有艺术学校,他们竹编草编出来的是一幅画,比我编的强百倍都不止。我倒是打算哪天让我儿子带我去看看,开开眼界呢!”

    【乡土故事&行业故事汇&微小说首次征文】:家乡老行当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325a65e6d36a:我爷爷也算个篾匠,不喜言语,平常就喜欢做这些
        米老爹:@神奇狗哥 年纪大了,耳背正常。
        米老爹:@神奇狗哥 是吗?那好啊。
        325a65e6d36a: @神奇狗哥 还耳背
      • 岁月之平凡:吴师傅被写活了👍👍
        米老爹:@大甲虫 谢谢你的阅读并高评!
      • 西瓜甜甜啦:篾匠很辛苦哦,现在几乎没了
        米老爹:@西瓜甜甜99 是啊。
      • 柚稚妈妈:我们小时候也有这种蔑匠!
        米老爹:@柚稚妈妈 以前到处都有的。
      • 紫螳螂:我插队的地方也有一位篾匠,腿有先天性残疾,娶的婆娘只有半张脸,其中一半严重收缩,所以也是口眼歪斜。不过两人感情很好,队里出工时也是同进同出,打情骂俏的挺热闹。
        紫螳螂: @米老爹 写不出来,我跟他们接触极少,不生活在一起,只是偶尔遇到,素材严重不足。
        米老爹:@紫螳螂 你不妨把他们写出来。
      • 年轻优秀的飞行员:我爷爷是江宁彭村的篾匠。
        米老爹:@直笔公心 江宁是南京的一个区呢。
        米老爹:@直笔公心 你是南京人?
      • 孟小满:当年有这方面的艺人,现在也消失了
        米老爹:@孟小满 是的,很多老手艺消失了。
      • 玉妮:我老家也有那种师傅,一生从事那一样工作,我已忘了,看您写的,老师傅又浮现在眼前!
        玉妮: @玉妮 😊
        米老爹:@玉妮 谢谢你的阅读并评论。
      • 扶青:文革过去四十年了,我以为文中主任之类的人物没了呢,不想这前天微信中又冒出一堆。
        米老爹:@扶青 这种人不会绝迹。
      • 金钗银环:厉害👍👍👍👍
      • e426de262e56:我以前也看过,那手真是巧呀,现在好像又兴这些了,环保!
        米老爹:@Echo_8de9 谢谢你一直赞赏!
      • 陈欢欢:开头写得特别好看,语言俏皮,感觉结尾有点匆匆了
        米老爹:@似舞 对,受字数的限制,不能超过2000字呢!
      • 湘邵铁炉:欣赏佳作👍
        米老爹:谢谢!
      • 等待弗兰克:好多手艺失传了。现在外婆家用的什么凉匾还是几十年前篾匠手做的呢。
        米老爹:@桃花红河水胖 是啊,有的失传手艺怪可惜的。
      • 孤独一刀:老爹这就是年经大的幸福!:smile:
        米老爹:@孤独一刀 年纪大了解以前的事多一些。
      • 秀秀_7de1:跟随着你的笔尖,我也慢慢走进了当年在老家的岁月,看乡景,听乡音,重温乡愁……
        米老爹:@秀秀_7de1 这篇是在你的鼓励下才写的。
      • 罕奇辣母:有的手艺人说是艺术家也不为过呀😊
        米老爹:@罕奇辣母 是的。谢谢你阅读评论!
      • 见伊:哇,好几个老行当,厉害了!这个我知道的:smile:
        米老爹:@见伊 哈,篾匠30左右的人都知道。
      • 米喜:浓重的乡土气息!
        米老爹:@米喜 原本是乡土的东西乡土的人物。
      • 晴天的天:老爹越写越好看
        米老爹:@晴天的天 谢谢!你高评了。
      • 福二姨:真厉害,这撮箕、筲箕、笆箕、地箕、箢箕,还有 睡簟、挂簟、枕簟、座簟,我听都没听过,不过想来都是艺术品,没传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其实现在这样的东西还是能卖得出的,就是曾差点被打成反革命灰了心了吧。
        米老爹:@福二姨 你这主意不错!
        福二姨: @米老爹 福二姨: 若是把它们缩小了做成艺术品,放景点可好卖了,我以前看到这样的就特别心动。
        米老爹:@福二姨 前面几样没人用了,后面几样还可偶见。
      • 芳菲晚::+1::+1:又一篇?!我正在写得难产。:smile:
        米老爹:@芳菲晚 这些熟悉。
        见伊:@芳菲晚 快点出来,坐等:smile:
      • 树先森6:我小叔曾经也是名篾匠🤓 现在转行做包工头了
      • 早的布布与茶茶或早布布:如见到。
        米老爹:@早的布布与茶茶 谢谢!
      • 虬田:这个浙江人厉害
        米老爹:@虬田 不是浙江人,是江西人!我的老家是江西。

      本文标题:家乡老行当的故事:吴师傅的手艺不再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wq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