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征文初稿民俗疼痛说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装犁的旺师傅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装犁的旺师傅

作者: 米老爹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07:37 被阅读260次

旺师傅是我们那里的老木匠。

年轻的时候,他很是风光,因为他会装犁,而装犁是木匠中顶尖的手艺。

农村人以耕田为本,当然少不了要用犁来犁田,而犁田少不了一张好犁。犁好,不仅扶犁的人轻松,拉犁的牛也轻松,而且犁出的田深浅合适翻起的土块均匀顺溜,好看,易耙。要犁好使,装犁的手艺就举足轻重了!

木匠师傅传艺教徒往往不教装犁,学徒只能偷偷学,在师傅做的时候留心看,再反复琢磨。聪明的学徒要非常用心狠下功夫才能学得此门手艺,而要艺精,就需时日和悟性了。

旺师傅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用心、肯下功夫且有悟性的木匠。经他的手装的犁,没有不好使的,这就使他成了我们那里的香饽饽。有谁家能请到他上家里来做一天两天,特别是装犁,那是要引以为荣的。当然,工钱也不菲:别的木匠一天一块五,他是一块六。

旺师傅个头不高,是古书中形容的“五短身材”,大约一米六不到,可是力气却不小,一段直径一尺左右的树筒子,他哈腰一抱,“嗨”的一声就搬上了“马”。这“马”是木匠做木工活必用的一个架子,木料放在马叉上才能稳定,方便在其上锯、剁、凿、刨的干各种需要的活。

木料搁上了马后,旺师傅一手拿墨斗,一手拿曲尺,眯起眼睛弹墨线或是画榫卯,然后一手斧头一手凿子凿榫眼,或是抬脚踩住木料锯榫卯。有时是把半成品木件卡在桌凳上,双手执刨子,弓腰推刨,随着刨花翻飞,木件立马就变得光滑如镜了。

旺师傅擅长做圆木和小木,各种桶各种盆都不在话下;房间里的首饰盒、梳妆台、雕花床等,也都是小菜一碟。当然,他最擅长的是装犁。

只要你从山里弄来了一个犁圆——一根弯弯的帯根的杉树桩,无论是怎样的弯度,无论粗细,他都能做出上等的犁来。

他先眯起眼睛瞄了瞄那犁圆,然后用墨线逢中一弹,再用曲尺量量长度、弯度,就开始抡起斧头剁,双手执刨子刨了。边刨还边瞄,不断修正弯度且让墨线的两边一样宽。反复量反复刨,直至满意,再画榫眼,凿榫。然后装上扶手、装犁嘴犁铧的托底腰撑等其他部件,最后在扶手接犁圆的榫卯处或上或下楔上厚薄不等的楔子,装上铁制的犁嘴犁铧,新犁就装好了。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楔子,新犁好不好使就掌握在这里了。

看旺师傅装犁简直可以说是欣赏艺术。他一边操作一边笑眯眯地跟主家女主人或围观的大姑娘小媳妇开玩笑。

“嘿嘿嘿嘿……你老公的犁头还厉害不?要不要换一张新犁?”旺师傅见刚嫁过来不久的新媳妇迈进大门,就开起了她的玩笑。

新媳妇红了脸,不理他。向女主人说:“买一块肥皂。”

女主人在家里开了个小卖铺,她随手拿出肥皂给新媳妇,说:“旺师傅,莫不是你的老犁想犁新田?”

新媳妇打了女主人一下:“要死哟!”

“嘿嘿嘿嘿……这么肥的新田老犁犁不动啊,要新犁才有劲,才犁得深,能丰产呢!”

“哈哈哈哈……”众人都大笑起来。

女主人打断了众人的哄笑:“不能讲丰产的,计划生育只能生一个哟!”

新媳妇赶紧出门跑了,留下满厅堂快活的空气。

旺师傅人缘好,随便在哪家做,都有不少人围观。随便他开哪个的玩笑,没有谁会生气,甚至还会觉得是一种享受。据说他也真有一两个相好的,不过却从没听说闹出过什么矛盾。

旺师傅年纪慢慢大了,就想把手艺传给儿子。他儿子其俊也真的学了,什么圆木小木也都做得不错,唯一的遗憾是他没有学会装犁。

不是他学不会,是他不愿学。

一天,旺师傅发火了:“装犁你都不学?多好的手艺啊!别人想学都没人教,你还不愿学?”

其俊嘟嘟囔囔:“谁会想学?学了有什么用?谁还会要装犁?”

“学了没用?你没听过这个故事吗?”

“什么故事?”

为了让儿子能认真学装犁,旺师傅耐心地讲起了故事。

“说是有个先生在楼上教私塾,东家在楼下请了师傅装犁。吃午饭时,楼上的先生是藠头苗煎鸡蛋,楼下的木匠师傅是大块的肥嘟嘟的肉。先生看见了,就叹口气念了几句:‘楼上打草皮(藠头苗煎鸡蛋就像草皮),楼下嘟噜肥。教满今年学,我也学装犁。’楼下的师傅听了就回应了几句:‘刨子刨来斧头剁,我也花了本钱学。肉本只吃三两快,莫拆散先生一场学。’你看先生都羡慕我们会装犁的师傅呢!”

其俊立即回了一句:“那是古时候。现在都用拖拉机耕田,谁还用犁呀?学了也白学。”

旺师傅见劝说无效,只得叹了口气作罢。

再后来,脸和桶什么的都有塑料制品了,又便宜又轻便,圆木也逐渐没人做了。其俊就在家里做新式家具卖,日子也还过得去。

现在,旺师傅八十多了,早就放下手艺不干了。不过,他还是那么健朗,经常在村里串门,还是笑眯眯的爱开玩笑。

有人故意跟他打趣:“旺师傅,装犁的手艺可不能丢啊!其俊不学就教给我吧,我学。”

他依然是笑眯眯的:“嘿嘿嘿嘿……你学?你晓得斧头怎么拿的?算了吧。你还是学学怎么跟你老婆怀上二胎吧。”

“嚯!旺师傅跟形势跟得蛮紧哪。”

“嗨,我也要与时俱进喏!”

“哈哈哈哈……”村子里依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乡土故事&行业故事汇&微小说首次征文】:家乡老行当的故事

相关文章

  •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装犁的旺师傅

    旺师傅是我们那里的老木匠。 年轻的时候,他很是风光,因为他会装犁,而装犁是木匠中顶尖的手艺。 农村人以耕田为本,当...

  •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吴师傅的手艺不再传

    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篾匠,我们队的篾匠吴师傅是高手。 别看他瘦不拉几的有点尖嘴猴腮的模样,手艺可不赖!一天一担箩,...

  • [家乡老行当故事]掘墓人

    三叔是村里最后一个掘墓人,我相信在这个村子里没有人能够像他一样执着于这件事,或者说是执着于这门手艺。 和别的手艺不...

  •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征文]修伞匠陈师傅

    文|似舞 -1- 夏天的一场大雨过后,天空蔚蓝如洗,路边许多落叶,湿漉漉的躺在泥土上,走过时好似能听见夏天的声音。...

  •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剃头匠老邓

    字/真我风采 1) 记忆真是件很神奇的物件。 我想,定然是吧! 有些人,确会一直活在记忆里,活在心里。虽不是时时惦...

  •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 纸扎匠

    村里谁家办丧事是离不开纸扎的。纸扎的种类就如商店里的货品,种类繁多。大到金山、银山、楼房、汽车,小到手机、充电器、...

  •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接生婆婆

    写在前面的话:谈到奶奶,我的心很痛,要不是断主微信我说有一档关于家乡老行当的征文,说实话,我是不愿再一次谈起奶奶的...

  •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补锅匠

    相传从“黄帝作釜甑”,“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三国谯周《古史考》)起,便有了锅釜,也便有了补锅匠。 壹 静谧村庄...

  • 糖饼——家乡的老行当

    八月十五捏糖饼——家乡的老行当 月圆之时,中秋又至。这个节日的主题,一定少不了香甜的月饼。看,那大街小巷、商店...

  • 家乡老行当的故事|独腿补胎人

    我只是缺半条腿,我自己可以养活自己。 秋雨已渐下渐大,打在落叶上有清晰的响声。同学们已陆续消失在路的尽头,我推着被...

网友评论

  • 岁月之平凡:故事多呀,喜欢你讲的故事,人物接地气儿👍👍
    米老爹:@大甲虫 这几篇是小说,人物都有原型,情节都是虚构的。我另外的《我当农民十二年》《和知青在一起的日子》是纪实的。《大肚灌仓传奇》是小说。
    岁月之平凡: @米老爹 真实的生活远高于华丽的文字,这种智慧和积累无法比较😄👍
    米老爹:@大甲虫 这都是以前的生活积累。
  • 西瓜甜甜啦:对,现在很多行当都要没啦
    米老爹:@西瓜甜甜99 很多老行当都消失了。
  • 小兵写作业:老爹威武。我长知识了。
    米老爹:谢谢你。
  • 玉妮:文章,身临其境,让我回家,牵犁耕地了,已经远去的童年!
    玉妮: @玉妮 😊
    米老爹:@玉妮 哈,能引领你回到童年,好啊。
  • e426de262e56:晏老师是不是准备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呀?
    米老爹:@Echo_8de9 不一定,看情况吧。
  • 蝉衣儿:我爸没成家前也是木匠:joy:后来改行了
    米老爹:@蝉衣c 是吗?
  • 湘邵铁炉:欣赏佳作👍
    米老爹:@湘邵铁炉 谢谢!
  • 紫螳螂:其乐融融的一篇,精湛的手艺,有趣的木匠,好文!👍
    米老爹:@紫螳螂 谢谢!写了一个乐观的人。
  • 晏承林:祝老师获奖,只可惜奖品并不丰厚㊗🍉🍉
    米老爹:@晏承林 谢谢!奖品是次要的。
  • 作家明月沧海:这个有体会了,我家也是木匠世家
    米老爹:@作家明月沧海 谢谢!
    作家明月沧海: @米老爹 很真实啊。赞
    米老爹:@作家明月沧海 是吗?我写得可真?
  • 见伊:老爹也征文啦
    米老爹:@见伊 哎,有生活积累就写。
  • 断鹂:烟火味儿十足
    米老爹:@断鹂 是吗?有烟火味儿是我的追求。
  • 9fb78ab03b36:选题甚佳!老行当渐渐消亡,留下一些文字记载,也是对中国传统工艺史的一种贡献。娓娓道来,生动形象,文学源自生活,此文即为一例证,可给为文者深刻的启示。继续努力,这定是一组高质量的系列作品,期盼着……
    米老爹:@秀秀_7de1 这是简书的征文。我写不出几篇的。
  • 金钗银环:被牵住了回忆。
    米老爹:@金钗银环 谢谢!其实有点记忆就可以写的。
    金钗银环: @米老爹 写的不错,看到这个征文的时候,我本来也想写的,可是有的记忆太模糊,怕写错只好作罢。
    米老爹:@金钗银环 谢谢阅读。
  • 早的布布与茶茶或早布布:非常美好的文章。😀
    米老爹:@早的布布与茶茶 谢谢你的肯定!
  • 米喜:喜欢老爹不紧不慢的叙述!
    米喜:@米老爹 嗯嗯
    米老爹:@米喜 写这个人就要不紧不慢地说。
  • 年轻优秀的飞行员:晏姓米老师:节日快乐!
    希望你——天天童心依旧,永远高大魁梧。
    开森!开森!每一天……
    米老爹:@直笔公心 谢谢!你也开心每一天!
  • 27060436ae32:教师节快乐!:+1:
    米老爹:@琪_b7d9 谢谢!
  • 扶青: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好多正经行当如木匠、棚匠、洋铁匠等都开始消失了。装犁的确是技术活,装不好的话犁地时容易掉头,我们这叫拨梢。
    米老爹:@扶青 是啊,随着社会发展,很多老手艺失传了。
  • 虬田:节日快乐:cherry_blossom:
    米老爹:@虬田 谢谢!
  • 福二姨:一早看了两篇写木匠的文,写得都真好!无论哪个时代,肯动脑筋的聪明人都值得学习😊
  • 晴天的天:老爹速度好快:smile:,犁是一语双关,和计划生育联系在一起。祝您节日快乐,大家一块写文快乐:sunflower::sunflower:
    晴天的天:@米喜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smile:
    米喜:@晴天的天 要谢谢你,亲爱的,积极鼓动老爹参加征文!
    米老爹:@晴天的天 哈哈,有积累,昨晚完成初稿,今晨改毕。双关处是开玩笑,荤玩笑。
  • 孤独一刀:又见乡音!亲切,老爹节日快乐!
    米老爹:@孤独一刀 谢谢!昨天才知道这个征文,勾起了我写的兴趣。
  • 芳菲晚:现在,这么好的手艺传承不下去了。
    米老爹:@芳菲晚 是啊,很多老手艺都失传了。
  • 孟小满:生动形象,节日快乐🌹
    米老爹:@孟小满 谢谢!

本文标题:家乡老行当的故事:装犁的旺师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lz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