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独斗与分工协作

作者: 蓝矿 | 来源:发表于2021-07-07 07:14 被阅读0次

    我写了专门关于“分类”的文章,认为分类是人类思想的源头,在这篇论文中,我还是想再次深入地讨论一下“分工”。

    跟分类相比,由于分工的存在更为明显,所以关于分工的起源、性质和作用等已被人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和思考。并且人们普遍认为:分工协作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与许多动物相区别的一大标志。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第一次将分工置于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地位,并作了详尽有力的论述。对于分工的效果,亚当·斯密说:“在分工体系下,一人一日可制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独立工作,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甚至一枚都造不出来”。教育基金会创始人伦纳德·里德也在他1958发表的《铅笔的故事》中,也形象地阐述了市场的力量和分工协作的重要和伟大。

    我认为:如果说分类的习惯是人类与生俱来,出厂自带的原型,那么分工却是人类因其生存环境的严酷而迫不得已,逼上梁山和后天习得。

    回顾在自给自足的人类社会早期,人类应该是以狩猎、捕捞和采集瓜果种子为生。那时的人类,处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每个人基本是自给自足,一天的劳动收获的食物也刚好填饱自己的肚子。因为缺乏分工协作,每个人单打独斗,因此无法制作像样的服装,也无法建造比较牢固的住宅。至于有些体力不足,反应迟钝的原始人,一天的劳动成果还不足以令他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甚至突然断供就能使他提前夭折。

    为了提高工作和劳动效率,花费更少的时间和力气获得生存必须的物质,延长个体的寿命,早先的人类自然想到了分工协作这一生存途径。后来人们就渐渐学会了驯养动物,种植粮食、蔬菜和瓜果等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这样就有一些游牧部落和从事种植业的人从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比如有些人身体强壮力气大跑得快,那么他们就专门担当放牧、屠宰、搬运食物和物料的重任。有些人比较吃苦耐劳有毅力,那么他们就专门从事农耕。有些人长得高,那么采摘果实的工作主要由他们完成。有些人做事比较仔细,他们就专门被安排储藏和看管物品等等。

    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个体劳动代替了共同劳动,于是出现了私有制和家庭。接着农业和手工业也有所发展,谷物成为人类的食物,出现了织布机和青铜器,战俘也被吸收为劳动力成为奴隶。社会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与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铁器等工具的使用,使得手工业发展迅猛,于是又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由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交换的发展,使贵金属成为占优势的货币商品”。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则是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产只从事交换的商人阶级,他们作为生产者的中间人”。交换和发展的需要产生了金属货币,土地也开始私有,可以世袭和买卖。这样有出现了穷人和富人的差别,财富也更加集中奴隶人数增加,富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财产、奴隶和利益,于是产生了国家,有了阶级的统治和对立。

    是分工带来了协作、协作引致了交换,交换产生了市场,市场催生了货币,市场和货币催生了效率,效率丰富了物质。分工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知识进步,使得少数人能够从体力劳动中脱出身来,专业从事思考与思想类的劳动,并给予人们的行为以规范、协调与指导。于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人类社会渐渐地进入文明社会。

    但是,分工也有它的副作用,分工带来的副作用是因为它的出现,消解了原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使得社会出现了阶层和阶级,出现了国家和暴力,也有了奴隶社会中人对于人的剥削。同时,一些只看事物表面的人则认为,是分工阻碍了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但是那种原始的自给自足、自食其力的生活方式真的好吗?它又能够给人们带来什么呢?在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下,每个人除了必须亲自掌握所有生存技能的各个环节外,由于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低下,他们更加没有时间致力于个性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在整天为生计奔忙,为安全而抗争的状态下,人甚至难以显示出自己的个性,更无涉个人的兴趣爱好。所以,这种原始的自给自足生存方式,除了在确保人人平等方面效果较为显著外,其好处远远抵不上它对生产效率的损害和拖累,以及它对生产力的摧残和破坏。

    在一个人人自给自足的社会,除了原始的石器,简单的手持工具和器具外,也不可能创造出稍微复杂一点的工具,不可能生产出像样的衣服,不可能制作出青铜器与铁器。更不可能发明创造出蒸汽机和内燃机,而且,当时的人类对于象汽车、轮船、机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更是连想都不敢去想。且不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如居家、供水、供电、燃气、医疗、教育和餐饮等行业,如果人类社会停留在自给自足状态的话,那么这些行业一个也无法生存。而且,如果让一个人独自去建造一幢房子的话,从动土开始到建造完工,不知要到猴年马月才能竣工。肖申克挖条地道,还用了17年。如果让一个人去制作一部手机的话,就是给予他全部相关的科学知识,穷其一生,他也无法完成其接受任务百分之一。还有就是古代的人们,独自将一根铁杵磨成针,需要花费很深的功夫,需要成年累月的劳作,但是如今的社会化生产中,分分秒秒就能生产出成千上万根银针。

    可以说,现代社会所有的生活便利和享受,基本上都是分工协作带来的成果和产物。分工协作就是利用每个人或者集体的比较优势原理,让相对熟练和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从事专业化劳动,这就为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开辟了道路,于是促使了整个社会工作和办事效率发生爆发式增长。

    我认为,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人人各显其能并且力争上游的社会,远远胜过那个人人缺乏一技之长,个个平庸和表面平等的社会。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聪明的人懂得“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的道理,而他自己仅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比如一位机械行业的企业家需要聘请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需要聘请各部门的经理和车间主任。各部门的经理又需要聘请人事专员、经济师、会计师、设计和工艺工程师、标准化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采购工程师、生产管理人员、质量工程师、营销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行政人员等等。车间主任则需要聘用车间管理人员、各个工种的技术工人、技师以及后勤服务人员等。不懂得各司其职和团队协作的企业,其生命往往如昙花一现和白驹过隙。

    又比如,一位兢兢业业于事业的专业人员,他回家后一般不会亲自教孩子功课,而是会为孩子聘请家庭教师。他也不会业余时间沉迷于股市行情,而是将财富交给专业的基金公司打理。他更不会自己动手装修家居,而是将家居的装修任务交给专业的装修公司。

    但是,所谓的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句话,更多地适用于那些实用的领域。这并不意味着在知识领域里,一个人只需要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一无所知,因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性质上的不同。

    如果一个人只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一无所知,那么将会给他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为面对生活中那些突发事件和突如其来的挑战,一个人不可能每次都去寻找专业人员和专家处理,而是需要亲力亲为,及时去解决和处理。而且知识面的狭窄,也会限制人的眼界、格局与想象能力。使得一个人凡事缺乏宏观、全面和长远眼光。有时候会使得他既看不清自己,也无法认读他人与社会。

    如果一位文科生对理科基本知识一窍不通,那么他的思想和作品有可能流于肤浅,有可能既缺少科学理性的内涵,又思想的逻辑,失去长远的历史价值。如果一位理科生毫无文科修养,那么他的思路和操作,也会被机械僵化的思维所局限。即使有发明创造,也会因为缺乏人文关怀、审美情怀和哲学思考而在人性化方面欠缺,甚至会危及到社会的福祉。他的生活也会因为缺乏感性与情趣,机械刻板并且索然无味。

    在人的知识结构上,文理皆通甚至文理并重,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求得术业的专攻,则会让人站在高瞻远瞩的位置,发现常人所难以发现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奥秘和美景。也正是这样的、既有博学与人格的全面发展,又有知识与技能专长的人,才能在分工协作的社会中,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出生命的光与热,使得分工成为更加有效的分工,协作成为更加完美的协作。

    最后我认为,对于“现代化的分工,必然会让人异化成重复劳动的机器人,阻碍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这样的说法,人们也不必过于迷信。正如本文之前提到的:天下事物常常有利有弊。追求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实现每个人的自身价值的确是正确的理念。但是这种理念的实现,恰恰需要依靠让每个人从事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作,以此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工作和生产效率,减少每个人在智力和体力上的不必要损耗,使人们获取更多的业余时间,最终通过这种迂回的方法将人从繁重的脑力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的。

    而且,因为价值是主观的,所谓的机械般重复劳动对人的异化,其程度和大小一般也是因每个人的主观感受而异。相对那些耗神费脑却效果不见得显著的工作,我倒是宁可从事那些看似机械重复,但却是效率明显的工作,然后将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生活享受上。这不也是一种人的幸福最大化,人类能量的节约和各得其所的实现途径。

    2021-1初稿

    2021-7-7第一次修改

    2021-8-23第二次修改

    2022-2-19第三次修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单打独斗与分工协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to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