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仲冬纪. 至忠

作者: 钱江潮369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18:55 被阅读32次

【原文】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①者也。荆庄哀王猎于云梦,射随兕②,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王曰:“何其暴③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臣之兄尝读故记④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发平府⑤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⑥行”矣。“穆行”之意: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齐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⑦,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爨⑧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注释】


①精:这里是尤甚的意思。

②随兕:恶兽名。

③暴:臣下侵凌君主称为暴。

④故记:古书。

⑤发:打开。平府:府名,当是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

⑥穆:美。

⑦不当者三:三次不如期前往。

⑧爨(cuàn):烧,煮。


【通译】


        忠言逆耳,逆人心,如果不是贤明的君王,谁能听取它?因此,贤明君主喜欢的正是不肖君主要惩罚的。君主没有一个不痛恨侵略暴劫的行为,但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天天招致这种行为,痛恨又有什么用呢?假如这里有棵树,希望它生长茂盛,可是别人按时浇灌它,自己却讨厌别人的行为,并且每天砍伐树根,照这样做,肯定不会有活树了。厌恶听取忠言,正是最严重的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楚庄王在云梦泽打猎,射中了一只恶兽随兕,申公子培抢在庄王之前把随兕夺走了。楚庄王说:“怎么这样犯上不敬啊!”于是命令官吏杀掉子培。左右的大夫都劝谏说:“子培是贤德之人,又是您最有才能的臣子,这里面一定有缘故,希望您能仔细了解这件事情。”不到三个月,子培生病死了。后来楚国起兵,与晋国军队在两棠交战,大胜晋军,回国后赏赐有功将士。申公子培的兄弟上前向主管官吏请赏说:“别人在行军打仗中有功,我的兄长在大王的车下有功。”庄王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对方回答说:“我的兄长在大王您身边冒着犯上不敬的恶名,遭获死罪,但他的本心是要效忠君王,让您享有千岁之寿啊!我的兄长曾读过古书,古书记载说:‘杀死随兕的人不出三月必死。’我的兄长见到您射杀随兕,十分惊恐,所以才抢在您之前夺走它,后来遭遇祸殃而死啊。”庄王命人打开平府查阅古籍,在古书上果然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厚赏了子培的兄弟。申公子培的忠诚可以称得上是“穆行”了。“穆行”的含义是:不因为别人了解自己就受到鼓励,也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丧,德行没有比这更高尚的了。齐王身上长了恶疮,于是派人到宋国接文挚去治病。文挚到了后,察看了齐王的病,对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虽然这样,大王的病一旦治好,一定会杀死我。”太子问:“为什么呢?”文挚说:“如果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但如果大王真的被激怒,我就必死无疑了。”太子叩头下跪,极力请求说:“如果治好父王的病而父王真的要杀先生的话,我和我的母亲一定以死向父王为您争辩,父王一定哀怜我跟我的母亲,希望先生不要担忧。”文挚说:“好吧,我愿意拼死为大王治病。”文挚跟太子约定了看病的日期,三次都不如期前来。齐王本来已经生气了。文挚来了之后,不脱鞋就登上了齐王的床,踩着齐王的衣服,询问齐王的病情,齐王恼怒,不跟他说话。文挚便口出不逊来激怒齐王,齐王大声呵斥着站了起来,病于是就好了。齐王盛怒难消,要把文挚活活煮死。太子和王后为文挚激烈地跟齐王争辩,但没能改变齐王的决定。齐王最后用鼎把文挚活煮了。文挚被煮了三天三夜,容貌不毁。文挚说:“真要杀我,为什么不盖上盖子,隔断阴阳之气?”齐王让人把鼎盖上,文挚才死去。由此可见,在太平盛世做到忠容易,在乱世做到忠很难。文挚不是不知道治愈齐王那自己就得被杀,他是为了太子去做招致杀身的事,以便成全太子的孝义啊。


【学究】


      忠心很难,难就难在对什么样的君主忠心,如果遇到贤明之君,忠心可以成就大局,但遇到暴戾之君,忠言逆耳必死无疑,这就是忠心难表的现象。

      忠心是作为臣下必须有的德行,但如果忠心表述时候,一意孤行,那就是否定君主的立场,作为君主是难以承受的,很多忠臣直谏,毫不顾忌君主的颜面,本心是为了君主好,但方法就不妥当,拿现在话来说,就是缺乏情商。自古以来,多少忠臣因为直谏而亡,不胜枚举。

       现代管理何尝不是如此,很多时候下属都处于为上级好,但只是陈述事件的对错,忘了所有的意见最后还是需要上级拍板,如果不能顾及上级感受,那么即便再好意见也难以被接受,因为人性本来就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也只有让上级觉察到自己的过失,才有机会得以修正,错了也要上级自我修正才是正道,下级意见只是提出而已。下级可以负责任,但不能承担,不能区分负责任和承担,就会好心无好报的现象出现。

      人与人相处最难,古代人不怎么研究人性本源,只着眼于行为好坏,才会留下很多千古奇冤。明白了人性的自以为是,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不但让意见得以接受,也能保全自己名节。

相关文章

  • 吕氏春秋.仲冬纪. 至忠

    【原文】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

  • 吕氏春秋. 仲冬纪. 忠廉

    【原文】 士议之不可辱者,大之也。大之则尊于富贵也,利不足以虞①其意矣。虽名为诸侯,实有万乘,不足以挺其心...

  • 吕氏春秋. 仲冬纪. 仲冬

    【原文】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其数...

  • 吕氏春秋.仲冬纪. 当务

    【原文】 辨而不当论,信而不当理,勇而不当义,法而不当务,惑而乘骥也,狂而操“吴干将”(2)也,大乱天下者...

  • 吕氏春秋.仲冬纪 .长见

    【原文】 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

  • 先秦琴人---师旷(3)

    (这是我在简书写的第63篇文章。) “师旷之聪”说的是师旷耳朵灵,有着超强的辨音能力。 《吕氏春秋•仲冬十一月纪》...

  • “鹖”怎么读

    《吕氏春秋·仲冬》:“鹖旦不鸣,虎始交。” “鹖旦”又叫寒号鸟,它们习惯夜间活动且鸣叫,但在大雪节...

  • 《吕氏春秋·十二纪》读书笔记

    《吕氏春秋》分为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按现今的编排次序,十二纪为首,《史记》则认为八览在前,因此称《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季春纪

    吕氏春秋,一部奇书。史记重在述事陈策画人,吕氏特以明理释意为章。 值季春纪读完,复制部分精彩,当再读一回。 劝学:...

  • 《冬至》

    仲冬冬不至,大雪雪不来。 访友友不在,寻梅梅不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吕氏春秋.仲冬纪. 至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kh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