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已逝,暑未褪,立秋以后的热与盛夏的热有着极大的不同,盛夏的热带着极大的湿气,发闷而沉重;而立秋以后的热,燥而不闷,且早晚凉快通透。
回想前段时间朋友过来喝茶,茶室里的温度只有28.6度,而且开着风扇,却极感闷热,让人无法静心品茗;起身到茶仓拿茶却颇感凉爽,一看室温竟是32.9度,温度高了4.3度竟未觉更热,反而凉爽。仔细辨别差异,两个环境的湿度差达到了44%。盛夏湿气重,而茶仓放置了抽湿机除湿,湿度低。因为湿度不同,人的体感差异也不同,导致温度低的觉得闷热,温度高的反而觉得凉爽。
天气预报中有一个体感温度,湿度偏高的天气,体感温度一般都要比实际温度高一些。
身体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通过体表热传递和水分蒸发进行的,高温环境下热传递散失的热量极少,所以我们会感觉很热。若是空气湿度低,则会加速体表水分蒸发,从而带走大量的热量,我们便感觉凉快,这也是开风扇让我们觉得凉快的原因。而开空调除了降温还能降低室内湿度,所以空调房更让人感觉凉爽。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身体通过热传递散失的热量少,也无法通过蒸发水分带走热量,冒出的热汗反而粘附在皮肤上阻止水分进一步蒸发,更增加了闷热感。
之前跟朋友探讨过春夏空气湿度大,不宜晒茶,容易有菜干味,而白茶菜干味的产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干度不够(之前民艺工坊有过专文论述),发现晒茶环境的湿度对于茶叶干度影响极大。
查看今年五月份做的“白茶自然萎凋减重失水实验”发现白茶在较干状态下,湿度大于60%会吸水增重。茶叶仓储亦要求仓库湿度要在60%以下,正是为了避免茶叶吸水变质。
晒白茶是通过热辐射和湿度差来蒸发茶叶中的水分,使得白茶达到适宜的含水量,以便于保存和利于转化。温度越高水分子越活跃,水分蒸发也就越快;空气湿度越低,湿度差越大,水分蒸发越快。提高温度,降低空气湿度有利于白茶干燥。
春夏晒茶,看似天气晴朗,而湿度往往大于60%,这样的天气晒茶,茶叶失水与吸水并存,很难将茶叶晒至足干,有可能晒完之后反而吸水,导致含水量更高。夏季,晴朗天气,地表湿度往往也不低,尤其是上午,时常会高于70%,下午湿度会下降不少;高层则好很多,湿度一般会低不少,夏天更适合选择晴朗天气,日头略微偏西的午后在高层天台晒茶。
过度强烈的光线容易使茶叶产生浓重的太阳气,反而失了白茶的本真之味。所以晒茶天气的选择,产地的选择,时机时长的选择都极为讲究。需要在光线不是十分强烈、湿度低、无异味的环境日晒,且时间不宜过长,并非一晒了之。
温湿度不仅影响白茶萎凋,对白茶干燥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原理上把握生化变化的根本。借助温湿度计等现代设备,不仅有利于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是改进工艺,提升白茶品质的必备手段。
敬畏传统,尊重科学,还原白茶本来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