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小龙 路照林 在平面上静止的 形式能产生动感,不需借助运动姿态,直接 由形式感体现出“不动之动”,且它直接由视 觉把握,不借助联想,平面设计运动感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①通常所指的某一物的位置移动,这种“位移”,我们在画面中表现时是具有表现抽象时间、速度、概念的含义,也有其“能量”传递的含义。
②从静止元素 观察到的运动,这种运动是失重的不平衡和物理张力引起的视觉心理动感。
①倾斜式。 图偏离画面中心,引力脱离,重量偏移,脱离视觉中心失去稳定,迫使视觉追踪,产生视觉动感(45°斜线受到两方的吸引,所以动感最为强烈)。偏离画面中心和画面纵横对称线的程度不同,动感强弱不同,越远越强。
②错位式。 有错开、模糊、反复等形式,通过破坏使形错开或出现模糊后产生错位。对这种错位,视觉需完成或补充调整其破坏部分,使之复位保持与原样一致,获得运动感。其变形的态势、层次越大,反映出内部能量越大,动感越强。还有反复形式的运用,节奏韵律的表现是表达动态感觉的一种造型方法,韵律的本质是反复。
③波状形。 是设计中最常见的,因曲线图的反复,能够唤起类似滚滚浪涛,潺潺溪水,它能使人体验到实感或极为生动的动态,容易令人为之心动。进而引起动感,S 形曲线最为典型,其曲线的曲度的物理张力越大,动感越强。
④放射、集中图式。 从一个中心向某一方向和四周扩展或四周向一个中心集中,出现光耀感,光学效果产生视觉幻想,视觉整体上体现运动感。其发射集中的能量变化节奏对比越大,动感越强。
⑤旋转式。因螺旋形发展或内收形成曲线,暗示水的旋涡形,视觉上形成动感,其旋转曲度越大,动感越强。
⑥瞬间动态图式。是对原有进行秩序破坏,从安定状态进入了不安定状态,使形出现运动。
⑦自由式。 没有固定趋向的曲线,运动的方向多变,表现为自由灵动感,动感强烈而又复杂。
视觉动感形式如果不能在0.3秒内被感知(最长不超过1秒),从动感形式上看,位移原理类的动感形式、层次结构、形状越明确,视觉识别速度越快,大脑中的反应越直接。例如:在画面中倾斜式的动感,趋向左上方的是轻快的、积极的,趋向右下方的是低沉的、晦暗的。
视觉动感产生的因素是控制画面中动感 产生的切入点,也是调整视觉动感的方法和依据,对设计实践有指导意义。
动势能在某一方向上引导眼睛,动势 是一种有强烈吸引力的形式。视线的方向和起始在画面上有引导的作用,这对力的方向和强度的理解有作用,进而能引起不同的视觉心理联想的感受。一般我们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视觉方向。箭状形是最明显最具有视觉导向的指示性的。
色彩的张力由明度决定,一般亮色有向 外扩张力,暗色有收缩力,明暗的两极是黑白二色,其他的色彩依据明度决定它的张力,这种扩张力是静态的,它不需要借助联想。
图形在离开视觉中心的远近、方位上导 致形的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动感,位置上形成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依次由强渐弱的动势,离视觉中心越远表现出动势越强。
在画面的框架中保持形的完整性和有偏 离视觉中心的条件下,面积越大,充实的形的体量感越强,物理重力越强,那么相对来说,依据物理力转化为心理力的理论,它的动力越强。
形与形和图与底的关系是形成“力场” 的关键,形与形和图与底的对比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动力。形与形的关系是由聚散、分离、重叠、相交、相接、大小、方向等各种关系交织组成的,极为复杂,我们在设计中要注意对比关系产生的“力度”。
节奏的本质是有秩序的重复,是对“时间和速度”的间接表现,节奏加以动态变化或情态因素就是韵律感。节奏韵律是动感的表现形式,也是对比所造成复杂“力场”的调和统一,形成张力的明显倾向性的方法。
形与形重复的间隔排列就是节奏的“快慢程度”,形与形的相同、相似或相反,是形式因素的交替和“起伏变化程度”,是秩序统一、规律的变化,而秩序感和动感的结合,是一种有规律的动态变化。所以,节奏和韵律中形的间隔,起伏交替的程度是控制动感的强弱和情态因素。
动感可以独立形成极富特点的形式感 受,直接为视觉所把握,不需要借助联想,可以直接成为运动和速度的象征,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要使一幅设计作品具有冲击力,必须要有动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