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勤俭是大德,而奢侈是大恶。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作为君子的修身之道来告诫子女,朱柏庐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治家格言》)当作齐家格言来治理,毛泽东则把“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治国的经验贯彻推广,可见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学而10》)俭作为一种美好的品德,也给他人以好感,好形象。司马光说:“有德者皆有俭来”,因为“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训俭示康》)俭可以减少人的欲望,君子少了欲望,就不被物欲所役使,就可以光明正大直道而行,就连小人如果懂得节俭,也能谨慎处事,远离罪恶,丰盈家庭。
因为俭和德行亲密的关系,人们往往把勤俭节约当作德行修养的先决条件。不仅中国,放眼全世界,成俭败奢,国家兴旺、人民富有的前提都源于俭。一个人的成长如果离开了俭,就会出现其它不好的状况。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35》)奢了便不逊让,俭了便固陋,但与其不逊让,还是宁固陋。也就是说,宁俭勿奢。不仅对个人,一个国家也如此。“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都是说明领导者节俭则国家昌盛,领导者骄奢淫逸则国家衰亡。
“成于俭,败于奢”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真理,俭以养德,第一是养心,可以培养人好的德行,好的心志;第二是促使人勤奋,得之不易,俭是对辛苦所得的尊重,因而更能促使人变得勤劳和努力;第三是让人廉洁,廉洁对官员、对普通人都很重要,它可以让人减少贪婪和欲望。当然俭也可以让人有爱心,让人生有约束,让发展有基石,让国家更具潜力。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我们应该深知俭的重要。孔子说:谨身节用, 以养父母。(《孝经》)有了俭可以让我们修身饬行,节省其用,这样才能好好地奉养父母。朱柏庐说: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勤俭之道就是生活之道,勤则多有收获,俭则不易浪费。有人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当然努力勤奋赚钱不错,但没有了俭,来得快,去得也迅捷,所以,“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莫小看节俭,多少百万富翁他们除了拥有赚钱的头脑,同时还兼备节俭的好习惯。
现在的人都不缺衣少食,特别是家境好一些的富贵人家,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是缺什么,而是他们所拥有的多的无从选择,这种情况,乍看上去节俭不那么重要了,反正他们穿不完,吃不完,住不完,用不完,可是如果不懂得节俭,很快会每况愈下。如果再是穷奢极欲地生活,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到那时,面对一落千丈的生活,“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一个从奢侈转变为节俭无疑就难上加难了。“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案件佐证了这一点。
社会发展到今天,大家越来越提倡节俭,实际上孔子早就说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4》)就一般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在古代,这种节约原则很具先进性和革命性的意义。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子罕3》)中国人最重视的是礼,但孔子多次提出节约的原则,是为了避免铺张和浪费。
节俭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人人都应该遵循的行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不拥有不需要的东西,不要买衣服多得穿不完,手机三四个,不需要的坚决不用;比如保持良好的习惯,东西要用到坏为止,切忌随随便便处理还能使用的东西。旧一点,破一点,只要不影响使用,尽量不要更换或丢弃;再比如,能简则简,尽量地简化、简单、简洁,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地减少、削减、减免,用简的思路,减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势必会收到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我们生生依赖的地球只有一个,如果不懂得节俭,地球的资源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 俭也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是为官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俭是每个人必须要牢记的使命。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我们党的艰苦朴素的传统,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懈的追求。可到今天,一大批的党员干部倒在骄奢淫逸的现实环境中,还有多少共产党人还严格保持这样的传统?一些人认为艰苦奋斗的时代已成过去,办事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不愿节制,也不愿节约。这样的人,为了追求政绩,利用现有条件,大赶快上,如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浪费和损失触目惊心,所以对党员干部来讲,不懂得节俭,造成的浪费破坏就是职务的犯罪,应被问责和追责。
同样我们对于家庭里的子女,从小要灌输勤俭节约的理念,古有家规家训训诫,现在不那么严格了,但依然不能少了这一块的教育和引导,要让他们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后将这一好习惯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样由节俭养成好习惯,再形成优良的品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