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防:地名,臧武仲封邑,在今山东费县东北,临近齐国。
要(yāo):要挟。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鲁君在鲁国替臧氏立后代,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不相信。”
【感悟】
朱子《集注》:“武仲得罪奔邾,自邾如防,使请立后而避邑。以示若不得请,则将据邑以叛,是要君也。”
一、臧武仲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左传》载:季武子无嫡子,只有两个庶子,长子为公弥(公鉏),次子为悼子。公弥虽然为长,但悼子更有才干,季武子心底里也更喜欢悼子,想立悼子为嗣。臧武仲帮助季武子立悼子为嗣,但同时也与长子公弥结下了怨恨。
孟庄子也生有两个儿子,嫡出长子叫孺子秩,庶出次子叫公子羯。孟孙氏族中有一个叫丰点的家臣,他和公子羯好,因此暗中帮助公子羯争夺孟孙氏世子的继承权。孟庄子病重期间,丰点跑去找失意的公弥游说道:“你在季氏失去嗣子地位,全是臧武仲捣的鬼!现在孟庄子身患重病,时日无多了,如果孟庄子死后,你能帮助公子羯继承卿位,我们就帮你说服公子羯与你联手对付臧武仲。”
公弥对臧武仲一直怀恨在心,但由于自己势单力薄,始终找不到报复的机会,现在孟孙氏的公子羯主动提出与自己结盟,这当然是报仇的绝佳时机,于是就一口应承下来。
孟庄子死后, 公子羯在公弥的帮助下,顺利继承孟孙氏的卿位,改称孟孙羯。为了报答公弥,孟孙羯开始对臧武仲实施报复行动,使季武子轻信“臧武仲要谋反”,而将臧武仲逐出鲁国,臧武仲只得跑到邾国去避难。
二、孔子担忧的是什么
后来臧武仲从邾国折回他自己的封地防,给国君写了一封谦卑的信:“我的罪,还不至于不能祭祀家庙,我也没有想危害国家,只是智慧不够,致使发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现在我已没有任何奢求,只求鲁君宽宏大量,念及我祖父臧文仲和父亲臧宣叔辅佐历代鲁君的功勋,只是希望能让我的后人,还能守着祖坟和家庙,不要绝了祭祀!请答应我这点小小的请求,我一定离开鲁国!”
臧武仲本人并没有反叛鲁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鲁襄公对他深表同情,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请求,继续封他的后人在防,臧武仲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还得到齐国重用,颇有建树。
在【14.12】中,孔子赞赏臧武仲的智慧,从这件事,我们对臧武仲的智慧,又加深了一层认识。他为子孙保存了家业。
当时有人说臧武仲其言辞甚逊,这样做不是要挟君主,本章孔子作出“要君”的结论,我还没有搞明白!
臧武仲有那么大的智慧,怎么还是在鲁国混到待不下去的境地呢?《左传》记载孔子评述,仲尼曰:“知之难也。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鲁国,抑有由也。作不顺而施不恕也。《夏书》曰:‘念兹在兹。’顺事、恕施也。”做人的智慧,是很难的啊!臧武仲智慧到顶了,还是不能在自己的祖国容身,那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在哪儿呢?在于他游走于权臣之间,阿谀谋利,没有守忠恕之道。所以《夏书》说“念兹在兹”,念念不忘在哪里啊?在自己身上,处理每件事,都当它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这事如果 我是当事人,我希望怎样。
此后,也有文史学家推断认为:后来中国历史上的藩镇祸国,都是同此一例的办法。足见孔子的远见。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