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对小米能够这么成功,所用方式和思路的总结,不仅仅是营销
创业:
创业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选个大市场,组建最优秀的团队和拿到花不完的钱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
找最专业的人:最专业,就是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1个靠谱的工程师不是顶10个,可能是100个;要有创业心态,对所做的事情要极度喜欢
参与感:
“专注、极致、口碑、快”。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口碑,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信息传播的三个转变: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空前扩大;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到了今天,一条信息的引爆往往现有公众的热议,接着才有媒体的跟进和放大
信息的公平对等特性,也使网络公共空间具备了极强的舆论自净能力,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产品)、加速器(社会化媒体)、关系链(用户关系)
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传递。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
做企业就像做人一样,朋友才会真心去为你传播、维护你的口碑,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
小米的用户关系指导思想就是——和用户做朋友。和用户做朋友这个观念转变,是因为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而是卖参与感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因为今天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在这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用户购买一件商品,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流行体验式消费,而小米发现和正参与其中的是全新的“参与式消费”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做爆品是产品战略,只做一个,做到市场第一;做粉丝是用户战略,是弱用户关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强用户关系进化,对粉丝要做到利益激励+荣誉和利益;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做自媒体是让企业自己成为互联网的信息节点,做内容运营建议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
战略是坚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战术是执行层面的如何做
今天买东西不再简单是能干什么,而是我用它能做什么,能让我参与到什么样新的体验进程中去
产品:
为了让用户深入参与到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橙色星期五”的互联网开发模式,核心是MIUI团队在论坛和用户互动,系统每周更新
1. “开放参与节点”,除了工程代码编写部分,其他的产品需求、测试和发布,都开放给用户参与了;2. “设计互动方式”,基于论坛讨论来收集需求;3. “扩散口碑事件”,集中资源做口碑事件+内部鼓励分享机制
在面向消费终端的行业中,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内部测试:让研发人员去进货盘点,了解业务跟产品的出入,不断修正产品功能
用户体验的三个渐进式命题:为谁设计、好用、好看
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喜悦
把整个活动过程打包成一个产品,实现了“活动产品化”,把活动当作产品来设计和运营,持续优化
产品活动化,做产品要运用运营思维,把一些活动的环节植入设计成为产品的功能
工艺上改进的一小步都会成为体验上的一大步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就是敢于改!改!改!再改改!
创业的产品能够成功的前提是先挠到自己的痒处
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方式去掉中间环节,用电商行销全球
品牌:
所有产品,会先考虑它的品类逻辑。因为用户做选择时,他的内心是先选品类,再选品牌
关于品牌的操作方法,有两个重要变化:以前是竞品思维(对手产品),现在是产品思维(产品本身);以前是劈开脑海(洗脑),现在是潜入大脑(口碑)。
传统行业的品牌路径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誉度,最后是维护忠诚度。互联网企业由于产品即品牌,所以通常是先做美誉度,再做知名度。小米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碑不断强化这一过程,到了足够量级后,才投入去做知名度
在用户积累早期,小米特别注重忠诚度的积累和初期用户的纯粹度
对于一个品牌,知名度意味着能让用户听见,美誉度意味着走到了用户身边,而忠诚度则代表已在用户心里。所谓的粉丝文化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诚的用户
年轻一代消费的是参与感,他不单单说看到你、摸到你,还需要能够参与进来跟你一起成长
我们想的是如何延续我们在一开始建立起的模式:怎样让用户发自内心喜欢我们的产品,怎样能把产品的体验,把产品的美誉度做到用户的心里去
用户群体性的无意识认知,最终选择决定了最适合该群体的行为方式,而这其实是最优化的结果呈现
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大家因为某个共同兴趣而聚在一起。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因势利导,应给予他们更多可参与的互动方式
参与感的顶点就是“成为明星”
我们和用户一起玩,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想,怎样让用户参与进来,让他们和小米官方团队一起,成为产品改进、品牌传播的“大明星”
公司名称:1.中文名要易记易传播2.配套的顶级域名可获得3.商标可注册4.便于国际化推广5.生活中早已熟悉,本身带有色彩感和富于情绪
三位一体:在名字、标志和域名上做到最佳优化
吉祥物是品牌更感性的展示。并非所有的品牌都需要吉祥物,但对于大众品牌而言,它是更为具象的企业性格和情怀的流露,能用更具柔性的姿态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
我们的用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聪明,因为一句精美的广告词就购买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我对我们营销同事的要求是对产品和技术的了解要不亚于工程师,将技术语言翻译成“人话”讲给用户听,也能从这个过程中挖掘到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特点
小米营销是口碑传播,口碑本源是产品。所以基于产品的卖点和如何表达卖点的基本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每个产品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木盒子,需要找到自己的“爆破点”。“爆破点”是对差异化品质感和功能的梳理,是对产品特质和品质最有效的展示
做品牌传播,要少花钱办大事,就是说要善用巧劲,四两拨千斤——就是要有幽默感,勇于自嘲,甚至自黑
有“沉浸感”的剧场式发布会:1.有“点”才做发布会,新品发布,事件必须有热点2.发布会最重要的元素是产品本身3.现场布置越简洁越好4.座椅应该一致5.时长不要超过90分钟6.场内要简洁干练,元素集中,场外可以多一些丰富的互动设计
在今天的读图时代,一场发布会下来往往就是传播了几张图,所以一定要追求海报级的演示文稿
发布会上新产品是唯一的明星,产品有料才能获得大声量的传播
所谓沉浸,就是产品够分量,内容够明晰,气场够集中
这些年我们一直坚持不请明星、不找代言的原因,因为我们的产品就是明星,我们的用户就是明星,小米的态度就是明星。用户喜欢我们的产品、团队、精神才选择小米,这才是我们要的
内容即产品,只要内容好活动好,广告也是可以“口碑传播”的
无论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看上去怎么颠覆、怎么多元,年轻人看上去有多叛逆,但人类对于美好情怀的向往其实一直没有变。以奇胜,以正合
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1.要全网互动,把电视广告本身当产品做二次传播2.尽量做品牌而不是功能广告3.选最大平台集中爆破
做产品,噱头成不了卖点;做市场,段子也成不了头条
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一个品牌和事件的关注度,一定要有碰撞、有矛盾、有张力才起得来。所以,传播途中有不同声音不但正常,还可能是好事,在其中因势利导、抓主流就可以了。一件传播事件中,如果有七成是正面声音就很好了,剩下三成负面的其实也无所谓
没有什么能比眼见为实的真相和坦诚相待的态度更有力、更能打动人了
有些品牌公关事件,偶尔也要讲究娱乐精神。娱乐不仅可以表达态度,还能扭转战局
所谓营销绝对不要讲一堆空话,把最能打动用户的话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说出来就可以了
设计一个全新的品牌,第一步要思考整个公司的定义,就是“我是谁”的问题
新媒体:
新营销的第一步,让自己的公司成为自媒体
互联网手机的盈利,不是靠硬件来赚钱,而是要像互联网产品一样,未来靠增值业务来驱动
传统思路是做好媒介渠道,现在是做好内容,以前是找媒介,现在是媒介来找你。这其中,内容很关键
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运营,要先做服务,再做营销;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品质最重要的是“讲人话”
内容运营:有用、情感和互动。有用是要求不讲废话,情感是讲人话,互动则是要引导用户分享扩散,引导一起玩
我们内部不仅要求让员工成为粉丝,甚至还尝试让粉丝成为员工
狭义的自媒体就是今天的大V和微信的公众号,广义的自媒体,则是指每一个有影响力的用户
企业要花精力让自己成为能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自媒体,同时,也该发动用户来产生内容
用产品经理思维做营销。传统企业都会找营销策划人员来做,但是对于小米来说,我们是做自媒体,要做内容运营
今天如何看品牌影响力?百度搜索风云榜(市场指数)、淘宝排行榜(销售指数)
微博运营:1.把微博账号当成网站一样去运营2.把微博话题当成网站的频道一样去运营3.一定不要刷屏
微信运营:如果把微信当营销平台,这就等于走到死胡同了。基于天然的通讯录好友关系,微信更适合做服务平台
策划大活动能够集带来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但是形式重复的活动会使粉丝增长的效率迅速下降
平台变了,玩法也要变
做社交媒体的运营,要尽可能贴合社交媒体自身的属性
要让用户的参与感落到实处,就一定要给用户特权
服务:
我们把KPI指标只做辅助的参考,真正重要的是“和用户做朋友”,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去服务好用户比一切都重要
越是信任他们,越是下放权限,他们越是谨慎
做产品的思想去建立一个自我驱动进步型的客户服务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关键是人
虽然客户服务工作并不直接为公司带来收入,但是我们就当在客户服务方面的投入是我们的市场营销广告费用好了,我相信,我们在客户服务方面的每一份投入,都会带来更大的回报
小米商业模式的信条是把服务做好。把硬件产品当互联网软件看,通过海量、微利的方式盈利,赚小费的公司还不把客人服务好,那肯定要歇菜
做好服务的核心就是一个字,快。发货快、咨询响应快、售后解决问题快
人是环境的孩子,在一个对客户光鲜,对员工却将就的环境下,服务体系的员工难免把服务当成一份不得已完成的工作罢了。你给员工提供怎样的办公环境,他就会回报你怎样的工作成果。员工从公司对自己的服务中体会到的感受,将直接反馈到员工对用户的服务态度当中
设计:
小米做的是口碑推荐,在定义产品的卖点时,其实你只需要考虑一个场景,你在那个当下会向朋友怎么来推荐
设计要留白,设计语言别太满,意思是指要留有想象空间,要有期待感,让用户更方便参与进来点评
设计管理三板斧:坚持战略,死磕到底,解放团队
互联网转型需要内外兼治,由内而外:第一是爆,产品策略、产品结构一定要爆;第二是扁,组织结构要梳理,要扁平化;第三是爽,团队的激励,就是一个爽字。将业绩驱动转化为创造力驱动,相信最优秀的人在自己热爱的事务上的投入与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