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961/66b910ab32c78cf1.jpg)
其乐融融,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掘地见母”的典故。
主角是郑庄公寤生和他的母亲武姜,讲述的是他们母子决裂后,又和好如初的故事。
-01-
话说,武姜当初生郑庄公时,那是去鬼门关溜了一圈,吓得个半死。为了不忘记这个大儿子给他带来的痛苦,特意给他取名叫“寤生”。
从此以后啊,武姜看到寤生这张脸,就想起这名字的由来,然后那生产时受到惊吓的情景,在脑海中是不断不断地加深加固。
“寤生”这两个字,在用《三体》的方式提醒武姜:他差点害死我!他差点害死我!他差点害死我!我要讨厌他!我要讨厌他!我要讨厌他!
这是一个由名字决定了命运的故事。但是,寤生觉得超委屈的,名字又不是自己取的,说理都没地说去。不过,他倒是可以和他有相同命运的晋文侯仇一起吐吐苦水。
晋文侯仇比郑庄公寤生还命苦。他出生的时候,他爸晋穆侯攻打条戎兵败,于是取名曰“仇”,以示不忘战败之耻。而他弟弟就走运多了,出生时他老爸攻打北戎大获全胜,于是给他取名曰“成师”,以纪念这次胜利。
不同的时空,同样的爸妈,“仇”和“成师”也以《三体》的方式提醒着晋穆侯:大儿子是耻辱,小儿子是荣耀!大儿子是耻辱,小儿子是荣耀!大儿子是耻辱,小儿子是荣耀!
晋穆侯这心是越来越偏,虽然没有将太子之位取成师代之,却给了他比国都还大的富庶封邑——曲沃。几十年后,成师的后代成功篡位,晋文侯仇这一枝,除了流往国外的,全都死光光。(《左传·桓公二年》)
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为人父母的,给孩子起名字时可长点心吧。
不过,郑庄公寤生相比晋文侯仇,有政治谋略上的优越感,结局要好太多。他的弟弟共叔段,即便有母亲的里应外合,也是败得惨烈无比,不堪一击。
共叔段失败后,逃亡卫国的共地,郑庄公鞭长莫及。多年来因为不公平待遇而积累的怨恨,只能一股脑地发泄在武姜身上。
他将武姜幽禁在颖地(今河南临颍西北),指天誓日地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我死都不想见到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961/79b17cca0bfd0cba.jpg)
冲动是魔鬼。精明的郑庄公步步算计,还是免不了万密一疏:逐弟,系正义之举,大得人心;禁母,则有违纲常,大逆不道。
对于一般的君主来说,可能也就算了,心里爽了最重要。但郑庄公可是二般三般的国君,他是想要称霸诸侯的男人,他是和周王室交换人质、开启了春秋争霸的郑小霸,他是我们最喜欢的毛爷爷眼里“很厉害的人”。
人生理想还没有实现,雄心壮志的国君是没有资格任性的,他的政治履历上容不得半点污点。之前信誓旦旦,不思自己还得反呀。
怀抱一腔抱负的郑庄公后悔呀,不将母亲接出来吧,是随意践踏人伦理法,要遭万人唾弃;直接将母亲接出来嘛,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君王无戏言呢。现在这种尴尬难堪的局面,是对冲动最好的惩罚。
这时候,“纯孝”的颍考叔出现了,如同久旱的甘霖,正好顺应满足了庄公的急需。
颍考叔,颍谷(今河南登封西)的一个守护疆界、掌管筑城的官员,名字不可考,颍考叔是他的历史称谓,颍是他居住的地方,考是谥号,叔是排行。这是《左传》里常见的地名+谥号+排行(或地名+谥号)的称谓,如我们熟知的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柳下是他居住的地方,惠是谥号。
颍考叔捎了点边地的土特产,来探望探望自己的主君,主君郑庄公照例赏赐他吃饭。颍考叔进餐的时候,却将肉放在一边不吃,郑庄公这个直言不讳的好奇宝宝,就问他为啥子这样做啊。
颍考叔说道:“小人有母亲,小人的食物她都吃过,但还没有吃过君主的肉汤,请求让我把这带给他吃。”
郑庄公眼珠一转,要不说人家是郑小霸呢,这反应能力不是一般快,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立马调整面部表情,悔之莫及地幽怨道:“你还有母亲可以送食物,我都没有。”
这回轮到颍考叔好奇了,于是,郑庄公虽然雄才大略,但也挺接地气的,就向自己说了自己做的“不及黄泉,不见母亲”的蠢事,并表达了后悔之心。
颍考叔呵呵道:“这有何难?国君您挖一条地道,见到了泉水,在隧道里见您的母亲,不就是黄泉见母吗。谁还能说您违背誓言呢?”
这……这……这不是耍流氓吗?买一送一,买一双鞋送一双袜子;卖衣服的进了一盒棒棒糖, “所有商品1元起”;十点利,利润是零售价的10%,而非进价的10%……
能解决问题的主意就是好主意,郑庄公才不管什么文字游戏,抚掌大笑,妙啊!
于是,郑庄公按照颍考叔的办法,在隧道里见了自己的母亲。
郑小霸四五十岁的大叔了,对母亲早就看得透透的,也不期待母爱了。但这事关自己的国际形象,国际新闻对这件事情肯定会有报道的。
郑小霸表现得很好,还趁机展示了一把自己的文采,赋诗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融字左边是鬲,右边是虫,鬲是炊具,融指的是蒸东西时,水汽上升的样子。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指的是这里面,快乐自下而上,充满了整个隧道。
武姜终于如愿以偿,脱离禁锢,迫不及待拉着大儿子走出隧道,也赋诗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泄,是水流动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隧道外面,快乐像水一样,充满大地,感染四方。武姜确实是挺快乐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356961/330fb5aa09aaf973.jpg)
-02-
遂为母子如初。
郑庄公和母亲和好如初了,但他们的初也不就是互相厌恶、互相算计么?
所以,黄泉见母的“其乐融融”,其实是郑庄公挽回国际形象的一场政治秀。正好武姜也有贪逸享乐的需求,于是积极配合。
武姜在历史上的评价就没有正面的,说她愚蠢,任性,骄纵。还说她是“历史上最偏心的母亲”,这就真有点冤枉她了。不说远了,就是几十年之后,也有和她心思一模一样的偏心眼母亲——周惠后。
大孙子、老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即便贵为王后,周惠后也未能免俗,偏宠小儿子王子带,偏得还不是一般的过头。天天对周惠王吹枕头风,虽然没能吹走太子郑的储君之位,却给王子带吹来了很多来自天王的宠爱和实惠,膨胀了王子带的野心。小小的公卿之位是装不下他了,不当周天王,简直就白来这世上一遭了。
这后果也更严重,给周王室带来了长达14年的混乱,使本就没有什么威严的周王室尊严扫地。(《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然而,我们对武姜耳熟能详、印象深刻,对周惠后却几无耳闻。
这说明什么?说明古人和我们一样,看书只看前两页。
多么痛的领悟!
-03-
“黄泉见母”、“其乐融融”的典故就说完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读书的重要性。
试想想,若不是读书多,善读书,读好书,郑庄公在隧道之中,和武姜半天无言以对,他这场政治秀得打多少折扣。
一句“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打破了母子之间的尴尬气氛,第二天的国际头版也有了个亮闪闪的标题——“郑伯掘地见母,其乐也融融,孝也”,分分钟扭转了自己的国际形象,还告诉大家,我郑寤生是一个爱读书、有文采、有志向的好青年,我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跟着我干,没错的。
习大大都教导我们不要总说太忙,要多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所以,人丑要多读书,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你总得有一个;人美更要多读书,不要让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皮囊。
让我们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关注我的公众号,跟着素手调羹读国学经典,了解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背后的故事,开启人生智慧,滋养浩然之气。轻松读经典,快乐学国学,跟着我读,没错的!
【原文】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参考资料:
[1] [endif]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中华书局.1981.
[2] [endif]何休, 徐彦. 春秋公羊注疏. 中华书局. 2016.
[3] [endif]徐正英, 邹皓. 春秋谷梁传. 中华书局. 2016.
[4] [endif]刘春凤. 掘地见母:郑庄公的行为解读[J]. 中华活页文选. 2011,11:8-10.
[5] [endif]张煜. 从“庄公掘地见母”看调解五功[J]. 法治星空. 2016,7.
[6] [endif]皮亮. 颍考叔“纯孝”论[J]. 文学研究. 2010.4:35-41.
[7] [endif]董亭. 论颍考叔为人造典型[J]. 现代语文. 2013,5:5-8.
[8] [endif]崔琦,《郑伯克段于鄢》中“母子如初”原因新探[J]. 文史天地. 2013,7:22-25.
[9] [endif]牛钧鹏. 东周王室“匹嫡”现象探析——以春秋时期为中心[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 7:83-87.
欢迎点赞,好运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