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圣人贤哲的继承延续与传播,只是一个【中】字。
不偏不倚,是中的本体!无过不及,是中的作用!圣人尧说:【允执厥中】
这【执中】是兼顾动与静来说的:圣人贤哲们“静”时执此中用来存心;“动”时执此中来应对各种人和事。
允就是信的意思!行者如果能够做到因人因时因地随缘处事,便自然执中,且没有一丝一毫的勉强间断。 圣人舜说:【惟精惟一】。对于【惟精惟一】的解释。 网络解释为“精纯专一”。此解释尚未达圣人所言之要义初衷。
覚明认为古之儒者或修行人,从蒙童时代起即读圣贤书,修身养性践行圣贤言语,其遵循的即是儒家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且用洗心退藏于密的动静修炼来实现之。而要实现洗心退藏,必须固元精、累元气以提供元神强大的能量支援。
因此【惟精】除了对人事物明察秋毫外,亦可理解为:儒者或修行人只有将自己的精固不漏,方可气足神旺,心安理得了! 养生之道|【中】篇
【惟一】除了对自己所达目标专一外,亦可理解为:
儒者或修行人要想保全那欲动即泄的生命精华【元精】,则惟有达到【ㄧ】之无欲之境方可。修行静坐达到肾与命门灼热,而现出的至细元微的能量,叫做精(或叫元精,元始先天之精,即人在无欲状态下出现的阳气充沛,丹田暖热、两肾发热现象…非践行实修者难窥其貌);始终不二叫做一。
告诉人们必须要有充沛“精炁”,始终执守无欲这个 “一”的境界,然后才可以达到“元神”的执中。
圣人所言之【允】字内,已经藏有【惟精惟一】的意思。又担心人们不理解,因此更加明白地告诉行者说:
【人心惟危】:人心即识神,永远是为满足一己私利而工作,因此会不择手段争取,危险就藏在其中了。
【道心惟微】: 道心即人的元神(真人、仙、佛)是无私无欲,原本就是通天彻地、微妙玄奥却又难窥一斑……
凡有念头产生即是人的妄心!没有杂念生起的即是道之本心!
【人心】是在向外追逐名闻利养、毁誉称颂的过程中已潜藏危机,且这种危机变化无常、难以防范!
【道心】却是在向内反观自省时觉察到的容易隐没不现、转瞬即逝的灵妙玄奥!
上述所言:【人心惟危】与【道心惟微】的天机,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要小心警惕二者的微妙关系。从而达到做人要在二者之间取【中】,且慎于【中】执于【中】。 养生之道|【中】篇
宋儒李延平先生用正襟危坐终日的方法,以此来检验他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等诸般情绪没有产生或没有爆发前的状态,希望达至儒者所谓的【中】之境!像这样修炼下去,久久持恒则天下根本之道,便真的掌握在他手中了!
因此修行与学问不在多说。只要默默地坐下,将心地打扫干净去体验天理。一但天理显现,则人欲无度的私心,则全都消退了。
李清菴说:这个中不是中外之中,不是东西南北中之中,也不是身在其中的中,【念头不起】时就是【中】了。
易经里讲:圣人用此念头不起来洗心涤虑,退藏于密户。(指父母精卵结合前的一点灵性,或存于玉堂关与幽门区域。)
白鬓老人说: 【念头不起处就叫做中】。李清菴真人这句话,可是画龙点睛之笔。
宋儒李延平先生,终日静坐洗心退藏,用此方法来验证他喜怒哀乐没有发生以前的状态,正是允执厥中。
持恒日久功深,则可将凡间欲望的人心,变为天理无私的公心。即便是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也全都化作了如来!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的功夫,全在静坐洗心退藏于密!
覚明居士:
古圣相传只一中,不偏不倚本体充;
无过不及作用是,允执厥中应事周;
执中动静分阴阳,静以存心天理究;
动则由中应诸事,因时随缘允信丰;
无滞无碍无勉强,惟精惟一持恒躬;
灼见元微精坚固,始终不二得一终;
圣贤告诫人心危,易炽易变无常凶;
道心微妙常隐没,无念觉察方显踪;
效仿延平日危坐,喜怒哀乐未发中;
久之天下大本得,天理尽现人我空;
若然问中在何处,非中非外四方冲;
非在人中难寻觅,念头不起即中庸;
通达中字须静虑,孔门心法了于胸;
莲出淤泥而不染,红尘历炼般若功;
磨得人欲变天理,妖精尽化如来拥;
功夫无他念头止,洗心退藏密行通。
2017年9月28日於美茵茨菩提精舍 覚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