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爱自己厚爱家人连载-77
突然大便便不下来,排便特别不爽;而有的人甚至说糊话,像是“精神”出了问题?
实际上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那么古中医在1700多年前是如何解决的?
“古经方如何治疗阳明腑实症”
张仲景《伤寒论》
阳明腑实症
胃肠实热内结、腑气不通。当治以泻下。
《伤寒论》里共有5个方剂解决阳明腑实症。
1、调胃承气汤
原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主治:胃肠燥热,兼有食滞,出汗后怕热,烦热。
调胃承气汤组成 :大黄5—10克,炙甘草5—10克,芒硝5—10克。
注意事项:调胃承气汤虽然治疗腹满的,但是用手按肚腹部不会疼痛。说明胃气不和,燥热初结,形成的便秘并不严重。症状有烦躁、蒸蒸发热、腹满、谵语等阳明实症。调胃承气汤是轻剂。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2、小承气汤
原文: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主治:
①胃肠燥热劫迫津液从小便出,导致大肠便秘,小便反而多了。
胃肠燥热导致热结于内,上扰于心,所以烦躁。
②阳明热盛,逼迫津液外出,导致汗出而津液受损,从而造成胃肠干燥而便秘。
小承气汤的组成:大黄5—10克,厚朴10—15克,枳实10—15克。
注意事项:小承气汤治疗肠胃积滞,腹部胀满怕按,大便便秘。小承气汤泻下通大便的能力比调胃承气汤强。但腹部怕按。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3、大承气汤
原文: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主治:大便多日不通、有时下利清水或者颜色青黑的,头部汗出如蒸笼,有时直视、有时畏光、有时闭目如睡。下午3点到5点发热汗出。口燥舌干、舌苔黄、黑有燥裂或者芒刺。手脚出汗,昏睡不醒、肚腹满痛不能仰卧,妇女因便秘食减而闭经。
大承气汤组成:厚朴5—20克,枳实5—15克,大黄10—15克,芒硝3—15克。
注意事项:一般一付药见效后,就不要吃第二付了。比较重的类型,大黄和芒硝的量可以继续加大。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4、麻子仁丸
原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主治: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一般老人便秘用的较多。
麻子仁丸组成:大黄、炙枳实、炙厚朴、麻子仁、白芍、杏仁。药店有卖。
注意事项:由于方中有大黄,也不可常年久服。
5、蜜煎导法
如果想大便,而大便不出,津液还不能进入胃中润导,就用蜜煎导法。
把蜂蜜用锅慢慢煎熬,变成饴糖状,稍温后,捏成条状,长两寸,塞入肛中。
滑便而不伤津。
让养生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同吃饭那么简单!!!
我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马上关注我的微信号吧,感恩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吧!!!
我是胡有宸(微信:hych1133),公众号:aiaij999或搜索公众号:南京禅心堂
南京禅心堂:一样的养生不一样的方法。
以人为本,服务大众!
传播养生知识,还原养生本质!!!
马上长按下方二维码,用零碎时间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每周二次免费课公布适用中医小方,厚爱自己厚爱家人立刻开始学习。
实用验方1:小儿容易感冒
黄芪8克、大枣5个、白芍8克、桂枝6克、生姜6克、甘草6克,饴糖一勺。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可以吃半个月。5岁孩子的量。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强烈推荐阅读《伤寒论》历史好文阅读,点击下方文章查找阅读:
推荐养生好文阅读:
《禅心堂》源于自然养生,服务大众,传其正法。
传播养生知识,还原养生本质!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坚持每日更新,第424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