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荡第四十一章一一一千里探亲父母聚。
破阵子,千里探亲。
万里烟波浩渺,春寒料峭兵营。刻苦学习勤演练,家国情怀铸铁军。赤诚保太平。
楚地探亲黄海,一程陌路相询。我颂佛陀求护佑,祈愿慈悲降好人。母恩今世铭。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记忆铭记于心,总有一些温暖感动莫名,时间与希望,是治疗伤口的良药,善良与乐观,是人间快乐与幸福的至尊法宝。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老太太,一辈子为着田间农活转,为着满堂儿孙转,为着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事转。母亲这辈子只出过两次远门,一次是20岁时到山东烟台探亲,一次是60岁到广州大姐那玩,如今80多岁,再也不能出远门了,她安守在老家,连在石首住的大哥家与我家,母亲也是不愿意过夜的。
双眼深陷的母亲,见到我们回来,露出欣喜的神彩。在我外出求学的时候,总是接送我在村头的公路,日渐佝偻的母亲,再也走不动很远的路程。到家里,母亲做好了饭菜,白发苍苍的母亲,做饭的手艺还是那么好,炕的腊肉粘面粉,炒的豌豆米,煨的排骨土豆汤,我吃了三碗饭。
吃完饭,陪母亲说话,靠近耳朵边才听得到几句,她老人家总是咧着嘴看着我笑,母亲说这碗“炸糊涂”是望英姐做好了端过来的,这碗鱼是渔场的从英送过来的,鸡蛋是友珍姐送的。母亲说为了感谢邻里乡亲,把我们带回来的零食等会也送给她们一点。记忆中的乡村,社会变迁30年,淳朴的乡亲乡情,仍然诚挚友善如当初,总是叫人亲切,珍惜,与感恩。
朴素的母亲,从小教我们诚挚与善良,教我们乐观与坚强,母亲说,凡事要对好的方面看,人心都是肉长的,世上总是好人居多。
母亲说,真的!世上总是好人多。
母亲回忆起六十年前的往事,母亲1937年腊月出生,1955年冬月同父亲结婚,1956年正月父亲去山东参军,1957年春天,母亲去山东探亲,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甚至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却只凭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找到千里之外的丈夫,母亲说当时父亲去了一个叫“巴场”的地方打靶去了,父亲归来时见到母亲,俩人抱头痛哭。
父亲参军的地方是山东烟台,那时候军队的条件很是艰苦,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一道,把热血青春奉献给蓝天碧海,用赤胆忠心来守护祖国的河流山川,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用强健的体魄,与忠贞的信念,留下一生中美丽壮观的色彩。
父亲1961年退伍返乡,分配在柴管站(现在的芦苇局),母亲在红旗老家务农,在我的祖父祖母与伯父伯母的照顾下,同邻里乡亲一道,在老部荡的周边围湖造田。1962年我大哥出生,后来我父亲因为身体等原因,离开了单位,回到老家种地,同母亲一道,含辛茹苦把我们六姊妹养大。幼时的记忆中,父亲有两次给我讲军营的故事,父亲在炮兵连,讲他和战友们兄弟般的情感,讲军营刻苦的训练,讲战场上惊心动魄,讲闲暇的学习进取,平时严肃的父亲,在回忆部队生活时,露出少有的温柔,那是他心底珍藏的温柔。
可惜的是,我没有收藏父亲留下的任何纪念品,他的关于部队的物件,都遵从他的嘱咐放到棺木中与他长眠。对于父亲的印象,只能存在于脑海中。
因为父亲,军人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高大起来,我于是常常向往军营,幻想着自己穿着军装,昂首阔步地踏步在坚韧的土地,把汗水挥洒在祖国的边疆。幸运的是,我在22岁时还真的当了一个月兵,不过是民兵,那时候我在沙棉读书,分配前期,我们十几个同学代表沙棉参加荆州军分区的民兵训练,雄纠纠地把沙棉武装部的六门大炮拉到潜江总口农场,与兄弟单位荆棉的民兵组成了四个班,教官基本上按照新兵的训练要求来训练我们,把我们累个半死,一周后才慢慢适应。
也许冥冥中有指引,让我尝试父亲的军营生活,我这个短期民兵,也是训练的炮兵工种,当然90年代后期的生活条件,与50年代后期的生活条件那是天壤之别。我个子小,分配的是六炮手,负责把七炮手装好的炮弹递送给五炮手,工作轻松,闲时教官教我们唱军歌,后来这么多年,我每次和朋友们去唱歌,也只会点那时候学的军歌《小白杨》,虽然五音不全,但也嗓门十足,仿佛回到那段当民兵的日子。
母亲记不得具体的路线了,只知道我爷爷送她步行到石首县城,在码头座轮船去的汉口,好像是从汉口坐火车到石家庄,再转火车到济南,从济南转汽车到烟台,再步行到军营。母亲用包袱背几件衣服,拿着爷爷写好的详细地址,历经一个礼拜才到达目的地。一路上乘船搭车都是拿着纸条问的旁人,据说转了好多次车,路人总是热心地帮忙买好车票,把找回的钱还给母亲,再送母亲上车……
千里远的路程,母亲竟然用嘴问到了。现在的人看来,这就是一个奇迹。
我说:姆妈,您真勇敢,那么大的胆量去找幺爷(我们把父亲改口叫幺爷),若是遇到骗子或坏人怎么办?母亲说,那个时候的人都热心助人,不会抢钱骗钱的,况且她多半都是问的女同志。
一甲子的岁月,沧海桑田,四季轮转,青丝变白发,如今重孙辈都有八个,在母亲的记忆深处,依旧记得这辈子她老人家最远的旅行。部队的领导特批我父亲的长假,让父亲带母亲到处游玩,近一个月后母亲搭火车返回。
母亲自小家境贫寒,嫁到我们徐家也是劳心费力,吃尽了千般苦愁,一辈子勤劳节俭,没有享过清福,那些苦难母亲没有忘记,帮过她的好心人她也没有忘记,母亲信佛,常虔诚地祈祷好人一生平安。
我在地图上寻找母亲去山东走过的路线,我在人群中寻找当年无私助人的好心人,我在空间里寻找那跨越世纪的坐标。时光里依旧有真诚的情义传承,原野里仍然有善良的良知感恩。
母亲说,做人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怕吃亏,力气去了有来的。母亲说,千好万好,不如身体好。
最好吃的是母亲做的饭菜,最温馨的是记忆中母亲在稻场上喊我回来吃饭的呼唤,最温暖的是母亲的惦念。感恩母亲,给我生命与关爱,给我力量与梦想,让我乐观与坚强。
祝天下的母亲快乐安康!
网友评论
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享受吗
哈哈,随口一说,且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