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 『薇泩铃单月征文 』 第五期 【童年】
《小先生》是一本散文集,作者庞余亮,18岁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15年,作者写道:“十五年,我用掉了不下百本的备课笔记簿,那些卷了角的,磨了边的,牛皮纸的备课笔记簿封面上,就这样用大大小小的指纹刻下了一个个故事。”“它们全是小先生我珍藏的唱片啊!”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先生笔下纯朴的乡村校园,静静地聆听岁月的回声。
初为人师,“考你一个生字”
初为人师时的“我”,小、又矮,只有一米六二,学生们便称呼“我”为小先生。乡亲们不放心:“这样怎么镇得住那些猴子?”因此惹得老校长发火:“你们懂什么,泥菩萨,肚子里全是烂稻草,而人家小先生肚子里全是墨水,够你们喝上八辈子呢。”校长的语言质朴而生动,语气里满是对年轻教师的呵护。就这样平息了“小老师”风波。然而却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此时特别“好学”,特意问小先生“劢”字怎么读,而“我”的确不认识,此时想起老教师传授的解围大法:
“真的,这个字我真的不认识,待以后我和老教师商量后再告诉你。”我以为他会走,没想到他却说:“叫‘迈’,豪迈的迈。”说完就像老鼠一样窜走了。本来我再想看一会儿书,可心情一点儿也没有了。
读到此处,不觉莞尔一笑。文中比喻也极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一个“窜”字将学生的心虚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然而第二天,这个学生一如老教师所言,果真拿了一张纸,纸上写着一“鬯”字,这已在老教师的预料之中了,这回,“我”自然答了出来,念“畅”,“他很失望,无精打采地走了。”学生定是因没难住小先生而失望,而“我”终不会记在心里,后来这个学生竟分到了“我”的班里,而“我”让他当了班上的宣传委员。如果将小先生对学生的爱比作温暖的阳光,那么此时的爱恰似曙光初现,静静地洒落在那位“不好意思地伏在了桌子上”,“没法把自己两只涨得通红的招风耳藏起来”的学生身上。
小先生与学生的日常点滴——难忘的课堂时光
小先生顺利地通过了学生的“考试”后,走进了难忘的课堂时光。那位在“我”上课时直接推开教室门张口就喊“毛头,毛头。”的白头发老爷爷,的确把“我”吓了一跳,老爷爷在学生们的哄笑声中神色极为慌张,而那位叫“毛头”的学生在小先生的追问下“忸怩地站了出来,脸如写对联的梅红纸。”“几乎冲出教室门”,从此“毛头的爷爷再也没有来学校找过他的宝贝孙子”。“慌张”、“忸怩”、“冲出”几词,再加之生动形象地比喻,将老爷爷对孙子的爱,以及那位叫“毛头“的学生慌乱、害羞的神情极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课堂上的时光是快乐的,曾要求学生填空“( )雀”,喊一个坐在后排的学生回答,他站起来,想了许久,“摸着后脑勺,既羞涩又痛苦似的冒出一个词‘喜鹊’”,同学们都笑起来。“冒出”一词极传神,相比于“说出”,更为生动、精准,从侧面反衬出学生“羞涩又痛苦似的”思考的时间之久,然而得出的答案却是错误的,因之产生的心理落差,令读者不由得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上课时有玩蚂蚁的学生,小先生只是走到男孩身边提醒他看黑板,终于,两只蚂蚁得以从瓶口逃出,“像两个逗号一样,一路爬了下去。”有一天大风吹来了一操场蜻蜓,待到上课时,教室里多了许多只蜻蜓,只是不能飞,再后来,上课时有一架纸飞机竟然撞上了“我”的后背,“我没有回身,继续在黑板上写。”小先生面对调皮的学生,只是沉默着。
我隐忍的愤怒“感染”了很多学生。一位男生终于怯生生地站起来了。这就是刚才那架纸飞机的飞行员——我俯身捡起那架纸飞机,用力一掷,不偏不倚,正好飞到那少年的桌上。那少年抓住那纸飞机——他的手在颤抖,像是那架纸飞机的发动机没有熄火似的。后来这堂课纪律变得出奇地好。
再后来,上课时,发现教室的世界地图反挂,写板书时,发现黑板上有一束光斑,会移动,“甚至还游动到了我的身上”。学生带进教室的有鼻涕虫、癞蛤蟆、刚出世的幼鼠、各色鸟蛋、还有蛇蛋,甚至还有小青蛇,班上的女生常被吓得尖叫。然而小先生忍住不生气,而是延迟惩罚、多鼓励,给予时间,让学生自己慢慢改过来。
但我不生气,也不能生气。我知道,面对这些调皮的学生,沉默比批评更能浇灭他们的野性子,否则,孩子们的野性会火上浇油,愈烧愈旺。
“我”的不生气,“我”的隐忍背后,读者感受到的是小先生对学生深深的爱,是满怀希望地等待,小先生家访后了解到班上一位被同学取名“聋子”的学生,听力不好的原因竟是被他父亲一巴掌打坏的,“他坐在一边,知道我们在说他,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我,我的心很酸,很酸……心一下子痛了起来。”读到此处,心也不由得痛起来。
打骂从来就不是教育,我想起了《南风和北风》的寓言故事,北方施展威力,行人因为寒冷,将身上的衣服裹得更紧,南风只是徐徐地吹拂,行人因为温暖,将外套脱下。禁不住想,满怀着爱的教育,是没有功利的。小先生对学生的爱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滋润着学生们幼小的心灵。
小先生与学生的日常点滴——五彩斑斓的课余时光
小先生的课余大多数时间,依然在与学生斗智斗勇。学校附近有一乡亲家的猪,每到放学时,就不停地嚎叫,这位乡亲就找到学校,说是肯定与学校有关,并“握出了他的大拳头”。小先生便化身“福尔摩斯”,埋伏在附近,果真发现是学生用弹弓将苦楝果射向猪圈,这次给学生的处罚是“他们必须给这只猪打一个星期的猪草,且罚没弹弓。”
当五彩缤纷的毽子象小鸟一样在操场的上空扑棱着时,乡亲们便陆续抱着脖子光了的公鸡来到学校告状,“校长笑着答应由他来敲学校的钟,代替公鸡们报晓。”
校长在乡亲们走后开了教师会,在会上,校长说:“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值班,我是不值班的,谁叫你们教了一群不打啼只闯祸的小公鸡呢!”
冬天雪水化后,一根根或细或粗的挂在屋檐下的冰条,成了学生们口中的“冻冻丁”,那从河里刨出来的厚厚冰块在学生们冻得红红的手里变成了车轮,还有那趣味横生的“挤暖和”……读着这些清新的文字,勾起了心灵深处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曾玩过树杈做的弹弓,踢过公鸡毛做的毽子,在寒冷的冬天里去田里刨冰块玩。我仿佛听到了敲击冰块时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当、当、当……
当然,小先生也有与学生同乐的时候,在寒冷的冬天,为八个同时跳大绳的女生加油,为苦于找不到演出时的道具,而代之以向日葵花匾的学生的创意叫绝,喜欢听学生们自制的泥哨发出的动听、嘹亮的声音,声声尽是少年的心事。悄悄地在办公室门上学生画的一朵粉笔花上,画了一只小蜜蜂,校长看到后,竟没有要求擦掉。课后和别的学生用一根扁担绑在自行车后架上,教一个“拐腿”的学生学会了骑自行车,实现了他的梦想......
乡村的校园是美丽的,有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紫色的婉豆花,有美丽神奇的晚饭花,有云霞一般的合欢花,有洁白如雪的栀子花。乡村的校园是简朴的,有持半块砖头打乒乓球的学生,操场是校长带领老师们整理出来的半个泥篮操场,“一场球打下来,我和我的学生都成了泥灰做的人。”
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当时的乡村校园,那与学生们相处的美好的、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在纸间静静地流淌,“我”与学生们的共同成长之路,伴随着校长、老教师们的关怀,向着时光的深处延伸,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进。
老校长及学校的老师们
乡村的校园没有围墙,“校长一直叮嘱我们要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夏天不许下河游泳,冬天不许在河上溜冰。”“我”还“咬牙切齿地拍着讲桌发火‘自己要对家长对教师负责任’。然而,依然出了“野蜂巢事件”,发生了集体去卫生院拿手术刀事件,还有一次,河堤上发现了一个学生的一只凉鞋,却不见人,老师们光着膀子一次次下河找人,深水区太凉,“有的老师嘴唇都冻乌了,”满头白发的老校长满眼是泪,当得知原是被家长发现逮走了,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醒得最早的老校长总是最先站在教室门外。到乡里或县里去时,或是上级来人检查时,或是每次开学前,去城里的新华书店搬书时才穿上那件宝贝西装,西装加雨靴走在城里干了的水泥地上,的确吸引了不少的目光。老校长极犟,“为了要一笔修围墙的费用”,“在乡政府啃了两天馒头”。并坚持给学生开书法课。
每年开学时,“校长总会躲上一两天”,因为总有家长找上门来要求减免学费,然而校长并没有这样的权力。“ 一分钱逼死英雄汉”,校长常这样说。有一次一位家长送来三千斤冬瓜,用来抵150元学费,老师们换着花样做,吃了半年,依然没吃完。那150元学费分别从“我们几个教师”的工资中,分几个月才扣完。
乡村学校有一部分老师是民办教师,有些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多年,有些三十多年,每年七月,会有少数民办教师通过评选转为公办教师,选上的、没选上的都会落泪。怎能不落泪呢?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给了乡村学校。无论结局如何,开学时,学生眼中的老先生依旧是慈祥的,一笔一划地在黑板上写着端正的字。
“我”学会了用罩子灯吊着铝盒煮鸡蛋,“学会了掂着没有了托板的钢板往蜡纸上誊刻试卷”。学会了打钟,学会了在有月亮的夜晚家访,“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常常是沐浴月光去,伴着露水还。
朴实的乡亲们遇到老师时,总是真诚地微笑着,“先生先生地喊”,春去秋来,“我的黑泥鳅们” 长高了,慢性子的一个学生种的芋头在欣喜的目光中开花了。是的,学生们慢慢长大,终将离小先生而去,象雄鹰一样,展翅翱翔在辽阔的天空。
书中有一篇文章,为纪念几位早夭的学生而作,作者望着来不及批改的作业本,望着教室里突然空出来的位,心里很痛很痛。
一个人的一生,该承载了多少沉甸甸的爱?承载了几多希望与梦想?
“什么叫生活?生活就是用汗水把我的目光越洗越清晰。”作者朴实、自然、清新的文笔下,跳动着的是一颗滚烫的心,是对学生、对老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对烟火人间的深深的爱与眷恋。作者描写细腻、传神,真实地再现了那时的乡村校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读来令人难忘。
《小先生》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评委会的颁奖词为: “接续现代以来贤善与性灵的文脉。是一座爱与美的纸上课堂和操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