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精品美文集萃懂点艺术国学与传统文化
南派山水画开山之作,居然在故宫都不安全!

南派山水画开山之作,居然在故宫都不安全!

作者: 艺萃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09:01 被阅读39次

    《如果国宝会说话》告诉我们,如果真的能开口,这些国宝们可能会说“因为刻骨,所以铭心!”“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

    可今天萃花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件国宝就比较悲催了,它最想说的是“岁月,请你温柔一点!”

    五代画家董源的《潇湘图》被视为南派山水画的开山之作,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这件国宝的身世和经历,说起来那简直就是一把辛酸泪!

    董源《潇湘图》,50cm*141cm,故宫博物院藏

    出身不凡,南派山水开山之作

    《潇湘图》流传至今已经1000多年,是故宫博物院仅有的一件董源真迹,属于一级甲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宝级)文物,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山水画在北宋初年分为“南北”两派,北派多画齐鲁、关陕等地山色,山高崖陡、线条方硬、气势雄健浑厚;南派则描绘江南山景,“不为奇峭之笔”。

    北派代表画家关仝的《观山旅行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源是南派的鼻祖和代表人物,而《潇湘图》则是其绘画风格的典型代表,被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潇湘图》采用平远构图,以俯视界面呈现出隔江望山的景象。画中山丘低矮平缓,隐约可见山间烟雾迷蒙,为了表现这种江南山石的特征,董源在《潇湘图》中运用了其独创的山水技法——披麻皴

    水边坡岸、缓缓起伏的丘陵,全用松散随意、长短不齐的线条描绘,山体轮廓圆润而柔和,山石纹理平缓而细密。此种画法因线条形似麻绳而得名披麻皴,对后世山水画影响深远。

    坡岸、山体用披麻皴表现

    山丘上繁茂的树木则用点子皴表现,而且根据山丘的远近不同,墨点也有疏密浓淡的变化。到中景——坡岸上的树木时,墨点从全树变成了树木的枝叶。

    山顶的树木,山脚坡岸树木的枝叶全用墨点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画面上部山顶处,浓密的墨点出现了两处明显的留白,从而营造出雾气迷蒙的效果。

    山顶处用留白表现烟雾迷蒙

    江面同样采用了留白处理,而且这个留白不仅仅指布局、空间上的留白,而是真的什!么!都!不!画!单纯利用坡岸、山坳用墨浓淡的变化,让水面产生或幽深或清浅的变幻,这种手法叫计白当黑

    江面全无着墨

    多灾多难,天灾人祸+无妄之灾

    人生若是频遇劫难,我们会感慨“人生多艰”“命途多舛”,而《潇湘图》的经历,也足够我们感叹一声“画生多舛”!

    《潇湘图》全卷

    从卷中题跋可知,《潇湘图》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明末史学家袁枢收藏。

    卷尾袁枢跋: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在苏州得于董思白(董源)年伯家

    但就在当年,袁枢的家乡河南睢州就遭受了李自成的兵祸和黄河水灾,家中藏书楼的书画全毁,《潇湘图》因被袁枢随身携带才得以幸免。

    清朝末年,溥仪将上千件法书名画偷出皇宫,一路从天津辗转带到长春伪满皇宫小白楼。于乾隆时被收入清朝内府的《潇湘图》又在其中!

    画上钤有溥仪的“宣统鉴赏”印和“无逸斋精鉴印”   “宣统鉴赏”印 无逸斋精鉴印

    日本投降后,散落在小白楼里被损毁、或者从此下落不明的书画多达数百,《潇湘图》又侥幸逃过一劫,于1946年被张大千花数百两黄金购回收藏。

    张大千

    1952年,《潇湘图》被张大千捐卖给国家,后划归故宫博物院,然而等着它的并不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2008年5月,《潇湘图》在故宫武英殿展出,因为展柜滴水画心部分被打湿!

    现在仍然能看到《潇湘图》受损的新闻   据说滴水部位就是左边这条船

    万幸的是,《潇湘图》为绢本,水滴并未造成明显损伤,仅洇湿了裱褙纸。经处理后,滴水处没有留下肉眼可见的痕迹,6号下午就被送回了展室。

    《潇湘图》硬生生扛过了这些天灾、人祸、以及最后在展览过程中从天而降的无妄之灾,不过,岁月对它的试炼却还没完。

    遭受质疑,山水画被说成河神娶媳妇

    虽然是山水画,《潇湘图》卷中出现的人物却有32人之多。

    画面右边有20人

    画面最右边坡岸上有三名女子,滩头5人正在击鼓奏乐。江面上一条船向滩头驶来,船上乘有六人,视线上移,六条小舟往来行驶,每船各有一船夫。画面左边,浅滩处十个渔夫正在张网捕鱼,再往左小船上又有两人。

    画面左边10人拉网捕鱼,2人乘船

    可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32个比墨点大不了多少的人,《潇湘图》还惹上了一场“官司”,好好一幅山水画,在有些人看来却成了描绘“河伯娶媳妇”的神话故事。

    清朝学者姚际恒在《好古堂书画记》中,言之凿凿地说《潇湘图》就是《云烟过眼录》中提到的《河伯娶妇图》。对于为什么长达一丈四五的《河伯娶妇图》变成现在这么短(141cm),姚际恒也给出了解释——“盖裁其后多矣”。

    《云烟过眼录》

    姚际恒的观点,在现代得到了一些海外学家的支持和进一步补充,他们认为被裁去的那部分,就是现在的《夏景山口待渡图》。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49.8cm*329.4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猜测,其一当然是因为这两卷画的宽度相似(多么简单粗暴的理由)。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潇湘图》本身并没有留下董源的款印,而是由明朝董其昌根据《宣和画谱》中的记载命名。

    董其昌在引首的跋文中提到:卷有文寿承题董北苑,字失其半不知何图也,既展之即定为《潇湘图》

    不过,连萃花都能看出《潇湘图》描远景,《夏景山口待渡图》多写近景,两幅图虽然风格一致,但确实不像一幅。所以这个说法,目前并没有得到学术界主流观点的认可。

    这下大家可以放心看风景,不用去找河伯在哪,“妇”又在哪了。还是说萃花说晚了,你们其实已经找过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独孤光照:写文章真是很不容易,给个赞😀\(≧▽≦)/,加油
      • 蓝家耗子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会变得越来越宽容;所以很多事情到最后并不是真的解决了;而是算了吧。

      本文标题:南派山水画开山之作,居然在故宫都不安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dw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