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是家中的大姐,有四个妹妹、一个弟弟。姥姥的四妹,我们称之为四姨姥姥。四姨姥姥年轻时是一个标准的大美女。虽未曾见过当年她本人的真实风采,却从家里的老相册中看到过几张已泛黄的旧照片。
照片中的四姨姥姥的确颇有大家闺秀之风范,总是一袭中式旗袍,玲珑的身段、精致的妆容,气质如兰,落落大方,清涟独秀,漂亮中投溢出那个年代的时光剪影。在我看来,今天的小姑娘再漂亮,再聪明,却难以挑得出民国时期这样的大家闺秀。
四姨姥姥是家中的老幺,备受父母及姐姐哥哥们的宠爱,她自幼聪明,喜欢读书。在青岛读完中学后,她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当年的辅仁大学环境非常优美,能够在此读书,很受外人艳羡,特别是女学生,还被称为"格格"。民国时期,四姨姥姥在辅仁大学接受了最先进的文化教育,中西融会贯通,既熟读古诗,又精通英文。三、四十年代少有的女大学生,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典雅、情致,她的举措得体,温柔的仪态和优雅的谈吐映衬出她无与伦比的美丽,也点亮了她精彩飞扬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四姨姥姥回到了青岛,在一所教会中学做了国文老师。这个年龄的女孩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而这样的一位女子注定她的爱恋难同世俗,于是青岛的某栋老洋房也就有幸见证了当年那段刻骨铭心的情事。 不知道如何相遇,更不知相遇在何处,但不知为何当年让四姨姥姥魂牵梦萦的那个男人在我的脑海中却一直有着清晰地轮廓:一身白色的西装或挺括的军服,俊朗的外表,儒雅的举止,投足举手间不凡的气质与良好的教养,的确也只有这样的一个男人才能配得上不凡的四姨姥姥。
不难想象,当年斑驳树阴下的青石小路,夕阳映照下的海边沙滩 ,蜿蜒幽静的老胡同,都曾有过这对璧人飘然而过的身影。相对无语,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痴迷、怎样的迷恋,只因爱而生,只因爱存在。看着面前的爱人冲她施以干净的微笑,我似乎能听到四姨姥姥低头的瞬间心中的涟漪颤动,想看对方但眼神中已有羞涩,而这样的交流却是留在心中,留在生命中的永恒!
真爱却似乎只有短暂,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那个年代注定不会持久,作为军人的男人随着军队撤出大陆,尘埃落定,前世尘梦皆飞化如土。小小的世界和那张熟悉的面孔,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相望两岸,两两相望。
后来四姨姥姥还是嫁给了一个军人,只不过这位军人是属于胜利者的军队。这种结合也是那个年代很流行的一种俗套,部队干部娶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女大学生。革命胜利后,军人转业到省城某师大出任党委书记,四姨姥姥也在那所大学的图书馆工作。在我整个童年乃至少年时代,似乎很少见过四姨姥姥,那位军人出身的四姨姥爷好像从未谋面,只不过听母亲说起两人相守半生,吵了半生。等到80年代我去那所学校读书时,在四姨姥姥家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四姨姥爷已经病逝,眼前的四姨姥姥早已无法寻觅当年的风采,一个黑瘦而由多病的老太太,时光的残酷亦是现实的残酷。
再后来,自己远离家乡,对于亲戚的事情慢慢知道的就少了.那年回青岛,母亲告诉我四姨姥姥去世了,听后有些愕然。老人家虽说已高龄,但平常没有听说有什么病哦,怎么突然就?母亲接下来的讲述却让我更加惊愕:当年那段恋情竟然相隔半个世纪还会有下文?!那么遥远的距离、那么久远的年代,那个男人究竟通过一种怎样的途径寻到当年恋人的踪迹,并能飞越海峡,成就了一段60年之的重逢?!
无从知道两位耄耋老人相聚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怎样的凄切感人、至情至圣,只知道短暂的相聚后又是离别,男人在台湾有妻、有子,有家。男人离去后一个月,四姨姥姥溘然人世,千古之绝唱。
那年听完母亲的讲述,沉默很久,很强烈的一种酸楚的感觉,强烈到任泪水肆意落满衣襟。当年这样一个精致的女人在心里将一个男人藏了一生,爱了一生,而垂暮之年对于这个男人的思念却又在支撑着她的整个生命。了却这份思念时,女人也就放弃了她的生命。
爱,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