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知识学习融入主题活动

作者: 小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2-10-19 23:58 被阅读0次

10月19日,阅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数学》P214-229

今天阅读最后一个课例,将知识学习融入主题活动——我给动物做标签教学实践

这个主题活动分为4个阶段,5个课时,一共是11个任务。

2022版课标规规定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必须占总内容的10%。这种主题式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另一类是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

这一个课例,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主题活动关注的是学生的困惑,能够解决真实的问题,所以学生的兴趣比较高。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通过给动物做标签,来认识这几个质量单位。

这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跨学科齐联动,而且突出了做事的逻辑。

操作体验活动也比较多,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对学生量感的发展非常有益。

这种课上起来是很考验教师设计的功夫的。如果设计的不好,那就会为活动而活动,只是出现表面的热闹。学生为做而做,知识没有得到拓展。

但如果设计的好,学生不但上得开心,上得乐意。而且在动手间、在不知不觉间之事就被深化。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更容易留存的。所以2022版的课标非常强调这种综合与实践式的主题活动。

今天事情很多,杂事不少,幸好基本上都能较好地解决。有一件家校沟通的事需要记一下。

放学的时候我正在整理材料,搭档忽然提醒,让我看一下群消息。

原来是一位家长在质问,他儿子被另一位同学伤到,有同学报告到我这边,为什么我没有处理,而是让他们回去?

虽然是文字呈现,但能透过屏幕感受到家长那种质问的语气。是一种责怪的言语。

看到那种言语,一般的老师心里一定是不舒服的。

放学时间,老师正在处理一些事务,抽不开身。学生反映的问题,放一放第2天再处理,并无不可。

凭什么学生一告状,老师每件事都要第一时间处理?已经放学了,老师有自己的事情,事有轻重缓急,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要即时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需要一些契机的,需要一些方法。并不是叫过来说两句他们就会改正。

家长有什么权利要求老师24小时在线?

不过如果老师带着这种情绪去处理这件事情,去回应这位家长,可能就会被家长带着节奏,甚至彼此不开心。

我抽空回了一条信息,先询问家长孩子现在的情况?有没有带孩子去看医生?然后如实做了解释,学生反映情况时,我正好在处理事情抽不开身。考虑到已放学一段时间,家长应该是等候接送。学生如果有点问题,家长可以及时处理,如带去看医生。所以就先让学生回去,没有马上处理。

家长看我那样回复,又在群里信息了跟他孩子起冲突的家长。让他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语气也不是很好。

对方家长看到,回复的语气也不是很好。说对方也有错误,让他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我直接信息,提醒家长注意方法,并强调尽量私聊:

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握手]

再次提醒,针对个人的问题请私聊[抱拳]

让他们私聊。不要占用群资源,影响到其他家长接收重要信息。

其中一位家长询问对方家长是否很难沟通,我回复有打过交道,都挺讲道理的。

并给双方家长都发了一条信息:"沟通的目的不是指责谁,而是指导孩子将来如何更好地相处——交流时可以以此为原则[握手]"

之后两位家长语气有了180度转弯,一个退让,另一个也跟进。对话变得和谐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将知识学习融入主题活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iy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