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间管理与多元化思维方式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03-11 22:02 被阅读0次

    起意看《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是奔着读书方法来的。

    书中也确实列举了数种读书方法,如通读法、树读法、图读法、框读法、逆读法等等,针对不同的目的,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通读、速读、诵读、仿写,不同的方法方式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

    如同读此书就可以用图读法,很认可秋叶的观点,这种方法很适合这种工具类的,信息量也比较大,条条框框的内容比较多的书,用思维导图或者列表式来展示的话相应会更简洁直观,也容易加深印象,同时也能更清晰地比较各种方法形式的不同特点。

    在读长篇小说如《红楼梦》时,人物繁多,故事线也多,采用人物图谱、故事线图谱的方式来阅读,会对整体人物和故事框架有个清晰的立体印象,不至于在阅读时如一团乱麻,混淆了人物与繁复的故事。

    但继续读下来就会发现后面的大量篇幅,更多的是作者本人比较成功的一些拆书案例。相对于阅读而言,作者更多的是站在拆书的立场上来着眼并分析的。

    最初还是有着小小失望的,但耐着性子读下来,在列举的十余本书的拆解总结中,有着许多现实生活中实用的理论和观点,是平时接触很少的理念,犹如艺海拾贝般,借秋叶的手将这些珠贝串连起来,使我们撷取摸触到新颖的方法论。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时间的碎片化管理与思维方式的多元化。

    碎片化时间的管理

    书中通过对《奇特的一生》一书的拆解,分析总结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简而言之,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就是,每天分用途记录每件事所用时间的详细清单,每天每周每月每季每年汇总自己的时间支出,核算有效工作时间。柳比歇夫这种行为坚持了56年,一种可怕的自律。其核心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积沙成塔。

    世界上总有些人的坚持令人动容,56年记录的时间清单,再平常的动作有了足够的时间长度,也有了不一样的含蕴,更何况这期间产生的等身的学术著作。

    你能做如此坚持吗?我很肯定地回答:不能。绝大多数人应该同我是一样的回答吧,只有少数的科学家数学家研究家能做到,但也肯定是少数而已。

    但这种碎片化时间的管理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并且能够做到的。日常生活的间隙里,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减少无用时间的消耗,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一些自己一直想要学习的东西。

    不走捷径,就是捷径。目标可以远大,而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踏实走自己的路,每天走一点点,每天距离目标就近一步。原来,成功,就是如此简单。

    作者本人也是亲身践行这种方法,他的演讲,他的书多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来完成的。其实简书内有不少人也都是这种方法的受益者,比如捧个大瓜就不止一次地在文中写过,每天早早地确定主题后,他在走路中、等候时就抓紧这些空闲时间来思考琢磨,这样到真正动手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完整的思路与内容。

    深刻领悟到鲁迅先生说过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很多时候我们抱怨没时间,也不过是我们虚掷时光的借口,没有能够合理利用时间的一种自我安慰。

    那么生活中,慢慢来吧,学习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能力,看一看化零为整会产生怎样的奇效。

    思维方式的多元化

    书中拆解了若干成功人士何以成功的案例,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这些思维方式运用到工作、生活、阅读中也是一样的。

    如果你只有一种思维模式,你就很难和别人换位思考。要了解其它的思维模式,打开你看世界的视野。

    生活中,单说起这诸多长尾理论、六度空间、时间紧急性原则等,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摸不着头脑,更是于己无关的词语的组合。可了解后细思之下,如若灵活运用这些理论,轻松化解生活中的各种困惑与疑虑,提升理论并在实践中验证,岂不快哉?

    冰山模型认为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是由内在的潜意识决定的,要解释一个人行为的矛盾或者纠结,就得分析他的潜意识。在这拥堵的社会中每个人总有这样那样的负面情绪,经常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暗流涌动或潜藏。那么,可以试着用冰山模型来分析下来龙去脉,从内部及时消解这种情绪的影响,增加生活的乐趣。

    而外部的抱怨和不满可以用回馈模型来处理,把平时遇事时外部的反馈加以分类,以期得以快速的回应和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与回馈中得到提示与警醒,进而找到修改的方向提升的法门。

    对未发生事情的担忧实在不必要,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你永远无法提前预测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这就是所谓的“黑天鹅效应”。它使我们对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心有所警不至于事情来临时束手无策。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而问题是无限的,也许这只是大自然的法则在运行。所以乐天知命,保持良好的心情很重要。

    很喜欢“戴着镣铐跳舞”的论调,国学《大学》里强调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一种具体表现,在已有的条件里,在现有的框架中,寻找突破发现创新。这样的镣铐是一种禁锢,也是一种闭合压缩式的刺激与挥发。

    也让我想起了高考作文的满分作文,印象深的有《赤兔之死》、《酒》、《藏锋守中 落笔成人》等,在受限的时间内,在给出的材料限制中,这些学子的才思恣意汪洋般涌动,才写出这些折服了所有阅卷老师的满分。一方面是平时的积累,一方面是考场的应变,他们都在这局限之地找到了自己的创新与突破。

    善于思考,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善于运用相宜的思维模式,在固化的日常中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突破固化思维的禁锢,领略各异的思维火花带来的变化与惊喜,我很向往并期待。

    写在最后

    开卷有益,希望我们看到了,听到了,也许我们不会照搬全做,但尽我们能力,活动下我们的思维,于忙碌的间隙,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学一点儿新知识,每天读一页书,每天写几行字。

    如果你有梦想,如果你有想要达到的目标,如果你有长长的书单要读,那么,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运用好适合自己的方法方式,总有一天,你终将与美好相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片化时间管理与多元化思维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vq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