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逐梦水乡
![](https://img.haomeiwen.com/i8877227/2b8bf8deef3b368f.jpg)
昨晚,做了一个很神奇的梦,梦到吃鼎罐饭。醒来,那清晰的画面一直萦绕在脑海。
鼎罐于六、七十年代那辈人并不陌生,现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家庭,应该还完好无损的保存着。
鼎罐——材质为生铁,外形呈圆锥形,中间有一道突出的“箍”线,箍上均匀铸有四根小铁条制成的耳子,便于悬挂或端、提。鼎罐盖呈平形,边缘向下突出,牢牢扣住锅沿,密封较好。
外婆家一般都是把鼎罐悬挂在搭钩上,长时间的烟熏火燎,烧得黑不溜秋的。
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也是这个季节吧!早晨起来,放眼望去是白茫茫一片。菜园子的青菜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偶尔看见点绿色露在外面,还看到一点生机。房前的桂花树换上了银装、坝子边的竹子被压弯了腰,屋檐上掉着水银似的冰棒子,稻田里是薄薄的冰块……
下雪时,家家户户都不出门,一家人围着火炉烤火。我们小孩子不怕冷,就出门去砸屋檐上的冰凌子。玩着玩着,我们就踩着碴碴的泡雪去外婆家,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外婆家的火坑里常烧着熊熊大火,一进屋子就感觉很暖和。
我们几个表姐妹去陪她摆农门阵,就是她老人家最高兴的时候。火坑里长期吊着烧得黑乎乎的鼎罐。“一个老汉黑又黑,屁股烧了不晓得”。她时常给我们猜这个谜语,我们都背得滚瓜烂熟了。
快中午的时候,外婆就提着鼎罐去把里面刷洗干净。她煮鼎罐饭有一把好手艺唷!边煮边给我们讲:煮这个饭,水不要太多,水和米的搭配一般是水多米少,水要一次性加足,中途不能加水。如果水加多了就成稀饭,水少了饭就煮不熟,成夹生饭。“夹生饭”是不好吃的。
待鼎罐里的水烧开后,将淘净的米倒进鼎罐里,盖上鼎罐盖子,用大火将米煮到七八成熟,然后用铁勺子把米汤舀出来,直至看不到米汤为止。煮鼎罐饭,火不能太大,大了锅底容易煮糊,火小了,半天煮不好。掌握火候很关键,外婆在这方面可是有整套经验的。
接着,外婆用湿帕子包住鼎罐的耳子把鼎罐从搭钩上取下来,放在柴火边慢慢煨,隔一会把鼎罐转一下,隔一会转一下,让鼎罐四周受热均匀,等到鼎罐在火坑里转完一个圈后,香味四溢的鼎罐饭便飘满了整个屋子,直馋得我们咽口水。
饭好后,外婆再去厨房后边一个小黑屋里取泡菜缸里的泡菜,泡菜是鼎罐饭的绝佳搭配。那个屋子黑黑的,没有光线。她的泡菜味道很纯正。缸里的萝卜呀、辣椒呀、四季豆呀都很好吃。有时,我们几个表姐妹偷偷去抓来当零食吃,那个味酸酸的,辣乎乎的,辣得嘴巴嘘嘘的,眼泪直掉,还觉得不过瘾。
尤其是锅底的锅巴,黄灿灿,亮晶晶的,嚼得嘣嘣响,更是脆香爽口。我们几个有时为一块锅巴挣得面红耳赤,还把筷子一扔,赌气不吃饭。外婆就轻言细语地说:不要争,以后全做锅巴你们吃,让你们吃个够。姊妹间要团结,哪能为点小事伤和气呢!不吃,以后就不要来我们家咯。
我们怕外婆真的不要我们去她家,噗嗤一笑,又和好如初。
泡菜、鼎罐饭是那个年代的绝味美餐。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农村取暧方式的改变,火坑的消失,鼎罐也失去了它的价值,渐渐淡出了农村人的生活,鼎罐饭成了那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