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51期“钱”专题活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23133/153bbdbdc0be135e.jpg)
明朝嘉靖年间,故事发生在湖北荆州。
这里有个杨大财主,做着大买卖,整个州府一半的财富都是他家的,可唯一的遗憾就是孩子不小了还没娶上媳妇呢。
他家孩子取名杨大美,可本人与这名字可为是相去甚远,真是一言难尽。
单见其人,个头嘛用现在话说一米五几,身形消瘦,秃眉毛、三角眼、而且还一大一小,鞋拔子脸、黑中发紫、还一脸麻子,三根朝上五根朝下的胡子,塌鼻子、鼻孔还翻翻着,嘴唇是下面薄上面厚,一嘴的碎芝麻粒的牙,头发少还黄,用一个簪子勉强挽着,身着团花朵朵的袍子,而且全部都是用金线刺绣而成,最主要为了展现那个身份,这金线刺绣要把衣服的底色全部遮住,甚至脚上穿的靴子面都是金线绣花。
这杨大美啊,还不喜欢洗澡,老远这人不到那冲鼻子的气味先到了,说不上是臭还夹杂着骚味,人还说自己有洁癖,怕被那水给洗脏了,府上的下人没事都尽量躲的他远远的。
这一天,经过媒人的多方寻觅,终于给杨大美说合了一家人家,姑娘叫赵丽晴,委婉动人美丽大方,她家就是爷俩过日子,虽说也饿不着,但是山珍海味还是差了点,平时老爷子身体也不怎么好,就托这侄子给张罗着,杨家在这期间是没少花钱,爷俩问就说人就是个普通人,爷俩想普通人就普通人吧,毕竟有钱人家,也差不到哪里去,这就同意过门了。
杨家是准备聘礼,安排八台花娇,就这迎亲的队伍排出好几十里地去,吹鼓奏乐响彻云霄,好不热闹,紧张忙乱的一天结束了,等夜幕降临后,杨大美喝的醉醺醺的向洞房而去,一边这新娘子头盖红盖头,端坐在床沿上,边上有两个丫鬟伺候着。
只听着门外“踢踏、踢踏”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赵丽晴是又紧张又害羞,门“吱呀”一声开了,两丫鬟马上拿手捂着鼻子,新娘子也感觉到一股又臭又骚的气味扑面而来,还纳闷这是洞房放着马桶了,正在疑惑时,杨大美带着醉意说道“你们先下去”,两丫鬟好像得了特赦一样,一溜烟跑了出去,门都忘记带上了,新娘子知道这是公子爷来了。
于是强忍着反胃恶心,捂着鼻子端坐在那里,杨大美乐呵呵的叫了声“媳妇儿”,慢慢地就走向床边,赵丽晴从盖头下看着一双布满金线绣花的鞋渐渐靠近自己,同时感觉有一只手在撩动着盖头,忽然间,一张脸便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赵丽晴“哇”的一声就叫了出来,紧接着喊道“有鬼啊,有鬼啊!”,杨大美被吓了一个趔趄,赶紧起身说道“媳妇儿你别叫,别叫”,说着便要去追,赵丽晴一个箭步就窜了出去,并且喊道“救命啊,救命啊,有鬼啊”,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追,一时间整个院子都充斥着新娘子的救命声,嗓子都喊哑了。
不多时一些下人、老妈子听到叫喊声,都跑了过来,见到这个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能不停的劝说新娘子,忙活好一阵子,赵丽晴才算平静下来,不过得答应让杨大美另寻它处去过夜。
转过天来,下人们应新娘子的要求,请来了赵丽晴的爹,当她爹看见这位姑爷时,惊恐万分,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和女儿抱头痛哭,悔恨当初怎么就听信了侄儿的一面之词了呢?可事已至此,如果就这样把女儿接回去,恐怕对两家都不好,再说杨家家大业大更是丢不起这个人。
最后,取了个折中的法子,赵丽晴自小本就和母亲礼佛,母亲去世后她就随身带着观音像,让杨家给她腾出一间屋子来装扮成佛堂,她就在这深宅大院里带发修行,晨昏一定省、早晚一炉香,了此残身。
杨大美也很无奈,怎么办呢?只得又央着媒人给四下张罗呗,说来也巧,某天张媒婆是兴高采烈地来在了杨府,说是找着了,可把杨大美给乐坏了,马上差下人给赏钱,并且准备迎亲的应用之物。
那么要说这位姑娘是谁呢?在城南有家人家,本姓李,家里有兄妹俩个孩子,谁料这哥哥不学好染上了赌瘾,败光了家里的钱财,只差卖掉房子还赌债了,赶巧这张媒婆就打问上门了,父母一听是州府的首富,马上就应了下来,哥哥一听要妹妹嫁给杨大美,就对妹妹说“你是不出门不知道啊,要你嫁给杨大美还不如让我去死呢。”
可是眼看要债的人都上门了,父母也是别无善法,妹妹也架不住父母劝导,普通人就普通人吧,好歹人家里有钱,嫁过去也不愁吃不愁穿的,就这样应承了这门亲事。
拜完天地当晚,这杨大美是迫不及待地向洞房而来,旁边两位丫鬟听着杨大美的脚步声,两人便一人一手拉着新娘子的胳膊,另一只手压着她的肩膀,根据上次的经验怕这新娘子又蹦跶起来了,紧接着,杨大美迈步就来到了近前,看着新娘子披红挂彩端坐在床边,满心欢喜,用手慢慢掀开了红盖头。
本来就已经被那臭不臭骚不骚的气味熏的招架不住了,有些头晕目眩的,当看见这么一张脸,直接愣住了,杨大美心想这会得了,也不蹦也不跳了,紧接着只听“咯”了一声,新娘子仰面倒了过去,吓的两丫鬟又喊又叫“出人命了,快来人啊”,一前一后跑了出去,杨大美吓的也分不清是什么脸色了,只是立在原地。
不一会儿,呼噜呼噜一帮下人老妈子都跑了进来,叫了半天新娘子都没反应,有懂得人探了一下鼻息,确定还有气,就给掐人中,但还没见苏醒,马上就让人去叫府里的郎中,给施了几针才渐渐的苏醒过来了,睁眼一看见杨大美,马上蜷缩成一团,用铺盖裹着自己,于是大家都看着杨大美,意思你不出去,她估计好不了,杨大美只得悻悻的出去了,大家又是一通劝呗,还能咋办呢。
次日清晨,一大早杨大美就安排下人给李氏送去了可口的早饭,这李氏啊一整宿都没睡着,天快亮了才合了会眼,这会儿丫鬟过来“咣咣”砸门,冲里面就喊“二奶奶该起床用饭了”,连着喊了几声,李氏才勉强爬了起来,开得房门,还在撒癔症呢。
丫鬟进的屋里放下饭食后,赶忙帮着李氏梳洗打扮,穿戴整齐后,说道“二奶奶快用饭吧,今儿还得去给老爷和主母敬茶问安呢!”,李氏愣了一下,道“二奶奶?怎么?你家那位公子已经有一房了?”“嗯嗯,是的”“那姐姐现在何处呢?我不得去拜会一下啊”,说着丫鬟才略带难色地细细说了一番,李氏点了点头,略有沉思。
敬完茶后,李氏征得杨大美的同意后,丫鬟搀扶着李氏直奔佛堂而去,到了所在以后,李氏飘飘下拜“见过姐姐”,赵氏“奥,这就是妹妹吧”赶紧给搀扶起来“妹妹太客气了,这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杨大美就一直跟在后面,大奶奶赵氏看见他也不理他,他就在门口悻悻的看着,两人坐了下来,喝着茶聊着天,是越说越投机,李氏最后道“姐姐,要不我也搬来和你一起住吧”,还故意扯高了嗓门,“那感情好啊,这边屋子也多,刚好做个伴”,两人那个高兴啊,杨大美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是送货上门了啊。
杨大美这心里可不美气了,把管家拎过来臭骂了一顿,要他无论如何给自己再出去找,管家心说你自己什么情况心里没数吗?可这嘴上只得应承下来,怎么办呢?找呗。
这厢有个姓马的京官刚刚被贬回到荆州,怎么回事呢?受小人挑唆得罪了嘉靖帝,念在他为朝廷有股肱之功,虽然被罢了官,但还是赐了百亩良田,也算是平稳着地。
他家有一妻两妾,在京城时两妾周氏和吴氏各有一处房产,一家也算相安无事,这大奶奶也是眼不见心不烦,可到了这里不行了,同在一个屋檐下,这大爷又是个怕老婆的主,整天过的是鸡飞狗跳的,想着要不就找个好人家给嫁出去得了。
刚撒出去消息,就有这么两家人有回信了,一家是位秀才姓郑,妻子过世很多年了,就是爷俩过日子,邻里街坊都劝说,家里没个女人也不像个家,劝了很多次,这才答应了下来,托着媒人一说,这大老爷一看是位秀才,也不错,就应承下来了,要把这周氏嫁过去,剩下一家就是这首富家的杨大美。
吴氏一听还是首富家的公子,心想也算是个好人家,占着房躺着地,心里那个美啊,只听得旁边的丫鬟“噗嗤”一下没憋住笑了出来,吴氏就问她乐什么啊,丫鬟不知可否,吴氏多聪明啊,看丫鬟那样子,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事,说来也巧,这丫鬟就是本地人,对杨大美那是门清,架不住吴氏打问,就把这杨大美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个透亮。
转天,一大早丫鬟准备去服侍吴氏起床,一开门,吓了个花容失色,吴氏已经悬梁自尽了,就赶紧跑出去通报马大爷,马大爷是痛心万分,只得吩咐人买下一口棺材,将吴氏好生安葬。
过了些天,按照约定杨家的花轿吹吹打打地就上的门来,准备接亲了,可把马大爷给愁坏了,要嫁的吴氏已经死了,但杨家的面子是万万不可驳地,转念一想,不是还有周氏在吗?随后便命人把周氏塞进了花轿,就这样周氏就被接进了杨府。
当晚才知道,原来自己嫁的不是那郑秀才,又见了杨大美那副尊容,不出所料的是哭哭闹闹,下人老妈子又是一通劝,杨大美看见这个情况,心都凉了半截,于是心一横说道“明天把她也送去佛堂吧”。
而那边晚些天,郑秀才去上门接亲,被告知人已经死了,也只能作罢,看来自己还是没那个命,就悻悻的回家去了。
就这样,三位同病相怜的人团聚在了一起,偌大的府邸,三人也算是有个伴吧,整日聊着天、做着女红,诉说着各自的故事、趣事,来打发时间呗。
有这么一天,当地有个白衣庵,每年都会举办大型庙会,一些善男信女都会去,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这三人在府里待的也有些烦闷,便央求着杨大美她们也想去为家里人祈福,杨大美也架不住央求便同意了,同时安排了三顶轿子,还有丫鬟随从,浩浩荡荡就直奔白衣庵。
到了目的地,住持听得是杨家的三位奶奶,赶紧出门迎接,这老尼姑不住的献殷勤,带着三位在里面转着,还边介绍庵里的情况,刚转过一所殿宇,迎面就走过来了三位书生打扮的公子,约莫也就20岁左右,长得那个好看那个精神,一时间都有些尴尬,住持先开口道“奥,这不是郑秀才吗?”“见过住持”,“这两位是?”“奥,他们是我两位表弟”。
刚说到这,周氏可是个急脾气,向前一步忙说道“你就是柳条街的郑秀才吗?”“回这位奶奶,正是在下”“哎,我说,当初不是你要娶我吗?怎么就没信了?”秀才一听算是明白了,知道这位的情况了,赶忙道“我去了,可你家人说人已经死了,我就回去了”“哎呀,我的乖乖呀,错了,错了,我还活着呢,死的是另一位”,说着就把这事情大概描述了一番,郑秀才这才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这周氏说完,回头打量了一下大奶奶和二奶奶,又看看郑秀才的两位表弟,心直口快道“要不这样吧,秀才你们三位,咱们也三位,不如咋们就结婚去得了”,说罢,两位奶奶也点了点头,于是这一行人便扬长而去。
只留下住持和几个随从、丫鬟面面相觑,住持心想我的香火钱还没给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