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过度保护的极端化与普遍性

作者: 蓬勃育儿社 | 来源:发表于2019-09-28 21:09 被阅读0次

    爸爸说,女儿8岁了,还没上学。曾经上过两天幼儿园,但妈妈在家受不了,就接回来了。妈妈的想法就是,女孩子在外面危险,就要在家保护起来。

    爸爸还说,女儿长这么大,也就见过爷爷奶奶一两面,根本就认不得。

    邻居也说,基本就没见孩子出过门。

    爸爸觉得,妈妈的这种过分保护已经让孩子脱离世界了,有没有人能帮他支个招儿,劝劝妈妈。

    原创插画

    先说结论,爸爸的感觉是对的,妈妈对孩子的保护确实过分了,但没有人能劝得了妈妈。

    妈妈对孩子这种做法的坏处,在旁观者看来是清楚的,道理也不难懂,但施行过度保护的妈妈却很难有自知之明,也就听不进别人的劝告。这种情况通常要到孩子发生了明显的情绪、行为或品行障碍,或者,母子矛盾尖锐化、扩大化了,妈妈觉得自己招架不住了,才有可能求助,才有可能听别人的劝。但也仅仅是可能。

    那一个妈妈为什么要这么保护孩子呢?是孩子太柔弱?是世界、环境太险恶?不是,是妈妈自身的问题。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的妈妈,大多是本人的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

    这种妈妈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根植在内心的不安全的感觉,她们把本人的不安全感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觉得孩子不安全,时刻为孩子的安全焦虑,总是担心孩子受到这样那样的伤害,这就容易导致过分保护。

    有的妈妈有强烈的占有欲——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形式,除了占有,她们几乎没有其他形式的满足,而如果名利、权势等的占有没有什么希望了,她们也就只好把占有的对象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时候孩子似乎就成了她的一个物件,而且是占有的唯一一个物件。既然这个物件是自己的又是唯一的,那就必须要保护好,就不容他人侵犯,甚至包括孩子和父亲接触。

    有些妈妈有被爱的渴求——缺爱、渴望被爱,而她们对丈夫之主动的爱却又往往不足,就换不回丈夫更多的爱,或者是她们总是等待丈夫能主动的关心、爱她们,又由于她们自身爱的匮乏,所以最终会导致丈夫无论给多少爱她们都会嫌少。因此,她们会将爱的需要转向孩子。她们渴望从孩子那里得到爱,似乎只有孩子对她们的忠诚、驯服和一刻也不离开,才能止住她们感情上的饥渴。

    可以说这样的妈妈多少有几分病态,而这个妈妈显然是做到极致了。

    像这样极端化的案例并不多见,但现在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却是具有普遍性的。例子太多,也太司空见惯了,我不多举,就说个简单的。

    有个朋友是初中老师,她说过的一件事我记忆犹新。去年冬天下过一场小雪,薄薄的一层覆盖了大地,没有千里冰封,也没有万里雪飘。那天早晨,她像往常一样上班走进校园,却发现所有道路上的雪已经扫得干干净净了,是所有学校领导一大早“加班”干出来的,原因很简单,怕学生们摔了。

    窥一斑而见全豹。老师为什么这么怕孩子摔了?因为有好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度了,孩子一旦出点问题,学校和老师那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简单说说父母过度保护——主要是包办代替和过分控制——对孩子造成的危害吧。

    1.独立生活能力差。童年时动作笨拙,远不如健康的同龄人。上中学了,连个人生活也不能自理,房间脏乱差,自己的日常生活完全不会安排。更有甚者,有的孩子上大学洗毛巾手上都会起水泡。

    2.社会化不足。过分保护造成童年社会化不足比如没有朋友,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因为童年的社会化也就是健康性格雏形的发展形成过程。

    在过分保护下长大的青年,往往体现出社交无能,缺乏社交动机,过分害羞,见了生人感到无话可说、不知所措等问题。他们的学校成绩可能优秀,但一出校门踏入社会就会碰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因为他们一点儿也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会跟人交流思想以利合作,更谈不上组织才能。

    3.性心理不成熟。对父母过分依赖,使感情完全固定在父母身上,除了父母以外,对谁也爱不起来。大学宿舍里,每天晚上和妈妈煲电话粥学生比比皆是。

    4.自我中心。不理解不体贴别人的心情,从来也不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童年的自我中心很可能成为成年后不健康而又很难改变的性格之核心部分。

    5.不负责任的行为。过分控制使孩子经常有不自由和受压抑的体验,有时便爆发为不合理的冲动行为。

    6.两价性依赖。既离不开父母,同时还压抑着对父母强烈的不满。这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上全需父母代劳,精神上也就谈不上独立,而父母的过度保护又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和自主性。不过,这种不满孩子本人并不能清楚地认知到,一般到了少年期,冲突才会逐渐尖锐化。

    过度保护是一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希望爸爸妈妈们心中有数。

    本文主要观点均来自许又新教授的《心理治疗基础》一书。特别感谢。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孩子过度保护的极端化与普遍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nk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