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鹅厂的实习快要结束了,准备校招之余,回顾起上一年的这个时候,自己做的最后一个创行项目,还是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反复思考沉淀。也想在此分享给还在为创行项目奋斗中师弟师妹们。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大概还是在宿舍里,吹着电扇咬着笔头,在满是笔迹的A4纸上乱画着,满腔热情地思考着类似于“如何在校园内建立起一个早餐平台?”、“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到用户?”以及“如何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公益?”的问题。
从大一到大三,一直怀揣着对公益的梦想以及对商业实践的兴趣,在创行(全球大学生企业家联盟)摸爬打滚地“做项目”。创行提倡大学生运用商业的力量,践行企业家的精神,创建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并以此能达到对经济、人文、环境三方面有益的效果。
“不付诸行动的想法犹如无箭之弓。”
这句话从我刚加入创行时,就被我深深地记在了心底。
大一大二做的两个项目,一个关于农业,一种植物中药渣肥料,项目团队由于专业受限,只能负责产品的推广和宣传。另一个关于社区服务,公益性是有的,但很多时候跟商业不太沾边,也很难在短期内找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
大三的时候,我开始涉猎关于互联网很多新的商业模式的新闻资讯,并开始思索着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去创造商业价值,实现公益。后来,我有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天使面包坊”项目。
面包项目是一个有历史的项目,虽然尝试了很多条路子(和基金会合作开一家实体面包店、打比赛获取公众关注、早已有面包店合作),也在这些路子上获得了一些资源(包括几万块项目资金,一个沟通比较密切的烘焙坊,一家残障人士的培训学校,项目品牌在校内的知名度等等),但是没有一个成型的商业模式,没有固定的渠道、销量和盈利,可持续发展根本无从谈起,公益更是遥不可及。
发现需求
当时饿了么在校园推广得很火,外卖电商像是一起炸开了锅,随后进场的有美团,外卖超人,百度外卖等等,可见这种模式确实能给商家带来额外的销售量以及其潜在的价值。但是由于早餐的市场相比起正餐小,而且时效性更高,所以“巨头”们都还没开始弄这块肉。
另一方面,我每天都经过学校生活区的唯一一家面包店,会看到结账的同学都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那家面包品质一般,主要是生活区铺位租满无法容纳新店开张,学生没有额外选择),而且有一些急着赶去上课的同学等不及更是只能饿着肚子去上课。身边就有此刚需,我们项目何不以此机会搭建一个校内早餐配送平台?我第一时间找到了当时项目的leader,跟他聊了一下我的想法,因为大家都想在任期内为项目做最大贡献,所以大致聊了一下几个主要问题就开干了。
项目的模式
项目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利用校外面包店资源,搭建线上订餐平台,连接物流配送接驳,完成支付流程。我们更远的期望,是能把平台做成一个开放型的渠道平台,让更多的面包店进驻。掌握有效渠道后,我们想邀请雇佣面包店师傅开展残障人士培训课程,平台渠道给予流量以及相应补贴,甚至直接让毕业残障人士学员入职合作面包店,我们为面包店申请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同时着重推广这部分公益商家。
哪些线下店进驻?我们平台卖什么?
首先我们没有很大力地进行商务拓展,而是想保证产品质量打造平台口碑。
因此我们想先打造自有品牌产品,品牌包装能力可是大学生的最强项。
经过一定调研后,我们决定选择用新鲜三明治作为品牌主打产品((所有原材料皆为新鲜材料,烤鸡腿肉、午餐肉、烤鸡蛋以及新鲜蔬菜等等;同时可以发展多种口味品类,生产流程相对简单,作为早餐看起来实惠,容易被学生群体接受,同时也为了与学校原有的三明治产品进行差异化)。产品确定后,我们开始寻找相应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我们首先筛选了部分的面包店,筛选的标准是:
必须是大学城内的便于物流运输
有自家的生产场所,保证产品新鲜
对发展线上渠道有一定了解和兴趣
价格定位较低,推广资源较少,有一定潜力和合作需求
后来我们谈妥了在大学城南亭的一家面包店以及在大学城综合商业北区的一家烘焙坊(同时也是烘焙培训机构)。前者能生产足够量的吐司(而且价格对比较低),后者对公益支持力度大,能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主要冷热加工场所(免费!太感动了,只要求我们在电商平台和以后校内线下活动上给他们适当曝光宣传)。主要原料供给,生产场所,生产人员,技术支持,三明治的生产条件就具备了。我们一共设计了四种口味,还给三明治品类创造了一个名字“Angelwish”,意思是“天使的祝福”,早餐吃得饱饱的一天才有精气神干活啊哈哈。
电商平台搭在哪?
接下来我们的首要问题,就是考虑电商平台如何搭建。考虑过开发APP、移动Web网页、微店三个方案。
基于项目初期,我们需要以低成本,快速推进为主要策略,所以我们舍弃了开发难度相对较高的APP和移动Web方案,而是采用了开发难度相应较低,传播相对更便捷的“微信公众号+微店”模式。
最后,我经过试产,拍照,平面材料设计,最后终于完成了将产品上架。
配送以及支付?
既然是做电商,配送和支付必须要解决。
配送方面,我们通过向身边的同学展开问卷式调研,调查得出大部分同学吃早餐的时间集中在7:30 – 10:00 之间,因此我们对此时间段进行划分,每半小时集中配送一次订单,在配送效率以及成本上作平衡,并做了订单排序,早下订单早配送,把用户等待最长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平均等待时间大约为二十到二十五分钟。
当然,赶时间的话,我们还设置了自提取服务。我们在上课必经之路上设置提取点,用户到了只需要报出手机尾号即可领取订单相应早餐。
支付方面,当时微店开通第三方支付功能需要认证,认证需要一定手续时间,考虑到当时我们平台还不稳定,用户可能不太能接受线上支付,所以我们直接走线下货到付款模式,也支持支付宝当面付。
首发推广:线下暴力摊+二维码导流线上
万事俱备,只欠一个着力点,我们要怎么才能迅速引起大家的注意获取到用户呢?
我们试图跟校园内小超市小商店摊寄卖合作,但是这些商家都太坑….要求40%的销售分成…样我们根本连早期人力成本都不能平衡。
因此,我们想着先摆暴力摊干它一仗。虽然有被城管打击的可能,但是兄弟们当时可是热情高涨,管不了这么多了,先试试市场反应,说干就干!
我们在淘宝上制作了一个促销台以及宣传物料,在校园南北区各设置了一个销售点。每个销售点都可以现场销售产品,并且我们会对用户进行教育尽量把用户都转移到线上渠道去:例如现场设置扫码关注公众账号指示牌,派发印有二维码的精美小卡片,在产品包装盒子上印上二维码等等。
销售计划
早期我们为了节省成本(毕竟学生创业能省就省),我们团队八个人除了策划活动和负责团队内各人的职责外,还投身到了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以及暴力摊活动的执行中,同时也是为了经历学习整个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因为学生不能全职创业,还需要处理好学习,所以我们把首次试业期限设定为三天,这三天里每天我们提前一天晚上参与生产包装,第二天早上参与暴力摊销售以及轮流送货上楼。我们通过全校人数以及每个年级班级的课程表大致估算了一下,把每天的生产量定为200个三明治,三天一共生产销售600个三明治。(当时觉得不多…做到最后真的累哭了)
我们的目的不仅在于要在三天内把这600个三明治销售完成,还在于验证学生对线上下单早餐配送的这个市场需求,我们更想把这个活动成果记录成PPT展示给更多的基金会、社会企业,引起他们对于我们项目的兴趣并获取他们的支持。
三天试业执行结果及后期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两条路一起销售,600个三明治完全销售完,线上销售量三天分别为0、14、35。虽然线上的订单数量只占总数的8.3%,但是订单数量是成持续上升趋势,微店用户数三天积累了45个用户。在后期,我们还拓展了万圣节曲奇,光棍节三明治等节日营销活动,微信公众号积累了粉丝403人。
更庆幸的是,我们凭借后期的总结陈述,获得了狮子会干事余师兄五万元的资金支持,我们可以利用这笔基金在后期找到稳定的合作伙伴拓展项目。
项目过程中的困难与成长
八个没有卖东西经验的大学生,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与挫折(分享两个案例)
(一)
困难:万圣节营销活动遇冷,南瓜曲奇饼干销量不佳。
分析原因:现场人流量不错,分为情侣,朋友,亲子。大家主要到中心湖娱乐聊天,吃零食的需求不大。
应对策略:需求转化。
一、我们准备了音响和麦克风、电脑,本来只是想播放音乐和招揽生意,后期转化为点歌服务,买一包曲奇可以现场演唱一首歌。满足了朋友聚会、情侣的娱乐需求。
二、注意到小朋友对我们装饰用的小南瓜灯很感兴趣,多次遇到想购买的家长。我们实行捆绑销售,买两三包曲奇送南瓜灯。
后期大家觉得我们的曲奇好吃,推荐朋友,口碑传播。
(二)
困难:光棍节营销活动,对市场不熟悉导致无法满足所有订单。我们开始时不敢向供应商购买多余库存产品,都是按订单需求下单,但是没想到女生们都是光棍前一晚才开始临急抱佛脚为男生们购买三明治早餐(也是醉了),导致我们最后其实可以获取的总数量是九百个三明治,但是可惜最后因为生产周期的问题,我们只完成了四百个订单,真是血的教训!(看着有生意没法做哭惨)
应对策略:备用供应商+市场预判+适量库存
1、找多几家备用供应商。
2、提前做市场预判,与顾客做好足够沟通,容许一定数的库存量,制定余数处理方案如线下销售。
后期瓶颈:苦寻合作伙伴
我们在验证市场之后,尝试了多种途径寻找合作伙伴,一个真正认可公益和互联网的烘焙从业者。但是在之后的几个月中,我们尝试了多种渠道,在最接近的时刻(快要和之前支持我们的烘焙学校签约合股成立公司),烘焙学校内部股东矛盾导致学校搬离大学城,原来的负责人选择去创业做线上蛋糕业务,我们又得重新寻找合作伙伴。
后来,我们任职期满,每个人都选择离开了团队,可能也是累了,将接力棒传给了师弟师妹们,但是我们仍然很关注“天使面包坊”,因为它承载了我们太多的记忆和期望。
展望未来,创行的项目也可以多多思考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可持续性的公益终究还是需要强而有力的商业模式来支撑。
加油吧,创行者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