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河下

作者: 东方一任 | 来源:发表于2024-04-20 08:0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许多人到运河畔的河下古镇,总是对“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这半副对联津津乐道,都有对出上联的冲动。此联中小大、上下都是反义词,“上”字在这里是动词去的意思,河下是地名,坐北朝南吃东西指的是四个不同的方位,“东西”又指事物。当年乾隆皇帝没有对上,大才子纪晓岚也没有对出,至今无人对出工整的上联。淮安音乐人张申申还以此下联创作了民谣《小大姐》,一时成为小网红,引起更多人对上联的欲望。

    河下,顾名思义,是大运河河边下头的一个小镇。这是苏北保存完好,可与许多江南古镇媳美的千年古镇。在全国最长的古石板老街上,古文楼、吴翰通中医馆、多处百年老店尽显昔日古朴。竹巷街、估衣街、花巷、茶巷、窦娥巷等历史街区再现了往日风采。古镇北入口承恩坊,错落矗立着几十栋仿古建筑,古色古香的临河水街纵横交错。

    周末午后,和夫人带着孙女,坐上有轨电车,半个小时车程就到达河下古镇。孙女如小鹿般欢欣雀跃,尽情释放着童真与活力。我多次来过这里,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一下“小火车”,河下古镇正门正在维修,侧拐从停车场小门徒步而入,游人如织,外地车牌号一辆接一辆,看来许多人是来观看淮安马拉松顺游河下而来。孙女与春末微风共舞,在柔和的阳光里跳跃着活力。

    河下镇最具特色的是石板路,在游人的占据下显得很窄,而且不平整。它在明代、清代,却是高级路面。别看现在街道这样狭窄,当时,却是通衢大道。汪曾祺在《地灵人杰话淮安》里写道:“当年,那是一座不夜城。店铺营业,通宵达旦,史称‘市不以夜休’。”

    当年留下的街巷名称,按行业命名,分布井然,可以想见这里的商业、手工业的高度发达。石板路幽深处,多百年老店。铺面陈设,一如往昔。待人接物,犹存古风。怡石轩的一副对联“唐太宗巡灞上观前察后礼左右,清乾隆游河下历南访北指东西”,尽显其文化底蕴。

    为什么河下会如此繁华呢?应了那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纵向沟通了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由此淮安进入生机盎然的大运河时代。河下古镇在特殊的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现象,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盐商以其豪富,把家安在河下,将各省的石头运到河下;盐商们吃厌了山珍海味,于是有了淮扬菜;看病要就医,所以河下名医辈出。据《淮安河下志》记载,明清两代,河下出了67名进士,123名举人及贡生若干,其中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齐全。这一数据,与“江南三大镇”之称的周庄、同里、用直相比一点也不逊色。更有甚者,说四大名著有三部出自淮安。《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作者施耐庵与罗贯中都长期客居淮安,并在淮安完成他们的巨著。所以,除《西游记》为淮安人吴承恩所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也出自淮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有三部出自淮安,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施耐庵、罗贯中的出生地一直都没有定论,淮安人大胆考证他们在淮安完成《水浒传》《三国演义》,从传播学的角度无疑是成功的。

    文楼汤包,皮薄馅美。蒸熟以后,馅是一包汤,吃时汤汁不可吸得太快,快会烫嘴。这里普通的包子,滋味也不错。当年,运河漕运繁忙,河下镇比较繁荣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客商,在淮安的附近建立起很多会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会馆先后被拆除了,现在只剩下一些遗迹。河下镇曾经有不少盐商,大都是巨富。他们争相构筑豪华的庭院。有个庭院,墙上嵌砌方砖,刻隶书“紫藤园”三字。煞风景的是几处院落在施工,他们是普通建筑工人,不像修旧如旧的专业人士。

    当地的赵长顺先生说,乾隆年间高中“三鼎甲”之一的“榜眼”汪廷珍就是河下人。汪在京城做官,常在百官前夸赞家乡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荟萃,不论男女,人人都精通诗词歌赋,就连一些童子也会吟诗作对。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与汪廷珍同在京城做官的一位巡抚大人有一次正好路过淮安,他想,何不在这里逗留几天,看看名胜古迹,试探一下汪廷珍所言是真是假。

    一天,巡抚在板闸游玩,见一位老者在看闸,上前询问:“老先生,去淮安城怎么走啊?”老者给他指路说:“前面是河下,过了河下就到了。”巡抚又问:“您老兄弟几个?”“兄弟三个,我是老三。”巡抚:“那您是老少爷了啊?”老者:“别人也这么称呼我。”巡抚又问:“听说你们淮安人人都能吟诗作对,我出个上联请您对下联?”老者看来人穿着谈吐不凡,并没有回答巡抚作不作对。想不到巡抚的上联已经脱口而出:“老少爷,开关闸,瞻前顾后看左右。”老人听后,只字未答,指着一条游向河下去的船上一个年轻的女孩,然后看着她坐北朝南吃东西。

    巡抚到达京城后,与汪廷珍交流在河下的感受说:“淮安确实名胜古迹众多,文人雅士也不少,但老少皆能吟诗作对言过其实了。”“何以见得?”汪廷珍问。巡抚将出对子给看闸的老者对,没对上来的前后经过叙述了一遍。汪廷珍听后哈哈大笑道:“老者已经对出来了,是给你面子没有明说出来。”巡抚问:“此话怎讲?”汪廷珍说:少女者,淮安称小大姐也,向河下而去便是上河下,坐北朝南吃着什么东西,即“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比你上联更工整呢。赵长顺先生的娓娓讲述,让我对河下对联的来龙去脉理清楚了,这上下联合起来正是一副比较完整的对联,以后再对外地人炫耀这幅对联有了更多的内容。

    离开河下的时候,一条游船里传来淮调民谣《小大姐》的声音:“小大姐,上河下,坐南朝北,吃东西,引来运河的水,洗去凡世的尘,淮水安澜,泊舟靠岸。”张申申作词作曲演唱的歌词来源于淮安本土故事,编曲也特别用心,突显了淮安特色,唱出了河下特有的味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游河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xp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