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香漫步书评是彩色的70后80后
《万历十五年》:一潭道德死水,淹死了帝国,泯灭了人性

《万历十五年》:一潭道德死水,淹死了帝国,泯灭了人性

作者: 缺砚一方 | 来源:发表于2017-10-02 20:31 被阅读5028次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文/缺砚一方

《万历十五年》一本不像历史书的历史书,未读完全书只觉作者笔下神龙不见首尾,待读完全书,思绪豁然明朗。

一根叫“万历十五年”的细线绘制出的一张明末历史的网,由点及面,从表至质,一个如作者所说平淡无奇的年份,六个极具代表性人物。明末的历史、帝国的崩塌、社会百态、人性的悲剧,一切都贯穿其中,一一道来,既不失对历史的考究,又不乏作者的“大历史观”的独到见解。

读罢不禁惊叹,黄先生真乃史学家中智者啊,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写,有趣,有料,有思想之思考。此书自大陆出版后便为社会各界人士所推崇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01

万历的悲哀,他是有血有肉的人,贵为九五之尊,也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要的产物,困于帝王的牢笼,“无为”而终。

没有读万历之前,不觉皇帝也有如此无可奈何,不如人意,读了万历后,原来不是每个皇帝都能独掌普天大权,一切都能遂帝王意志,反而帝王成了廷臣的囚徒。

历史的车轮走到明朝,皇权与相权的千年博弈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文人集团尾大不掉的种种机构。黄先生一语道破历史病根“道德绑架,法制破碎”。

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造成这个局面的正是这一批文人集团禁锢思想,文人们熟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并将之奉为圭臬,到了明朝,文官地位远远高于武官的时候,便有两个结果;

一是法制仅仅成了一种辅助,大至治国方针,小到县官审案,靠的都是一套道德标准,是非曲直,皆在人言。
二是一切人都被困在这个道德泥潭里,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不论是书中六个大人物,还是众生百姓,没有人可以破局,难得善终。

先说万历,一生登帝位48年,却有三十多年几乎不理朝政,“懒”名留世。万历的“无为”罢工,并不是自始便有,他也曾想励精图治,在种种的制约和无奈下选择“无为”。

万历十岁登位,在极其繁琐的礼仪和道德教育下长大,同时还要去面对张居正的苛刻和廷臣的权术之道,虽为帝王,却不见人间温情。及长,亲政后,励精图治,也有勤勉明君风范,也想留下“万历之治”的盛名。

可是这场图治的奋斗万历始终都是“孤独的君王”,文官集团用道德的长矛,祖制的利器,一次一次磨灭了这个年轻皇帝的斗志,甚至连文渊阁的首辅也是一个替文官集团说话的角色。

偌大的帝国,万历只是高处不胜寒,无人可以理解他,在他的廷臣眼里,朱翊钧只是一个他们意志的权威执行者。

若说有一人是能理解万历的,唯有郑妃。于万历而言这个人是多么可贵,之后罢工不朝,于廷臣翻脸,多少是有郑妃的原因。

她看透了他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在实质上却既柔且弱,也没有人给他同情和保障。即使是他母亲,也常常有意无意把他看成一具执行任务的机械,而忽视了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会冲动又会伤感的“人”。

听来多么悲哀,身为皇帝,富有四海,又何尝不是一无所有。好在朱翊钧还遇见了郑妃。即便之后为了郑妃之子立太子之事,而与廷臣破裂,最后陷于报复和对体制道德的无奈,一生无为而治。

三十年的懒名一著,谁也记不起他当初的励精图治。与其说万历一生无为,不如说时代使然,千年的道德巨轮加之左右帝国存亡的文官集团,帝国注定崩裂,1587年之后,都是苟延残喘。

解读历史人物须从两面理解,万历一方面他是明朝神宗皇帝,也是一个叫朱翊钧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若不能基于这两点,枉论得失,我觉得都是有失偏颇。万历皇帝,九五之尊,被后世尊为神宗显皇帝,可后人看到的,更多是命运残酷。


02

张居正的革新猛药落得身后清算,申时行的中庸调和被文官集团数落无作为的庸才,帝国的旁落,统治集团的困境,不是个人的力量可以扭转乾坤。

张居正在万历登位前十年,既是帝师又为首辅,位高权重,无人不慑其威望,执政十年,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对明代的问题是有深刻的认识的。

执政期间推行了“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开创了“万历新政”。但这也仅仅是靠其一人威信维持。

张死后,各路文官利益集团,对他改革进行抨击,整个政界文官,都各怀鬼胎,弹劾张居正,一场道德控诉,铺地而来,万历先是敷衍说辞,最后也被推向深渊,张的下场鞭尸抄家。何其惨也!

申时行,老成持重,看清了文官集团的双重性格,既有理想,也重私欲,更清楚的意识调和到每个人的“阴”“阳”两性,绝非易事。

他和张居正不同,懂得审时度势,量力而行。选择做个和事佬,不求改革创新,只求“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斡旋于皇帝于臣僚之间,以恕道处世,从中调剂,得信于皇帝和百官,也让朝廷得以正常运转。

但是帝王与朝臣的道德上的控诉,威严丧尽,失去了同僚信任,被迫辞职。

张和申都身为首辅,一前一后,一刚一柔,两种截然不同的执政方式,结局都不过是徒然。大厦将倾,帝国固疾已经非人力可以调和,个人的力量终是挡不住历史的步伐。

03

戚继光,继张居正后又一个从技术角度解决问题的人,给了明代军事力量崛起的机会,却又在文官集团的掣肘下破灭。

他一生成就便是在以“道德”代替“法制”的明代,建立起了军规制度,创立了作战方式,鸳鸯阵便是其中一种。正因这种制度化法制化的措施,让他的军队极大的提升了战斗力。

戚继光明智之处是他没有想去动摇他无法改变的朝廷制,而是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改革。这是他与张和申的不同。也正因如此,才不至被文官集团迅速打击。可是他的建树终是触及了文官集团利益,打击只是时间上的早晚。

那么,戚继光之不幸遭遇是因为他在一镇中推行的整套措施业已在事实上打破了文官集团所力图保持的平衡。既然如此,他就必须付出代价。 张居正死后,便被人弹劾,调回广东,最后病死家乡。

一代将星就此陨落,也代表着明代军事崛起的梦破灭。等几十年后,清朝的军队来势汹汹,明朝却只能坐以待毙。


04

海瑞的孤独,李贽的挣扎,都企图以一己之力开出一条路,文官集团终究难以容忍这样的理想主义者。空有盛名,不过是时代的异类。

海瑞是唯一一个将道德只展现在人性的“阳”上,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的另类,奇特、怪癖而执拗,在所有文官都有双重的阴阳性格时,海瑞只有心中理想和伦理道德。

因为他是道德的现实化身,被人尊重,身负威名,也因他的信条、准则不能与文官集团接受,他亦被人遗弃。

海瑞的一生,正是明代道德泥潭的诠释,他一生清廉,为过为民,甘于奉献,至死连棺材都买不起,正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典范,一来他所践行的道德并不能推广,便也没有意义,二是时代并不能容下他的种种做法。

文官集团要的只是占据这种道德上的制高点,约束帝王,统治百姓。海瑞一生声望极高,却又不合时宜,杀不得,也用不得,无疑成了当权者之心病,当世之怪才。

1587年当海瑞死讯传来,文官们表面叹息,心中窃喜。

李贽自相矛盾的哲学家,削发为僧却并不守僧道;好举道德旗帜,却也贪收“常例”;抨击地主阶级,却又不得不依靠他们的接济而生活。终其一生都在为心中道德理想奋斗,挣扎,却在时代的困境里迷失。

海瑞和李贽,一个执行道德,一个追逐道德,前者想让道德指导社会的一切行动,后者想要创造一个指导世人的道德标准。

最终不过是被道德所捆绑,一生都没有跳出来,这是他们和同时代的人共同的悲哀与困境。


05

如作者所说

1587 年 , 是为万历十五年 , 丁亥次岁 , 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 , 无事可记 , 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明末的的历史被一潭道德死水淹没,帝国走到了尽头,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所作所为也注定于事无补,反而在所谓道德的束缚下,失去了自由,泯灭了人性,留下的仅有悲剧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我自飘飘: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 瞎眼老七:一谈道德全扯淡
  • 柒浥尘:前几天,我刚好买了这本书,还没开始呢
  • 2943bab28ed1:作者看似在写了几个人,其实是在写大明的政治,官僚,经济,军事,思想的制度,这些制度体现了封建社会从他的最高点走向谷底,然而落后我们几千年的西方开始了海上贸易,发现了新大陆,开始了技术的革新,自然科学的探索,文艺复兴也蓬勃发展,也逐渐摆脱了宗教的统治。这就是大明和当时西方的对比。也为中华民族近代的欺辱埋下了种子。
  • d56ce422596a:这是中华民族的痛,那个时代的悲哀
  • 3e3702cf8e81:看《明朝那些事儿》发现另一个版本的万历,几十年不理朝政,全靠大臣管事,偏爱另一个版本的愚蠢无知的郑贵妃,不立长子为储君,与作者所说倒是相差很多
    3e3702cf8e81: @缺砚一方 确实如此,看正史或许比较全面
    缺砚一方: @柚子早起 读书嘛各有思考就好,每个作者的角度不同,读者的角度也不一样。不过我觉得还是不能拿《明朝那些事儿》来说历史,当然我也不是研究历史的啦,个人拙见😄😊
  • 江楼独卧:挖得不够深,能往深处挖挖就好了。
    缺砚一方: @江楼独卧 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了😂😂在努力学习中😊感谢阅读🌹
  • L的翅膀:万历不上朝是生病了,50年代郭沫若的等人掘开万历陵墓发现万历长短脚,而且万历最初不上朝的时候,就说自己病重。是那些不信非要说他不勤于朝政,他是不上朝但不是不管事,崇祯倒是勤政反而亡国了。
    缺砚一方: @魁魔 👍👍学习了。
    茧小缚: @魁魔 崇祯当时要收拾的那个摊子实在太烂了,明实亡于万历
  • db620350642f:乱七八糟,无头无绪
    缺砚一方: @阿呆啊阿呆123 哈哈,言重啦。本来就从不觉得自己文章好😂😂
    db620350642f:@缺砚一方 不好意思,可能是你的文章跳跃性太强了,我没跟上。请原谅出言不逊!
    缺砚一方: @阿呆啊阿呆123 👍👍鄙劣文章见笑了,感谢阅读。
  • c92c3bf49bd7:这本书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世间已无张居正”。
    而楼下说海瑞死后没有清官的有点言过于实了。海瑞虽历经三朝,但实实在在的政绩并不多。朝廷需要海瑞这样的精神但不需要这样的人
    Lalala阳台上的小花花: @苍生与梦 同感🍺
    缺砚一方: @苍生与梦 确实👍👍👍,海瑞的行为其实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精神道德状态,现实里是根本不能推广的。
  • 吴子丑:这本是那个出版社的啊 求链接
    0abc60669058:@吴子丑 从封皮看,应该是三联书店的 黄仁宇作品集
    吴子丑: @吴子丑 好的哇 谢谢啦
    缺砚一方: @吴子丑 书店买的,当当各大网站应该都有,可以找一下😊😊
  • 清清summer:这本书不错!作者也观点独到!我个人觉得,万历十五年好像在写,皇帝的寂寞,大臣的寂寞,无处话悲凉的感觉。然而实际上,历史就该这么演,本子没拿错。也没那么寂寞与无奈
  • e5f2a8b81743:万历十五年表面上是平静无事的一年,但是却又可以从书籍中的小事入手,窥探细枝末节下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海瑞一死,清官不在。
    c92c3bf49bd7: @卿本琉 活着的祖宗。
  • e5f2a8b81743:《万历十五年》用王小波的话来说就是:《万历十五年》是本好书,但又这样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找它的毛病。这是因为此书不会因我的歪批而贬值,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 wan208:黄仁宇的观点很荒唐,很可笑。用现代人西方人的观点来批评古人是不切实际的。好比恐龙在即将灭绝时,我们怒叱恐龙为什么不自己挖个坑躲到地下去?
    缺砚一方: @万卡 哈哈,正理也👍
    万卡:@东野小梅 你这个史学方法论不对,历史就是材料在那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往往能发掘历史的不同层面,纵或有谬误,也都是有用的尝试,也有改正的机会,一棍子拿古旧的棒子打死是文化上的原教旨主义,不利于认识的提高
    缺砚一方: @东野小梅 👍👍👍见笑了😊
  • 刘豫州:国之将亡,必有伍点:1,经济崩溃,八家,七家空,十家,九无烟。2,举国无良知,苏东坡是北宋最后一个有良知之人,苏东坡死后40年,北宋后,明之昏聩,甚于北宋。3,君子皆隐,小人皆狂。4,是非颠倒,道德沦丧。5,土地荒废,生民倒悬。莫说一皇帝,即仙人下凡,末世之君,政令不出紫禁城,如之奈何!
    缺砚一方: @豫州刘志远 其实我只是读完书写点感悟,真的谈不上历史,看了各位大神的评论,厉害👍👍学习了😊
    刘豫州: @缺砚一方 感谢您的好文章!
    缺砚一方: @豫州刘志远 👍👍厉害,学习了,感谢感谢😊🌹
  • 1e7ab8cf55df:很多皇帝你看着感觉可怜,现代人看历史时自带优越感和慈悲感,但从技术角度来看,他们实在可恨,“看你几时完”,好多人惋惜崇祯,但看看他做的事,居然惊奇他还当了16年皇帝。万历,嘉靖这些“无为”皇帝居然还有人同情,看历史看昏了吧。商纣王的覆灭可能还是他的大军在外地,年代久远,没人说得清懒得喷罢了,大明王朝末年是什么样子,堪比晚清的腐败啊,最后还被外来的小小的满清马上干翻了,舅服你
    缺砚一方: @阿切风风光光 👍👍👍学习了,感谢指点。
    得罪了人民没有好下场,说得太对了了😄
    1e7ab8cf55df: @阿切风风光光 对于腐败,各个王朝各个时期都有的,虽然每个统治者对于腐败都是痛恨的,但只要他在位时守得住江山,他就是成功的,腐败看似问题不太大,每一个王朝都有,所以每个王朝都灭亡了,和民众打交道的不是皇帝,而是官员,官员腐败了就要得罪民众,中国民众虽然逆来顺受,皇帝随便屠几个城可能都没人敢起义,但只要有人起了个头,王朝说倒就倒,虽然我们俯看历史可能会感觉它有点偶然,实则必然,人民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体,明朝灭了就灭了,后面的王朝多得是,毛主席进京时就说是“赶考”,王安石和张居正的变法富国强兵,往大了说也就是修修补补,王安石过后北宋灭亡,张居正死后不久明朝灭亡,历史上所谓的“中兴”,也不过是军事镇压的成功罢了,此后的王朝要么苟延残喘一时,终究还是要被唱征服的,我们可不能“食古不化”啊,中国的各个朝代,本质是腐败掉的,得罪了人民没有好下场
    缺砚一方: @阿切风风光光 哦,受教了。
  • 李子寒泉:最近在看《明史讲义》,以前看完《明朝那些事》和《万历十五年》之后,一直觉得万历只不过是一个罢工的可怜人。但是,历史上他不是。他的无为只是表现在政治上,在敛财和昏庸上却表现出丧心病狂的姿态,派内监搜刮天下,內监们丧心病狂到覆灭一郡之内几乎所有富人,只为夺财;虐杀东北边境边军将领,克扣军饷到骇人听闻的地步-;大清公然称王,灭抚顺,攻沈阳,大军开拔无饷,万历內库因搜刮天下而金银千万,请发部分作为军饷,万历说:不行,向百姓加税负。很多东西一时说不完,但是真的,万历可以算明朝一代最昏庸最败家的皇帝。
    缺砚一方: @李子寒泉 读了万历十五年之后感觉也会抽时间补一补明史了😃哈哈~
    李子寒泉: @缺砚一方 最近对明史特别感兴趣嘿嘿~
    缺砚一方: @李子寒泉 👍👍感谢指点,明史不是特别感兴趣了解实在不多,读完书后的片面感悟,见笑了😄还是要回去多读书💪
  • 旅游的晏小鱼:买了这本书,还没看。看了文友的文章,看来要把这本书翻出来看看😉
    缺砚一方: @晏小鱼 哈哈,很多人都是买来的书就不会急着去读。我也一样😂😂
  • 西土瓦勇:六个历史人物,足可以演绎出那段历史!
    缺砚一方: @西土瓦勇 👍👍👍
  • bec09c725410:戚继光是个了不起的将军
    1a433ba293f8:@崇祯 是个好皇帝
    缺砚一方: @崇祯 赞同👍👍其实我蛮为他感到可惜的。他本可以成就更大的事业。
  • 尚宫女史:写的不错,我也刚看完这本书,想写一写,却有胸中千言无处落笔之感
    缺砚一方: @萧晓四姑娘 谢谢,我也有同感,这本书作者剖析出了太多问题,只能挑感触最深一点写了一点感受😊😊

本文标题:《万历十五年》:一潭道德死水,淹死了帝国,泯灭了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yt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