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不争辨(《论语》公冶长

作者: 白痴老猫 | 来源:发表于2017-09-16 21:19 被阅读89次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译文源于网络)

《论语》公冶长第5节。这一节字面的意思没什么好疑意的,就是说孔老夫子反对辩论,认为辨论与仁德是成反比的,至少不成正比。仔细推敲一番,这简单的字面意义下至少包涵了下面几层意思:

这第一,孔老夫子是一贯主张少说话的。无论是讲巧言令色不好,讲言出必诺,还是讲少言多行。都有少说话为好的意思在里面。说话都以少为好,何况是与人辩论?

这第二,辩字前面往往是个争字,争辩,辩论就是争对错。这与孔老夫子一以贯之的忠恕思想不符。忠恕思想讲的是一个让字。对待不同的思想,不是争,也不是辩,是让,是恕。

结合上面两点来看,孔老夫子在选拔培养干部时并不注重口才的培养,而且还反对善辩之人,反对辩论。

这与我们现今选拔公务员有很大不同,笔试试才能,面试试口才。口才占了很重的份量。现今的官员要作报告,要做群众工作,口才不行可胜任不了。不知道古时科举考不考辩才?

还有第三点,孔老夫子为我们画出了重建礼治的线路图:由婚姻开始,以血缘为绳线,推广至天下。从这一节看,我们还可推断出孔老夫子是反对用争辩的方式推行礼治的,反对通过辩论,说服别人来相信仁礼。一生着力推行礼治的孔老夫子却从不推销礼治。

孔老夫子仁礼是通过血缘,通过近乎本能的孝悌为起始、为根本来推行仁礼。而不是用辩论说服。

相关文章

  • 100不争辨(《论语》公冶长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

  • 正解《论语》第十二:口才好,不一定是好事!——​《论语·公冶长第

    正解《论语》第十二:口才好,不一定是好事!——​《论语·公冶长第五》四 2017-09-24名嘉汇 《论语·公冶长...

  • 刘杨勇—透过现象看本质

    论语原文: 《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说,公冶长这个人,可...

  • 文史 | 左传(3)从孔子女婿谈春秋几件大事

    《论语 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公冶长是孔子弟子之一,鲁国(一...

  • 论语05公冶长

    论语05公冶长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

  • DAY40:《论语》学习第40天

    《论语.公冶长》第40天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

  • 论语公冶长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

  • 论语公冶长

    第二十四节:什么才是真正的直。 原文: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译文:孔子说:“谁说尾生...

  • 论语公冶长

    第二十二节:孔子对故土的极度思念 原文: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

  • 论语公冶长

    第一节:判断一个人,要看本质。 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感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0不争辨(《论语》公冶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pu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