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有鱼,其名为湟

作者: 周小凡 | 来源:发表于2015-09-08 20:31 被阅读4880次
    有些美味,宁愿一生不得相遇,也不愿见它消失

    好不容易有了难得的公休假,我背着包独自一人带着对高原反应的恐惧来到了青海。当我坐在旅行团的大巴车里畅快地呼吸着海拔3000米的空气时,导游站在车里不停地跟大家介绍青海湖的人文历史,我没怎么仔细听,一是因为看着湛蓝的天空和湖泊心神有些荡漾,二则是旁边一对情侣不停调笑着,男的光头圆脸,看起来接近四十岁,女孩年纪比我还小,恐怕二十出头。他们说话的声音和女孩深邃的事业线严重地影响了我的注意力。所以我只大概听到了导游介绍什么青海湖有四个香港那么大,韩红的歌曲天路就是写这里的景色等等。

    大巴车开过一群羊,感觉像是坐着飞机飞过了一片云彩,导游接着说:在这个青海湖里只有一种水产,那就是湖里的湟鱼,由于味道很鲜美被大量捕捞,现在数量急剧下降,已经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概是吃货的敏感性,我的大脑完整的接受了导游说出的关于湟鱼的所有信息,经过分解剥离最后变成几个词:湟鱼,味道好,吃不到。

    湟鱼这东西有多神奇,我当然是听说过的。

    青海湖的湟鱼还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萝莉,哦打错了,是裸鲤。湟鱼全身上下是裸露的,几乎没有什么鳞片。据说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里的鲤鱼,原本身体里是有鳞片的。很多年以前青海湖因为地质运动变成了闭塞湖,时间渐渐久远后又变成了咸水湖,里面的黄河鲤鱼为了适应青海湖的湖水,鳞片逐渐退化,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湟鱼。

    湟鱼在青海湖里是没有什么天敌的,至少在人出现之前它没有,否则这种没有鳞片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鱼类绝不可能在青海湖里肆意繁殖。加上藏民有水葬和天葬的传统,所以藏民是不捕鱼的,每年的繁殖期湟鱼数量急剧增长,据说骑着马从浅水区踏过都能踩死一片湟鱼。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上天给你打开了一扇窗,就会给你封死一堵墙。没有天敌的湟鱼自身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那就是它很美味。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大量外来人口进入青海,无忧无虑的湟鱼终于要为自己那鲜嫩的肉质付出惨痛的代价。由于湟鱼的生长非常缓慢,据说十年才长一斤肉,又被大量的捕捞,很快这种鱼类竟然濒临灭绝,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穿衣服在青海湖里称霸了许多年的湟鱼们终于有了新的身份,然而这代价则是他们先辈无数条生命。

    我们的大巴车在青海湖边上的一个景区缓缓停下,团员们纷纷下车准备就餐。那个相差了十几岁的情侣靠在一起,姑娘不顾高原上的寒风敞着事业线依偎着那个圆脸男人,声音嗲嗲地说:“人家想尝尝湟鱼的味道嘛~”

    圆脸男人看起来挺有钱,坐在大巴车上的时候还接了不少电话,言语中谈论着的大概都是几千万的生意。他嘿嘿笑着伸手招来了饭店的老板,开口就问:“你们这有湟鱼卖不?”

    “哎呀,这鱼不给捞啊。”当地老板赶紧说:“一般都卖80一条,但是一旦被查到了,就要罚款两万,这谁敢卖啊?”

    圆脸男人立刻听出了老板的言下之意,伸出两个手指:“200。”

    “哎呦你可别为难我了。”老板犹豫着。

    圆脸男人看了看姑娘的事业线,那里像是一座深不可测的金矿。他咽了口口水,把整个手掌打开:“500!”

    老板一咬牙,点了点头,引着圆脸男人和事业线姑娘走进了包厢。那姑娘还不忘回头看我们一眼,眼神里尽是得意之色。我们其他团员不约而同的咽下一口唾液,继续吃我们那没啥肉的团餐。一桌人若无其事的聊着天,偶尔飘出一两句“傍大款”,“小三”之类的言语,算是对那两位的问候吧。

    我捏了捏口袋里的钱包,里面有厚厚一叠人民币,能让我也走进那个包厢寻找那传说中的味觉。思考良久,我还是把手离开了钱包,用土豆洋葱鸡蛋和米饭塞满自己空荡荡的胃。

    直到离开青海,我没再去想那湟鱼的味道。

    西海有鱼,其名为湟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好又看到一篇新闻,《安徽知了猴价格不菲,村民痴狂捕抓》,再补上一些文字。

    这个知了猴我是吃过的,其实就是蝉刚刚爬出地里,还没有在树上变成知了之前的形态。在安徽南部,有很多地方会把这种知了猴,或是俗称地里猴的东西拿去油炸,炸出来撒上椒盐,吃起来很香,而且据说营养价值很高。

    十几年前我尝到这种知了猴的时候,它是不值钱的,它是害虫,人人得而诛之。今天一看新闻,已经35元一斤了,比牛肉还贵。

    按照这么个吃法吃下去,未来会不会有一天,知了这种害虫也会像青海湖湟鱼一样,像那麻雀一样,变成国家保护动物?

    中国人能吃,会吃,好吃,这是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的饮食是我们放眼全世界都可以自豪的文化,可是这种文化,却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无数动物葬身人腹,成为濒危物种。大自然也对人类稍作惩戒,送给我们一场非典型性肺炎,让我们记住那种名叫果子狸的动物。

    《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许多美味顷刻物价飞涨,比如诺邓火腿,听说现在做诺邓火腿的猪都要被杀绝种了,因为买的人太多。一只诺邓火腿从300元飙升到700元,然后直接断货。

    如果《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在我面前,我特别想恳求他,能不能多拍摄一些不那么珍贵的食材,我们中华餐饮有无数廉价的食材,在厨师神乎其神的技法下就能变幻出无穷的美味,何必总是去拍摄松茸,火腿这些数量有限,随时可能消失的美味呢?让它们就在一个地方慢慢地呆着,等着有缘人会去发现它们,这样不好吗?

    说这样的话可能有些自私,但是很多美味,我宁肯一辈子都尝不到,也不愿意看着它们消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海有鱼,其名为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fp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