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教室的墙上贴了很多名人名言,记得其中有一句是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老师应该没有向我们解释过它含义,但即使以我们当时浅薄的文言功力,也大概能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生命有限,但知识却无限,所以我们要有紧迫感,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后来我才知道,这两句话没有说完,后面还有。完整的句子其实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说的有涯和无涯到底啥意思
它的意思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徒劳而已。
这样看来,把这两句话当作求知的鼓励似乎用错了地方。仔细想想,师承老子的庄子讲的是无为、自然、看淡世间功名,追求自己的精神自由。以庄子的潇洒和飘逸的风格来看,庄子说这句话,很有可能就是让我们看淡一点,不仅物质的东西不值得追逐,作为精神的知识如果搞得你精疲力竭,那也就算了吧。
庄子一生著述十余万言,集结成册名曰《庄子》。这部著作使得他不仅成为和老子并称的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也成为先秦时期语言文学的泰斗。《庄子》文风成熟、飘逸,想象力丰富,是古代文学的瑰宝。
这样一个人物,一定是在追逐知识上有着极高追求和成就的人。他为何说这样一句话呢?
其实,我们断章取义只把他的话用来当做我们莫负时光、积极求知的激励固然不对,但是如果反过来认为庄子就是倡导我们放弃求知那就更有问题了。
他说:”以有涯随无涯,殆矣”,重点是说我们不要试图在有限的生命里试图去追逐无限的知识。因为这样做,你会精疲力竭,会迷失在知识的汪洋大海里。
所以,这句话隐藏的内容是方法问题,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去追,肯定是不行的。在有限的生命里,若想学到知识,尽可能的丰富我们的生命,首先必须找到方法,其次必须有所取舍。
我们学习知识、提升自我,大体上可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归纳法。我们从小到大,用的最多、最广的方法就是归纳法。
从我们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总结。我们经过自身的经历,知道了哪些说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有效的,哪些知识在什么场合是可以应用的。归纳法就是我们每个个体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学习知识的方法。
但归纳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它的效率是相当低的。试想,如果所有的知识都有待于我们自己去尝试、去总结,那么我们就算终其一生,也只能得到相当有限的生活经验而已。如果我们只是赖此学习知识,求得智慧,那么必然也就如庄子所言,“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而且,依靠归纳法学习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你所经历的有可能是你无法承受的,你所承受的也未必能带给你想要的。周国平曾说,
对人生的觉悟来自智慧,倘若必待大苦大难然后开悟,慧根也未免太浅。
说的也就是这个问题。
所幸,我们还有另一个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方法,那就是演绎法。
所谓的演绎法,就是通过已知的道理,推断出其他方面结论的方法。我们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却不会因为你知识的局限而选择性地出现。这就意味着,我们常常面临的问题,都是在我们现有认知之外的。
但是很多问题的实质是相通的,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可以通过读前人智慧总结和学习旁人的知识提炼,快速的学习我们不曾了解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所谓的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说的就是演绎的方法。
而且知识之所以成为知识,一定是它在某些层面上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用我们掌握的某个道理或者某个原则,去应用的实践中帮我们解决具体的问题,就是演绎法作用最重要的体现。
在这里,践行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我们读到某句话,只是把它作为知识存在于我们的大脑里,那它实际上并没有完成知识在你身上的演绎。只有当你去按这个知识或道理去践行了,完成知行合一,它才真正完成你应用演绎法学习知识的过程。
当然,除了我们要有正确的方法在有限的生命里去追逐无限的知识之外,我们还要有所取舍。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那么多的学科门类、那么多的兴趣爱好中,我们必须选取一类或者几类当作我们的主攻方向。这不仅有可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有可能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果把生命当做一条大河的话,追求河的宽度并不能让你走得更远,因为极宽的河流最终有可能会变成一滩静止的湖水。我们应当追求生命之河的深度和长度,而正确地求知是一个可行的,甚至是唯一可行的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