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以诗之名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曾令琪散文《伏羲与升钟湖》见刊《蜀本》杂志2019年第一期

曾令琪散文《伏羲与升钟湖》见刊《蜀本》杂志2019年第一期

作者: 曾令琪西南文学杂志总编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20:24 被阅读161次
    曾令琪

    快讯:

            刚刚收到2019年第12件礼物:

            曾令琪散文《伏羲与升钟湖》,见刊于《蜀本》杂志2019年第一期。

            谢谢《蜀本》杂志!

            我们是离离原上的小草,但因为有了文学,我们便融入阳光灿烂的春天,伸向诗意盎然的远方……

            再接再厉,多写多发!用文学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文学!

    样刊封面

                        伏羲与升钟湖

                                    文/曾令琪

      

      

      一、伏羲这个传说人物

            伏羲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生卒年不详。相传伏羲风姓,是燧人氏之子。《史记》中称“伏牺”,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伏羲是中国历史人物中别名最多的人物(没有“之一”)。原因大概有二:一是远古史迹难稽,书写有异;二是各地方音不同,古今语音有异。

            传说,伏羲生于成纪,根据历史的断代划分,那个时代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伏羲是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记载中最早的王,同时,伏羲还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还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

            就是伏羲这个“人文初祖”,与南部升钟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伏羲与南部升钟湖

      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认为,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是层累地造成的。这个观点现在基本上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用这个观点来解剖伏羲与南部升钟湖的关系,于情于理,都顺理成章。

            据宋代罗泌的《路史》记载:“太昊”伏羲氏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尚暨叔姬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辁之,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孕十有二岁。生于仇夷,长于起城。

            这段话的意思是,伏羲的母亲华胥,生活在华胥水边,因为踩了雷神的足迹而怀上伏羲。伏羲生于仇夷,长在起城。《路史》注释说:“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名,乃阆中渝水地也。”《周地图》解释说:“阆中水为渝水。”《遁甲开山图注》亦云:“仇夷山,四面绝立。彭池、成起皆西土,是伏羲出生处。”《览胜》云:“彭池,即今之南池也。”中国最早的文献、战国时成文的《山海经》,在探索这段历史脉络时说:“西南有巴国。太皋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按照《山海经》的说法,伏羲还是最早的巴人祖先。

            有关史传,言伏羲孕于四川阆中、生于甘肃天水、崛起于河南淮阳。根据顾颉刚先生层累地造成上古的中国历史的观点,伏羲的孕育地、出生地、活动地,都可以称之为伏羲的故乡。而阆中在秦汉时期便有“伏羲乡”。巴人领袖范目帮助刘邦“还定三秦”之后,刘邦封范目为“慈凫乡候”。著名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说,“慈凫”是“伏羲”的重唇音。

            古代的行政区划经常变化,造成其辖地在今天的行政区划中常有交错,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阆中与南部山水相接,远古同属于华胥国之辖。伏羲在四川的故乡、古华胥国之所在,即今天的阆中以及古西水、升钟湖一带。

      无论从古代的行政区划、地域管辖,还是现在的历史遗迹考察,历史上的传说都是可以得到印证的。从宣传的角度而言,南部升钟湖就是应该大张旗鼓、底气十足地打造伏羲的故乡。

      三、伏羲三回南部升钟湖故乡的另类解读

      伏羲是个历史传说人物,如果追本溯源,应该说伏羲还是以养身为目的的道家之开山鼻祖。

            从远古的传说来看,伏羲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开拓性圣者。这里不妨从流传于南部升钟湖一带的伏羲三次回乡的故事,看看这些传说、故事,究竟有怎样的文化象征性涵义。

            (1)伏羲第一次回到故乡升钟湖,看到百姓在湖边用树杈、石块击打游鱼,但这种方法收获很少,经常吃不饱。伏羲观察到蜘蛛织网,由此受到启发,用藤蔓编织渔网,教导大家用网捕鱼。又教导百姓用树皮编织鱼篓放在水中,临时性地将吃不完的鱼囤养起来。

            这个故事,大致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由采集时代到种植、渔猎时代过渡的历史,客观地反映了先民们对自然的深入观察、总结经验、推广技术的过程。时至今日,升钟湖畔还有无数的钓鱼爱好者流连忘返。如今,多届的国际钓鱼大赛,更是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渔猎生活的光荣传统,也升华着伏羲授渔的文化内涵。

            (2)伏羲第二次回到故乡升钟湖,看到百姓狩猎时使用的工具十分落后,往往劳而无功,便教授大家用石头、木棒组合,制作成锋利的工具,令人们的收获大增。伏羲还教授人们把受了轻伤的野兽和抓到的小兽饲养起来,揭开了人们饲养家畜的序幕。

            这个故事,大致反映了原始社会由原始农耕、渔猎到动物养殖过渡的历史。这个阶段的变化,对人类而言是划时代的。《周礼·天官·庖人》载曰:“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杜预注曰:“为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自从有了动物的驯化和养殖,原始人类的生活便有了较大的改善,原始人类的体质也有了巨大的变化。据有关资料记载,世代流传于西水两岸、被誉为“川北四绝”的民间艺术――升钟双峰傩戏,正是当地百姓对原始狩猎、养殖的一种图腾崇拜。

            (3)伏羲第三次回到故乡升钟湖,则是在他年老之后。经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陶冶,晚年的伏羲,更加向往升钟这片灵山秀水之地,便归居于此。他一边回顾不平凡的一生,一边总结自己对自然的探索、对社会的思考。伏羲潜心推演“八卦”,同时尝试以“六书”表情达意,并逐渐教导百姓,掌握文字,从而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时代,点燃了人类智慧的光芒。

            这个故事,大致反映了原始社会由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表现出人们对传递生活、生产经验的热切期盼。

     

    样刊封底

     

            综上所述,第一、第二个故事,更多地侧重于技术的改进和革新,第三个故事则侧重于经验的总结和文明的传递。而作为“三皇”之一的伏羲,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顺势而为,勇于担当,无愧于古圣先王的称号。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现在的南部县升钟湖,一脚插进历史,从而让升钟湖、让库区、让南部县的山山水水,天然地具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刮过历史的原野,让这一片热土,散发出熠熠的辉光。

            在我的眼里,伏羲、女娲时代天上十二日并出,那一定是靠天吃饭的农业史上多次大旱的惨痛记忆;伏羲的教渔教猎、遍撒药种,反映的是先民由渔到猎到农的积极探索。其中,令我最为佩服的,是伏羲演八卦、创六书与女娲射日的文化符号学意义。

            在我看来,八卦的推演,代表的是先民对自然的探索;六书的创制,代表的是先民经验的传递;射日的传说,代表的是远古先人们对自然不屈的抗争!

            不要说于史无稽,不要说太过离奇;因为,它们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记忆,一种文化的象征!君不见,北宋三陈,僻处西蜀,耕读传家,青史名标?君不见,宋元对峙,狼烟四起,西水要塞,战鼓咚咚?君不见,五年两旱,无农不稳,升钟一湖,万众开颜?

            有一种情怀叫不忘初心,有一种精神叫执着拼搏。在21世纪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作为人口大县,南部以农立基,以文促经,迎潮而上,正张开文化、旅游这腾飞的双翅。无疑,这是伏羲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在今天,这种传承与弘扬,尤其难能可贵,值得大力提倡!

      2018年8月9日,夜,于贵州采风旅次

    曾令琪

            作家简介

            曾令琪,书法之爱好者,文学之门外汉;好读书而不博,喜写作而不精。年半百而有二,叹书剑之两废;任岁月以空逝,惜壮志之成虚。不改初心,笔耕不辍;兢兢所业,惟余坚韧。坚执:用文学之理想,塑理想之文学。

            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文学艺术院院长,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诗词院院长,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国家一级作家,贾平凹先生关门弟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令琪散文《伏羲与升钟湖》见刊《蜀本》杂志2019年第一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whpqtx.html